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鱼刺卡喉,吞饭团灌醋都没用!还是医生取刺最靠谱 | 过日子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11-12

前几天值夜班,有个年轻的女孩子来看病,说自己两天前不小心吞下了一根鱼刺。一开始只是咽口水的时候疼,她以为嗓子被鱼刺划破了,并没有在意,但是过了两天,疼痛都没有缓解,并且越来越厉害,发展到前胸也开始疼,于是才来的医院。


我便问道:“当时为什么不马上来医院啊,怎么拖到现在才来?”女孩说:“家里人跟我说了偏方,喝了醋以后,再吃了馒头使劲往下咽,就能好。”


听了以后,我默默地叹了口气——又是一个被偏方误导的人。



给女孩拍了CT以后,果不其然她的食管里仍然留有鱼刺。因为鱼刺在食管里已经待了两天了,再加上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鱼刺周围的食管有些肿胀,而且出现了轻微的炎症。第二天一早,我们抓紧时间做了内镜下的异物取出术,输了几天液以后,女孩便痊愈出院了。


平时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其实食道异物的发生率很高。我在影像科见到过很多吞入异物后来医院就诊的患者。


最常见的食管异物有五种情况:

1. 老年人牙齿脱落或使用假牙,咀嚼功能差,口腔内的感觉比较迟钝,吞咽下异物而不自知;


2. 小孩子玩耍的时候,会把玩具放到嘴里,这时就容易发生误食的情况。还有一些小孩子在玩耍哭闹时将异物吞入;


3. 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有自杀企图行为的人,常常将各种物品强行吞下而成为异物;


4. 睡眠、麻醉、昏迷或者酒醉后可能会将假牙误咽入食道而形成食道异物;


5. 食道本身疾病,如食道狭窄或食道癌,食物通过时容易受阻、嵌顿。


除此之外,还见到过有人误吞玻璃球、枣核、鱼刺、鸡骨、硬币、发卡、针等情况。这些千奇百怪的东西虽然只是很小的物品,但食管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被吞入的异物非常有可能卡在食管里。吞下去很容易,可是从食管中取出来需要费很大一番功夫。如果吞食下去的物品过于尖锐,还会横向嵌顿在食管内,向前穿破我们的大血管,造成大出血,严重时危及生命


误吞异物应及时就医


当食管中有异物的时候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时疼痛或者流口水的情况。异物较大时会压迫气管,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发生。有些人还会有颈及胸骨后疼痛。我有一次误吞下枣核,体验了一把典型的胸骨后疼痛,紧张担心之余还很激动,觉得以后病人再跟我描述这种疼痛的时候,我就能感同身受了。



误吞异物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就医,及时取出异物,千万不要企图吞饭团、馒头将异物强行推下。有些人被鱼刺卡住后,认为喝醋可以软化鱼刺,鱼刺软化后便会自行脱落,于是会大量饮醋。


就医之外的方法都不可取。临床上有有很多发生食管异物后没有及时来医院自己强行将食管中的异物推下而造成病情加重病例。


预防食管异物,要细嚼慢咽


平时生活中预防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进食的时候细嚼慢咽,遇到带有骨刺类的食物,仔细咀嚼后将骨刺吐出,以防误咽。


如果家里的老年人配戴有假牙和牙托,要提醒他们不宜吃黏性强的食物,避免把假牙黏掉而吞下去的情况发生。老年人在睡眠时或者昏迷的时候,应当及时取出假牙


记住以上这些,大家就可以愉快地吃吃吃了。对了,有小孩子的各位,要教育小孩子改正口中含着物品玩耍的不良习惯。我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误吞乒乓球,虽然没有卡到食管里,但是卡到了自己的嘴巴里,取不出来了……




作者:赤木刚宪

编辑:木易杨杨,李小葵


参考文献:

陈灏珠,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你吃鱼卡过刺吗?

生吞过葡萄、枣核、圣女果吗?

……

AI听过一个故事,

小朋友误吞下葡萄,从鼻子里挤出来了

(真是万幸没出事……)


或者你吞过非食物异物,

玻璃球、硬币、发卡、针?

(噫……想想都疼)


从小到大,

你有吞咽过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吗?

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是“咳咳咳”呛出来,

顺势咽下去(侥幸没出事),

还是依靠偏方(误打误撞

去医院正确操作的童鞋,

也请举起你们的小手~


与AI夜话第二十九期


讲讲你误吞过的异物吧

你的故事,

都可能被我讲给大家听

现在就去留言

让我看看谁最皮!



本文来自果壳,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建议你关注一下

阅读9107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