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7岁还没当上经理?看了这篇文章你应该会感觉好点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11-05

前段时间看到领英报告显示,


而且是真的带团队的经理。


虽然其中不乏小型公司和创业公司,一定程度的“头衔通胀”是有的;但我盘算了一下,我开始带人是在30岁,晚了4年,错过了一届世界杯,一届奥运会。


现在的年轻人,比我要出色很多。但27岁这个年龄走上管理岗位,依然让我捏了一把汗。


我今天想提供另一个角度,供看到数据后无比焦虑的年轻人参考:


我见过好些少年得志升经理带团队的人,但他们的发展,往往并不顺利,相反有很多坎坷。



我一位猎头朋友A,26岁当上的主管。


那是2008年金融危机,公司走了一拨经理,人才断档,就把做了2年多猎头,业绩出色的A推上管理岗,带着5个人的小团队。


刚当上领导的他,踌躇满志,想着奇迹般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完成业绩。


猎头的工作,无非是打电话攻关客户、约面试拉来候选人……他业务专精,于是仔细的把工作拆解成每个执行细节,给每个下属安排了高负荷的工作量。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


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公司都冻结了招聘需求,职场人都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失业,对跳槽选择非常保守。


猎头行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A急于完成任务,并没有想过下属们怎么想。一颗红心只为完成指标,下属的建议和不同观点,都被他视作挑衅。


在经济不好的背景下,作为领导,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下属压力,期望大力出奇迹;更重要的是安抚团队情绪,鼓舞团队斗志。


A的性格其实不错,也是很爽朗的人,但我完全没想到,当上经理后,他天天在办公室里瞪大眼睛撕下属。很快就有下属受不了,辞职了。


他满脑子只有自己的指标。


我不意外,也没兴趣批判他。


以我个人而言,开始努力尝试换位思考大约是在30岁;真正做到凡事都换位思考,也就是我娃出生后的这几年。


故事的结局是:一年后,他因为业绩差,被换到了另一个小团队做领导,不久就辞职了。






领导力≠权力


我分享过这件事:


某互联网公司,一位主管晚上10点多在群里要求实习生回公司加班,理由是正式员工没下班,实习生也不能下班。


后来他又要求实习生帮忙做PPT,见响应的不多,冒了一句:


一分钟内逐个回话,否则开除。


几次这么一弄,被早已不满的实习生小伙伴曝光到社交网络上了。



看着这段截图,我其实很同情这位主管。


诸位看到的是一个喜怒无常,骄横跋扈的高管,我看到的是缺乏自信,害怕被质疑,不知道如何做领导的普通人。


他之所以制造恐惧,是因为他内心充满恐惧。


事实是这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海量的领导岗位。


然而,虽说很多年轻人被提拔成了“领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具备了足够领导力的领导人才。


在很多领导的固有概念里,领导岗位=权力。


如何让下属听话,如何完成业绩指标,如何让人信服我赞同我,要靠手里的权力。


真的如此吗?


前两天,我和一位老朋友吃饭,他说自己跳槽了。


我一惊:你不是刚刚跳槽吗?怎么又跳了?


他苦笑:


“面试的时候没感觉出来,这领导是一个骂人狂,开全员会议,轮着按顺序骂人。我虽然才来不久,但迟早会骂到我这里的,我又不缺下家,何苦找一个挨骂的工作呢?”


这是什么时代了?领英之前有一份报告分享的是:


95后每份工作平均时长7个月。


如今的人才不缺工作,相反如今的企业缺少人才。


真正的人才,又不是五行缺骂,哪里会搭理威权式的上司。


威权式的领导,实际上可能是能力最弱,影响力最弱,自信心最弱的领导。


你没办法让下属信服你,所以你只能靠掀桌子骂人,会议室里轮流羞辱下属,甚至炒掉高水平的下属,来寻找一个领导的存在感。


领导≠领袖


领导和领袖只有一字之差,但事实上天差地别。


在我看来,领袖的终极奥义,是“成就下属,帮助下属成长”。


讲道理,一个团队领导,想蜕变成团队的领袖,那么必须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着想,解决员工遇到的工作问题,甚至是生活问题。


这个观点,放在很多传统风格的领导面前,可能要被喷的:你是不是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都得宠着你惯着你,你才能干好活?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宠坏”员工的价值。我在之前的《如何精准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里提到过不少案例。


阿里腾讯推出的无息贷款买房,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最大难题,房子。



谷歌的食堂,各式各样的食材搭配,甚至连撸串都可以在食堂撸,帮员工解决了吃的问题。


星巴克为员工父母提供重疾保险,一定程度上,帮助离开故乡去外地打拼的年轻人解决了照顾父母的难题。


携程的托儿所发生了虐童丑闻,虽说是难逃责任。但是携程推出这个服务本身,也是为了员工解决照顾子女的问题,初心是好的。


企业有义务这么做吗?


不见得。但通过这些福利,企业能够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并让这些人才能够专注在工作上。


很多人评价腾讯的加班是这样的,说是加班,但管饭管打车,也帮员工省了很多生活中的琐事时间,不用挤地铁,不用买菜做饭,不用刷锅刷碗。


公司还有浴室,可以去健身房出一身汗之后洗个澡再回家。



回到领导身上,作为领导,一个至关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员工解决职业发展的困惑。


很多人担心下属一旦成长了,就会跑路……可是话说回来,不成长的下属,对公司又有什么价值?


下属也不傻,真的发现在公司没有成长机会,人不会走吗?


还有人担心下属成长,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己的位置就不保了,这个担心也是多虑。


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职场带新人,和游戏里带着新人打野一样,大家一起升级,但升完级的技能点,我们加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帮助年轻人在技能和知识方面提升,也意味着我们自身领导力的成长。


如果作为主管,自己拒绝成长,指望依靠压制年轻人的成长,保住自己的位置,这就比较天真了。


当官≠转折点


领英的报告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另一部分内容:


成功抓住转折点的职场人平均加班时长仅为3.5小时。每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职场人的加班时间最长。


对于职场人来说,想要通过加班走向人生巅峰,概率很低。


我自己的转折点,大约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知乎大V面试现形记》。


初创公司做不下去了,裸辞跳槽找不到好工作,最后在512当天通过一次奇妙的面试,从一家三无创业公司跳槽到了财富500强企业。


运气帮了我一把,从此进入了人力资源行业。


但之后,我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开始探索学习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如今多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在行业里积累了一点名气。


回首人生,我做的最出色的决定是:


在社交媒体起步时,及时上车。



如果我当时一味沉浸在事务性工作里,我恐怕很难从一个组织活动的市场专员,蜕变成5年后的数字营销总监。


当时社交媒体不是我的分内活,我给公司的微博账号写文章做运营,都是完成同事的KPI,义务劳动。


但这种义务劳动,不吃亏。


如今常有小伙伴来咨询,被同事压榨怎么办?被领导安排新任务怎么办?


我希望小伙伴们能够抬头看整个市场的变化,看看不同工作类型的发展机会,有些工作,虽说不是我们分内活,但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帮助,这就不是压榨。


在《我知道你不想跳槽,但你应该多去面试》我也提到过:


抬头看市场趋势,就不能仅仅待在公司内。



举个例子,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招聘电商人才,这意味着什么?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招有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他们到底是需要分析什么样的数据,合适的候选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抓住趋势,我们更容易给自己定位:


自己现在在什么位置,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写在最后


27岁升经理?这可能让你惊慌失措,却不是这份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伙伴看到这个标题可以感觉有些惆怅:人比人,气死人。


我希望小伙伴们还是佛系一点。


我在《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里分享过:


从未来的职场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不会走上管理岗位,而是会选择扮演专家的角色。


没错,不做管理岗,可能活得更自在,活得更精彩。


在我看来,职场的转折点,不在于27岁当上了经理,不在于30岁做到了总监,也不在于40岁迎娶了奶茶妹妹。


更多在于我们是否遵从内心的梦想,追求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今年36岁,本命年。


4月初,我辞掉了美世的工作,离开了待了近20年的上海,离开老婆和4岁半的娃,接受朋友的邀请,来帝都北漂半创业来了。


如今大家叫我伏地魔——潜伏在帝都的魔都人。我朋友点评:你永远不知道,人为了工作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



害怕吗?是的,我很怕。


现在工作挣钱更多吗?扣掉房租和来回路费,还不如之前。我还不得不接一些自媒体广告来补贴在帝都这里高的离谱的租金。


这份事业肯定成功吗?我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


独自北漂遭罪吗?遭罪的,几乎每周末往返两地的方式,对于一个奔四的人来说,精力就是跟不上,更别提租房和水土不服的破事了。


但我知道:


如果我放弃了这个机会,我会后悔。


我不知道这一次的选择,会不会成功。


但我相信这是我必须抓住的转折点。


本文作者Sean Ye,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






把我们设为星标,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更新哦!



“领英洞察”是LinkedIn领英推出的高品质线上专栏,已汇集来自科技、媒体、人力资源、金融、学术、咨询等多个领域的职场领袖人物和行业资深专家数百人。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和影视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9153
经理 文章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