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刚刚,立冬了 | 微言夜读 · 经典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11-07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1月7日19时32分迎来“立冬”节气。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草木凋落,树叶飘零,一地金黄。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立冬 · 知道


立冬,是否就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立冬,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冬天的到来?气象学上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冬季开始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立冬之前就已经入冬了,而南方许多地区仍处于秋季,真正的冬天会在约20天后来临。


立冬之后,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华北部分地区的初雪常在此时降临,强冷空气来临时,江南地区甚至也会降雪。


立冬有哪三候?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冬天来了,要注意些什么?


调养作息,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要逐渐养成多睡一会儿的习惯,养护阳气。《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注意保暖,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适当锻炼,激发身体潜能



冬季锻炼,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



立冬 · 习俗


吃饺子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甘蔗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当地民间素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冬 泳


在黑龙江、河南、江西等地,立冬之日,人们有时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需要注意的是,冬泳之前,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认真检查身体,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冬泳。



立冬 · 诗词


 冬十月

魏晋 |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前八句写初冬的气候和景物,中四句写人事。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渴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



早 冬

唐 |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

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

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

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

五马无由入酒家。


赏析


霜降得轻微,茂盛的青草尚未受到冬天的影响;太阳暖洋洋的,晒干了滩头密布的河沙。诗句对初冬江南的描写,十分真切,用词准确而形象。



雪梅·其一

宋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天净沙·冬

元 |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山中雪后

清 |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赏析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来源 |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诗文赏析据古诗文网


阅读9728
经典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