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一天中这个时间血液最黏稠!多少人都在这个时间段离世!

作者:健康时报 来源:健康时报 公众号
分享到:

11-05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

你知道什么时候粘度最高吗?


在凌晨4点至早晨8点血黏度最高

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

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


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很多名人都在这个时间段离世!



2005年8月18日凌晨4点,国家一级演员高秀敏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辞世。专家表示,死因可能是心源性猝死(因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突然死亡)。




2008年12月20日早晨,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家中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



1997年4月11日凌晨,著名学者王小波猝然死于心脏病发,享年44岁。



2001年5月19日凌晨,著名作家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去世,终年仅44岁。


注意:血液黏稠4信号!

一般来说,出现以下四个预警信号,就说明体内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


1.  视力突然模糊,一下看不清东西


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出现短暂性模糊,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这种情况在65岁以上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2. 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晕乎乎的,没有力气,没有睡醒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感觉。而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变得清醒起来。


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向人体发出的信号。


3. 午饭后犯困,睁不开眼


午饭后血液循环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症状更加明显。


正常人吃过午饭后都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饭后马上就犯困,睁不开眼,要立即睡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4. 下蹲时气短,肥胖者居多


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血液黏稠怎么办?


1、 睡前一杯救命水

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则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另外,早上起床后、三餐前、饭后半小时后,都是最佳的喝水时间。最佳的水补充是白开水,不是各种饮料,也不是淡盐水、蜂蜜水。


2、 早晨起床“3个半”

夜间或早晨起床,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这样至少可使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3、晚饭7点前,吃7分饱

中老年人晚餐过晚过饱,吃后就睡,不仅不利于消化道休息,而且血液会集中在消化道,冠状动脉的血液相对减少,易引起心脏缺血诱发心绞痛。


晚饭最好7点前吃完,别吃太撑,7分饱就行。


4、清淡点,少吃油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血液粘稠度。三餐还是清淡的好,少吃这些高脂类食物及甜食,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粗细搭配着吃。


5、 每周3~5次有氧运动

不管是爬山还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很有效地促进脂代谢。


另外,运动还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建议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下面这些文章,对您也很有用: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点赞哟↓↓


参考资料:

  2012年08月23日  《老人三步起床法 》

 2016年07月08日  《睡前喝杯救命水 》

2018年09月18日 《血液黏稠的信号 》

南方周末 《阿司匹林:走下“神坛”,仍是“王者”》

https://mp.weixin.qq.com/s/_pCS4JS65AAnswXwl4qygg

④2011年03月17日  《你应该知道的阿司匹林知识 》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常炳习)

http://www.jksb.com.cn/newspaper/Html/2011-03-17/30790.html

2016年05月24日 《胃不好 阿司匹林谨慎用 》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黄平晓)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范洪岩

阅读8609
时间段 
举报0
关注健康时报微信号:jksb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时报

微信号:jksb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