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消失的80后

作者:反裤衩阵地 来源:反裤衩阵地 公众号
分享到:

11-05

上周二晚上,手机只剩最后一格电,原本打算关机,突然屏幕里跳出一行消息,字字分明:一代大侠金庸病逝。


全世界消音。


脑子里乱成一团,但又好像十分清醒,清醒到有很多往事一帧帧亮起来,不断催促着问:你还记得吗?


十岁时候第一次看金庸,是一本掐头去尾缺了小半本的《射雕英雄传》,看到郭靖和洪七公上了欧阳锋的贼船,很替这一对师徒担心,偏偏没了下文,急得不行。90年代的小城里,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寥寥几个门面不大的书店,还都是整墙整墙的课外辅导书,我找不到全本,慢慢地也就忘了这个故事。


初中的时候,在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意外看到一整套崭新的《射雕》,得到允许后,几乎是欢呼雀跃地拿回家,从自序开始,认认真真地读到后记结束。


合上书的时候,外面是没有月亮的黑夜,屋里关着灯,我把手电筒直直地照在天花板上,一遍一遍地写着两个字:金庸。


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小孩,突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江湖,就如同一间暗室,被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


世界豁然一亮,继而变得嘈杂热闹起来。


除了书里的江湖,我最喜欢看自序和后记。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直接把它们当成阅读索引:从《碧血剑》到《袁崇焕评传》;从《越女剑》到《三十三剑客图》,再到《红拂夜奔》……大概可以这么总结:因为李莫愁,我认识了元好问;因为凌波微步,我背会了《洛神赋》;因为看了《连城诀》的后记,我知晓了长工和生的故事,后来又在《收获》上读到《月云》,都是一样的朴素温情,是大侠在江湖之外点起的人间烟火。


和所有读者一样,我也曾幻想过有一天站在金庸先生面前,应该是怎样的场景。想象如果他问我为什么喜欢看他的书,我一定要严肃端正、一字一句地回答:因为您的书为我点了第一盏关于文字的灯。


到如今,四下里一片空白,木然想,如果他问我……可是,从今以后,不会再有如果了。


 ***

 

我一位关系很好的女生朋友,也是金迷。


她最爱的一本,是《白马啸西风》。这一本,完全不似武侠小说的笔触,写了一段大漠风沙里寂寞又倔强的爱情。最后那一段:白马带着她一步步地走回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女生朋友出生成长在西北荒漠小镇,她说这本书,完全应了她的现实。


她说那一年,她买了手机,通讯录里所有朋友的名字都改成了金庸笔下的人物,她给他取名“苏普”,因为她认定她自己是“李文秀”。(后来,她用实际行动为《白马啸西风》写了“续集”——“苏普”和“李文秀”,最后结婚了。)


那一刻,大师逝去,所有人物都离了魂。她在深夜里,捧着手机,把“郭靖”、“黄蓉”、“令狐冲”、“任盈盈”……一个一个改回原名,最后的最后,她把“李文秀”删掉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


她实在无法在微博、在朋友圈敲出对金庸先生道别的句子,只能对自己说:李文秀,谢谢你,再见。

 

 ***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人们会接着悼念、继续缅怀。这一周,书店里的金庸全集已经脱销;接下来的几个月,各版金庸剧肯定要被一播再播……然后呢,尘嚣散去,一切如常。


我们常常说,一个时代结束得悄无声息,那不是因为岁月没发出任何声响,而是因为我们彼时并不在乎,所以未曾侧耳倾听。


你看现在,我分明看见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轰然倒下的过程,伴着震耳欲聋的声响和滚滚翻飞的烟尘。等到这些山峰,这些我们仰望过、攀登过、敬畏过的山峰,一座座倒下,那被掩埋的,便是我们,彻底失去支撑的青春岁月。


当年,都是青涩无畏的少年英雄,天下之大,任我闯荡。理想和奋斗,统统来日方长。


然而,在浑浑浑噩噩间,那些曾伴随着你成长的人,那些你认为永远不会老去的人,用他们的离开,猝不及防地,提醒了你的老去。


想当年,邓丽君、张雨生、罗文……去世时,我们并不理解我们哥哥、姐姐那一刻的悲恸。


想当年,报刊杂志还在煞有其事地讨论“80后”是怎样的一代人,“80后”的语言、“80后”的喜恶、“80后”的三观,统统都是无休无止的争论。


想当年,我们也曾调侃过那些年过30岁、40岁的70后、60后。30岁?呵!那是多么遥远的事啊!


而如今,最后一批80后也30岁了。


而如今,满屏哀悼李咏、金庸的人,主要也都是80后了。毕竟在我们的成长岁月里,翁美玲、苗侨伟、张敏、周海媚、李若彤……乃至《幸运52》,都是无比鲜活的印记。


而如今,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我能直观感受到,曾经我们认为是基本常识的人、物、事件,比如《欲望都市》、《东京爱情故事》、魔岩三杰、滚石三教父……现在拿出来举例,已经开始有年轻的读者告诉你:没看过/没听过。


和上一代一样,我们正在消失——消失于各有重担的生活、消失于逐渐封闭的自我、消失于更年轻一代的巨大声量中。


现在的80后,绝大多数,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各自忙于生计,为着孩子的教育,为着父母的养老,为着自己博命换来资产的保值增值,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沉默了。不刷微博、绝少发朋友圈,生活已经很难了,哪里还分得出力气去讨论与己无关的事?


只有在孩子被欺负、资产被缩水、未来不可期时,80后才惊恐地跳出来声讨、刷屏,泄露一丝心中的焦虑——但也没人察觉,身上的担子,正是被岁月在悄无声息间给加上的,一如我们的兄长,我们的父母。


即使没有成家的80后,也在跌跌撞撞中,告别了漫长的青春期。生活方式、个人兴趣、对人对世的方法观念……仿佛一道道城墙,坚不可摧,牢牢护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我,怎么可能再让别人窥破?不轻易表达、也不被影响,你说你的,我过我的。什么热点流量?我只有这日子里的一草一花。


曾经的意气风发,轻裘白马,慢慢湮灭。


也许至死都是庸庸碌碌,也许一朝发迹略得薄名,不管怎样,那都是属于后来的故事了——这一段岁月,就此过期。


 ***


《书剑恩仇录》里有我最喜欢的四个字:情深不寿。


我在此刻将它理解为,世间所有的情绪都是过犹不及。即使再舍不得,也不能永远在喋喋不休的呓语中放肆怀念。


斯人已逝,当悲当止。


缅怀也好,纪念也罢,就都言尽于此吧。


你走了,有很多很多人,燃起一支烛;

你走了,我只想在心里,熄灭一盏灯。

 

后记

 

上周六,惊闻蓝洁瑛去世。我在我的另一个公众号里写了一小段感慨的文字。


周日某刻,一个读者在后台留言问我:蓝洁瑛是谁?


我有些吃惊,便回复她:蓝洁瑛啊!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春三十娘!


她很快回复我:呃……没看过。


我这才想起来什么,于是问她:你多大?


她说:我刚上大二。


我本想告诉她,蓝洁瑛、或是《大话西游》,都值得了解一下。而转念一想,对于一个19岁的少女来说,这些人或事,好像也并不那么重要。我反问她:那这一周,你最关注的事是什么?


她说:IG夺冠。


是,我是非常、非常想追问:IG是什么?夺了什么冠?可,我没有再继续和她聊下去。


一个时代的人在默哀他们的时代偶像不断逝去,另一个时代的人在欢呼他们的时代偶像不断升起。


世事如此:或正心花怒放,或已开到荼蘼。



少年子弟江湖老,雪满长安道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喜欢请将我设为星标,不错过每次推送

 


↙️看全部推送

阅读8753
举报0
关注反裤衩阵地微信号:masee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反裤衩阵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反裤衩阵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反裤衩阵地

微信号:masee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