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刚被 IBM 收购的红帽,它的下一站是中国

作者:InfoQ 来源:InfoQ 公众号
分享到:

11-13

作者 | 徐川

前不久 IBM 斥资 340 亿美元收购红帽的新闻震惊了所有人,这个金额是互联网上第三大交易,也是开源史上最大交易。这个收购背后到底有哪些目的?红帽接下来会做什么?11 月 6 日红帽在北京举办红帽论坛,向外界介绍了红帽的想法。

红帽为何值 340 亿美元?

很多人注意到 IBM 在收购红帽的价格里,相比红帽当时的市值溢价超过 60%,IBM 为何愿意出这么多钱?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红帽目前是商业开源领域最优质的资产。在红帽最新财报中,它实现了连续 66 个季度业务增长,这本身已经十分难得。红帽参与了众多开源项目和社区,并在部分关键开源项目组织,如 Linux、OpenStack、CNCF 中承担重要角色,甚至能影响部分开源项目走向。

开源与开放的基因深植在红帽的基因当中。红帽执行副总裁兼 CMO Tim Yeaton 说:“红帽在利用开源代码时,如果做了任何改变,会 100% 的把信息反馈回社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你知道最近 MongoDB 因为某些企业使用开源代码却不回馈社区而特意修改开源协议,你就明白为什么这种行为会为红帽在开源社区赢得良好声誉了。

相比之下,IBM 其实开源做的并不差,在多个开源社区都有重要贡献,但以 IBM 庞大的体量,很难做出开放的承诺,因此在外界眼里 IBM 在开源方面名声不显。

难得的是,基于开源,红帽实现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借由对开源技术的深刻洞察,将其转换为商业上的前瞻眼光。在这方面,尚没有哪家公司比红帽做得更好

在押注有潜力的开源技术时,几乎每一步红帽都走对了:

  • Linus 在 1991 年发布 Linux,93 年红帽就发布了 RedHat Linux(后进化为 RHEL);

  • 2000 年后虚拟化技术开始盛行,红帽在早期对 Xen 进行了支持,在 KVM 出现后很快收购;

  • 2010 年后,OpenStack 出现,云计算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红帽藉由对 Mirantis 投资和收购 eNovance,最终推出了自己的 OpenStack 发行版;

  • 2015 年前后,Docker 和 Kubernetes 相继诞生,云原生概念随之而来,红帽作为创始成员加入 OCI 和 CNCF,今年又收购 CoreOS,打造 openshift.io 集成云原生的最佳实践,开始未雨绸缪。

红帽还通过投资收购网罗了一批有价值的开源技术,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包括包括 Linux 应用服务器 JBoss、广受欢迎的 Linux 发行版 CentOS、自动化运维神器 Ansible、分布式文件系统 Ceph 和 GlusterFS 等。

通过支持和投资这些基础技术,红帽打造了极其强大的武器库:

在基础设施、容器平台、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开发工具、安全和管理工具等方面,红帽都拥有强大的软件能力,这支撑了红帽的主要商业模式,包括咨询、软件授权、培训认证和企业服务。而随着推出 OpenShift,红帽向混合云市场发起了进攻。

如果说开源商业模式支持了红帽原有的市值,那么正是混合云市场的想象空间支撑了收购的高溢价。

混合云合纵连横

在 IBM 宣布收购红帽的官方发言里,IBM 董事会主席和 CEO Ginni Rometty 说:“(收购红帽之后,)IBM 将成为世界第一的混合云供应商。”

混合云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是当下大中型传统企业上云最现实的选择。云计算发展已经超过十年,大部分技术早已成熟,甚至迭代过好几次。对某些大中型传统企业来说,上云技术并不是难题,难点在于你根本不可能说服它们将核心敏感数据放到公有云上。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私有云,像 IBM、Oracle 等传统软件服务商就直接将它们的很多客户搬到自家的私有云上,以这种方式实现上云。

但是,私有云虽说是云,却无法享受公有云弹性伸缩资源随取随用的优势,因此无法很好的应对一些流量暴增和流量尖峰的情况。对企业来说,将部分创新和不那么敏感的业务放到公有云上,就能同时享受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好处,于是混合云也就应运而生了。

近年来,混合云市场竞争激烈,云计算市场上的高瞻远瞩者都瞄准了这一块。公有云厂商通过代理商、私有云产品等变通的方式来进入这个市场,如微软推出私有云平台 Azure Stack、AWS 与 VMware 合作、GCP 则与 VMware 和 Nutanix 合作。而 IBM、Oracle 等传统软件服务商也将混合云视为趁机发展公有云、与 AWS 等公有云厂商竞争的制胜法宝。

不久之前,混合云市场仍陷入胶着当中,并无有明显优势的领先者。要想打破这个局面,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是最快的方式,这就是 IBM 收购红帽的另一层逻辑。

红帽也早就瞄准了混合云。红帽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曹衡康表示,红帽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混合云方案公司。在不做硬件、不做应用的前提下,要想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红帽急需够分量的合作伙伴,这是红帽为何会接受 IBM 收购的逻辑。曹衡康说,IBM 38 万员工将与红帽交叉销售彼此产品,这个做法既可以迅速扩大红帽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市场,也可以扩大 IBM 云平台的销售,一石二鸟。

红帽在混合云上的发展策略是:开放、混合、多云。开放和混合不必多说,多云是比混合云更进一步的理念。大部分提出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公有云厂商那里,私有云只能对接到自家的公有云平台,一旦使用,也就与这家供应商绑定了。如果想使用其它云平台的部分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无能为力。

多云战略(Multi-Cloud strategy)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良方,同时它还可以解决困扰 IT 部门的“影子 IT”问题。多云经常被人误解的一个地方是成本,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模块要采购多个云计算供应商的产品,而是不同模块挑选不同供应商的产品,从而提高性价比。

借助多云战略,红帽可以和不同的公有云厂商建立合作,完善自己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从而比提供单独云平台的混合云更具有竞争力。

多云也受到开源社区的支持,很多自由软件的信奉者不愿意绑定在一家供应商上,Kubernetes 在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多云,Kubernetes 贡献者、红帽首席架构师 Bilgin Ibryam 表示:“在 Kubernetes 上进行设计、实现和运行应用程序可以让你在不同的云提供商、Kubernetes 发行版和服务提供商之间自由地对应用程序进行迁移。”

红帽的多云管理架构

为了执行这种多云策略,红帽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地位,将 IBM 云平台作为其多云平台的供应商之一,不能予以其特殊地位,否则其它公有云将拒绝与红帽合作。这是红帽为何在收购后反复强调其独立性的原因。

现在 IBM 声称自己成为混合云市场第一,可能有不少云计算公司并不同意,但如果 IBM 能很好的支持红帽推行其开放混合多云战略,那么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能。

下一站中国

红帽很早就进入了中国。2004 年红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现在已在上海、深圳、香港都拥有办事处。之前在中国的主要业务是红帽企业级 Linux(RHEL),2016 年号称占国内 Linux 市场份额 70%。

在本次红帽论坛上,红帽宣布将于 2018 年底在中国区成立开放创新实验室,正式开展其咨询和企业服务。

这个实验室并非我们一般想象中的实验室,而是红帽咨询业务的延伸。据实验室负责人 David Worthington 介绍,实验室一次服务流程通常首先是咨询,与客户在半天到一天时间内通过头脑风暴找出面临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然后是研发,红帽会派出一个团队,通过一到三个月的驻场研发(也可以是其它地点,甚至是红帽自己的办公室),与客户结对编程,完成项目进行交付。

实验室目前有三种目标客户类型:

  • 颠覆型创新。快速合作创造出创新或颠覆式的产品。多发生于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

  • 转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采用全新的技术架构。

  • 汽车旅行。当客户不确定是否要采用新技术时,红帽可以提供一次新技术的试运行,以展示这些技术是否适合。

开放创新实验室对红帽来说也是一个创新业务,红帽以前更关注技术,与企业打交道的多是 CTO、CIO 等技术高管,而实验室更关注业务,会更多与客户的 CMO、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沟通。开放创新实验室于 2016 年首次创立,目前有伦敦、波士顿、新加坡三个指定实验室,在中国,红帽不会成立新的实验室,而是通过国内的办事处开展实验室业务。

据红帽调查,中国 500 强企业中有 424 家未使用红帽服务,这对于红帽来说充满了可挖掘的商机,在未来红帽将在中国投入更多的精力发展业务。

写在最后

IBM 收购红帽,对于互联网和开源来说影响深远。有人认为这是开源的挫折,笔者认为恰恰相反,开源成为 IBM 冲击混合云霸主地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助力,这证明了开源的重要性和地位。IBM 让红帽保持独立,也是看中开源和开放的文化基因,相信这种基因在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收购带来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要想收购划上完美的句话,需要 IBM 保持让红帽独立的承诺,还要双方在业务上能够很好的配合。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上,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总之,已经 25 岁的红帽未来将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InfoQ 新网站上线啦 

阅读8759
中国 
举报0
关注InfoQ微信号:infoqchin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InfoQ”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InfoQ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InfoQ

微信号:infoqchin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