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生巧居然不是巧克力?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11-12

你吃过“生巧”么?就是那个第一标签北海道特产,以R系品牌为首火遍淘宝代购,国内众品牌纷纷cos的那个“生巧”。



不同口味的生巧 | ROYCE'官网


对于这个和巧克力家族关系暧昧的诡异存在,由于名字和口感的特殊,不少人都会误解生巧的概念,甚至上了趟x宝发现即使很多代购都不知道自己在买什么。更有人会疑惑“生巧真的是生的吗?”。对于这种说法我只想说,所谓没熟的巧克力大概就是可可豆了。总之,大家对生巧真的知之甚少......


为什么叫“生巧”?


我们喊的生巧,日本人则称为nama chocolate



这里“nama”的拼写是日语这两个平假名的罗马音标,日本平假名的作用类似于汉语拼音,而“なま”是日本文字“生”的发音,在日本文字中的“生”多指的是“新鲜”,也带有形容没熟、未加工的食物的意思。既然带上了“新鲜”的标签,那生巧保质期也长不了。



一定要在赏味期限内吃 | www.republicofchocolate.com.tw


普通巧克力由于可可含大量天然抗氧化剂,即使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也都在一至两年左右。而生巧的保质期大都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日本一些高级巧克力店出品的生巧则更是要求食客一周内吃完。做出来的生巧保存条件也很严苛,必须全程低温、密封、在无异味的环境中直至入口,而它之所以娇气的就是因为其中的奶油


根据日本相关法规,只有含巧克力40%以上、奶油10%以上、水分(包括生クリーム的)10%以上的甜点才能标称为生巧克力。而这里的"生"正是取自"生クリーム(鲜奶油)”,保质期自然短了。



柔软顺滑的生巧 | www.pinterest.com


“生巧”算巧克力吗?


不管严不严格意义上来说,生巧都不算是巧克力,它只是一种巧克力制品,和祖祖辈辈吃了两千多年巧克力的洋人说“Do u know namachocolate 吗”,他们大都表示不太认识这货。至于原因就要先来看下nama的主要原料和制作方法:






拿出来后的生巧就基本完工了,这时候用热水烫过的刀很容易将生巧整齐切开。



之后撒上可可粉、糖粉、抹茶粉大功告成!




怎么样,简单吧,看过这期雷蒙德烹饪视频的应该发现了其实上面发的其实是制作甘纳许的过程,但是没骗你,因为生巧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和你偷偷把人家孩子换个名字整个容再问人家认不认识一样。还有松露你以为你不穿衣服我就不认识你了吗?


“生巧”到底是什么?


其实追究生巧的身份,这里不得不提到上面说的两个概念:Trsfflechocolat-松露巧克力Ganache-甘纳许


Ganache-甘纳许是法语中“傻x”的意思,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巧克力制作工艺,那是很久以前,一个糕点学徒发明的。那个学徒不小心往巧克力里倒进了过多的奶油,老师很生气,便随口骂了那个学徒傻x。但是那时候巧克力很金贵啊,老师就去吃失败品了,发现味道很棒,Ganache-甘纳许由此而来,制作工艺不断升华并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巧克力制品中。



2015世界巧克力大师赛的选手正在制作的松露巧克力:




为什么说是没穿衣服的松露巧克力?因为松露巧克力才不是用松露做的,相传有位西班牙的公主嫁入法国皇室,因初离故土,婚后不思饮食。法国皇室的厨子为了要解公主的思乡之情,便把西班牙盛产的可可融入法式甜点的制作,更突发奇想地照着法国皇室贵族喜爱的珍贵食材“Trsffle(松露)”的形状。


而你们现在吃的namachocolate都只是正规松露巧克力里面的夹心,这个夹心在欧洲通称为甘纳许,而松露巧克力会在nama的基础上再裹一层脆脆的巧克力皮。完成的松露巧克力很像松露,遂由此得名,讲究的会再撒点可可粉模拟松露才出土的样子。



松露巧克力 | www.pinterest.com


说到底,namachocolate只是Trsfflechocolate或bonbonchocolate(巧克力糖果)在传入日本后,本土化的表现。而按照日本维基百科的解释,生巧是由东京シルスマリア的店长小林正和在1988年怀着“像没有巧克力外衣的松露一样柔滑口感”的想法发明出来的。


那其实不裹巧克力外壳的松露很早在欧洲也早有了,还有日本不长可可树。至于生巧到底是不是日本发明的这件事大家见仁见智就好。至于他们的关系,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可以直接用下图概括。




不吹不黑,生巧虽然不是巧克力界主流的衍生品,但是胜在制作简单、入口柔、一线喉。广大吃货们完全不用去理会国内代购商家的无脑吹捧,用心一些,用好一点的原料,相信自产国产做出来都很容易媲美日产。


对了,还要补充一点,霓虹人嗜甜,大部分生巧的热量和甜度都是远高于普通排块巧克力的上网看了一圈,不得不说国内商家搬弄是非的能力也是与时俱进。




某商家截图


但传入国内后也有少数品牌进行了健康改良的版本可以尝试,总之比起情怀和叫嚣还是多看看配料表的好。


本文首发于吃货研究所。


吃货研究所

ID:Food_Lab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建议你关注一下

阅读9440
巧克力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