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具体意味着什么?

作者: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公众号
分享到:

11-04

欲讨论如何变成更好的人,先得确定:

人是什么?


生物学上,人是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是与黑猩猩、大猩猩、红猩猩及长臂猿同属人猿总科的灵长目动物。

人与其他灵长目动物不同处:直立行走,头脑高度发达,有推理与语言能力。

故,在生物层面成为更好的人,那就提高身体素质呗。


西方史上最早重视个体智力的文明,乃是古希腊,而古希腊又可能是史上最早在意个体身体素质的:他们相信,健美的身体才能支撑完美的智力活动。古希腊雕塑、壁画、奥林匹克运动会都是明例。

哪位会说:古代人求身体好,是因为身体是必要的工具:那时走路靠脚、搏击靠手、拉弓靠膂力、干活靠肌肉。可不得靠身体?

然而现代医学基本也确认了,人体情绪由激素控制。控制激素就能控制情绪。

在人类大脑脱离躯壳独立生存之前,人类还是得有个好身体。《围城》里有位神神道道的哲学家褚慎明,虽然重视精神,念叨“人若只有思想多好”,但还是补了句:

“我要哄乖这身体,别跟我作对。”

要变成更好的人,先从锻炼身体开始好了。匀称的身材,强健的骨骼,才能支撑良好的仪态和行动,支撑人类的一切行动、思考与爱。




哪位会说:除了生物层面意义,人也有社会学层面意义。

社会学层面,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独特处:能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那么从社会学层面讲,人类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就在这三方面下功夫咯:

语言、社会组织、科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又可营造审美情趣:所以学语言很重要。广义的语言,又可泛化为其他感官交流工具:声音、肢体、图像、符号,都可以算语言。人用听觉感受音乐,用视觉感受舞蹈和绘画。所以培养感官欣赏与表达能力,就是扩展自己的语言。

社会组织方面,人要融入社会组织,如鱼得水,就需要学习社交规则。除了语言理解与表达之外,还有其他社交技能:仪态、谈吐、沟通技巧。

科技手段,可以大大简化、同时丰富人类的生存与社交方式。所以,掌握科技手段,说穿了就是使用各色工具嘛。


中国儒家教育以前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搁现代就是:规矩礼节、欣赏音乐、打枪、开车、读写、算术。

古希腊则是:体操运动御马(打枪开车)、舞蹈和唱歌(乐),读写算(书数)、文学哲学修辞学(礼书)。

您看:无论古希腊还是中国儒家,说到底都还是:

锻炼身体;学习语言及其他感官表达方式;学习社交规则与社交技能;学习运用科技工具。


当然,现代社会还多一个要求:人类需要生产资料(比如钱),才能购买各种物资与服务活下去,而人一般得出卖专业技能+时间,才能换到生产资料。

所以:人类需要一些专业技能,作为基本谋生手段。


所以,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已经很齐全了:

作为一个生物的人: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吃好睡好。

作为一个社会人:学习专业技能,以维持个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学习语言及其他感官表达方式,以便交流与审美;学习社交规则与社交技能,以便成为一个更好的同伴;熟练掌握最新科技工具,以方便自己与其他人的生活。

这样,就能成为更好的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上所述,语言与其他感官表达方式、社交规则与科技,是随时代变化的。

比如说,在古希腊,一个青年锻炼身体吃鱼吃葡萄吃无花果睡眠充足,操练航海与格斗技能,学习地中海各地方言,擅长聊天论辩吟诗,懂得驾船与投掷标枪,这就是个好青年。

比如说,在1980年代,一个青年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吃好睡好,有个好工作而且工作认真,业余爱读书会拉手风琴,能说会道会讲各地方言懂得讲故事,会骑自行车修钟表修电视机甚至会开汽车,这就是个好青年。


而在2018年,如果您还拘泥于掷标枪、学骑马,当然很帅,但稍微有点过时。会御马会射箭,无论在孔子时代还是古希腊,都很不错,但在2018年,这些技能只剩审美与社交价值,没啥实用价值了。

当然,这样也不错:个体技能这玩意,自己喜欢就好。


但有一点值得警惕:如上所述,成为更好的人,要学习社交规则与社交技能,换言之,与社会上其他人打交道。这一点却是随时间演进的。比如,在农业宗族时代,尊卑有序是个好品德,但在现代还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就有问题了。


如上所述:成为更好的人,可以简化为锻炼身体、磨炼专业技能、交流与审美能力(语言)、社交能力与工具使用能力。

而成为更好的人之前,我们得善于分辨:哪些具体素质,足以让人成为“更好的人”;而哪些具体素质(比如某些骗子女德班)是大忽悠智商税。


实际上,分辨哪些素质可以让自己更好,哪些素质只是大忽悠,才是人类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阅读8381
举报0
关注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