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终于练到了中式英语3级,歪果仁疯了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11-10

心推 | 一个用心经营值得关注的公众号


今天墙裂给大家推荐一个我们非常喜欢的公众号:九行


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公众号——在旅行这方面,他们也要讲新锐。别跟风,别追捧,哪儿地方好玩,哪个地方值得为了吃去一趟,哪个地方有着神奇的故事,又或者旅行界的奇异现象,都被九行的老艺术家们,记录下来。


《》《》等爆款文章都是他们写的。


官宣,这不是假的——中式英语add oil被加入牛津词典,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单词”。吃瓜不嫌事大的外媒于是找了八个中式英语来考歪果仁,结果,大家普遍得分只有1/10。

 

老艺术家今天也想考考你,知道我的英文名是什么吗?

 

我先简单地自报一下家门,海外粉丝们都亲密地称呼我为OA(说得好像有歪果fans似的)。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Old Artist,不好意思,小老弟,你可能还是不够懂我。

“老”这一个字包含的意思可不仅指年龄而已,见多识广、经验老到、观点辛辣,都是我赋予“老”的含义。

 

正如老干妈的译名不是the Old mother, 而是the Godmother一样,中式英文的翻译,才没那么简单。



说得有文化点,我的英文名前缀“O”,代表的是omniscient(无所不知的)。

 

当然,我也不介意你用通俗的说法,以及极为赏叹的语气,称呼我为“Oh myartist”,这是“O”的另一种解读,形态千变万化、情绪千丝万缕,就是中式英语的妙处所在。

 

 

为了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摸到中式英语的精髓,以身作例后,老艺术家决定通过几个不同的场景,来和大家share一些中式英文翻译(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简称CET)的小tips.

 

Well,现在就请打开你的brain hole,和我一起enjoy语言的乐趣吧。



 CET一级:逐字强译 

 

首先,老艺术家建议你跟着视频中这位叫做保罗的英国小哥,练一练中式英文的简单测试题,如果在10道题目中,你能答对8道以上,那么,接下来的初级翻译,对你来说应该不算困难。


 

CET-1逐字强译法是中式英语的入门级别,此类词汇简单不粗暴,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合。

 

造词现场尤其集中在海外的中餐厅。

 

身在国外,饥肠辘辘之际,你捂着干瘪的中国胃冲进一家中国餐馆,拿起菜单,看着上面的中文菜名,自然能轻车熟路地开始下单。

 

但对于不懂英文的老外来说,这可犯了难。

 

外国朋友:oh my god,你肿么了??

 

看不懂方方正正的中文字,这是其中一难;反复读了好几遍下方的英文,更觉此菜扑朔迷离,而且一道比一道更残忍至极,是为最难。

 

比如,一只鸭子到了国外中餐馆的厨房,可能会迎来鸭生最大酷刑。一道爆炒少汤汁的干爆鸭肉,用英文来直译,就会变成......


中国人取菜名,或讲究意蕴,或讲究形象生动。诸如红烧狮子头,烧的是猪肉;炒猫耳朵,炒的是捏得像猫耳朵的面块;夫妻肺片里的夫妻,是一对恩爱的猪伉俪……

 

以上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菜品,一般人并不会觉得这些菜名有什么不妥。

 

 

若是将其硬掰成英文,逐字对应着来翻译,Red burned lion head、Sauce on my grandma、Beef Cat’s Ear或是Couples lung……

 

放在英文语境里,这妥妥是一个磨刀霍霍大举灭亲、株连九族连带着虐杀动物的血腥现场。

 

估计某位环保主义的老外一边在佯装着点菜,另一边已经悄咪咪地打电话报警,举报餐馆老板的罪行了。

 

夫妻肺片的日译版更绝了,夫妇の肺の写真,是要给客人上一张B超?

 

外国人追寻中华美食的脚步,第一步可能不是阻滞在我们吃的各种心肝脾肺肾的“下水”之中,而是完全被菜名吓住了。




 CET二级 花式造句 

 

当凤毛麟角的外国友人克服了美食恐惧,斗胆踏进神州大地时,TA的冒险征程,才刚刚开始。

 

中式英文从词汇变成了导航办事必备的词组句子,理解难度开始攀升。

 

第一道关卡,是认路。

 

还没出机场,外国朋友的脑袋上可能就开始挂问号了。偌大一个机场,周围全是人,为什么排队要排在“米线”之外?环顾四周,这附近并没有什么米线餐馆,那就跟着前面的人操作吧。

 

 

好不容易走到大街上,眼花缭乱的路牌又让人失去了方向。想去一个叫做后街的地方,问了好几个人,总是找不到目的地,真是让人沮丧。

 

 

寻路太疲惫,经过一处公园,喜欢躺草坪的外国人在一处标识上停顿良久。

 

“Cao Er”是谁,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可爱的她,难道这是一块墓志铭?我到底躺还是不躺呢……

 

 

曾经,有一块矗立在贵阳火车站的标牌,“贵阳乘警支队”的英文被翻译成了Expensive(贵) sun(阳) multiples(乘)by duty a police(警) to pay(支) abridge(桥?)。 费了半天的劲儿,老艺术家还是翻译不出其真谛:

 

昂贵的太阳,乘以一位警察,就能支付一座大桥? 那一个剩下的duty,真不知道在词组里是什么意思。

 


好在后来这块牌子被撤下了,不然……其实下面一行的中式英语更有神韵。

 

找不出对应的英文,那就干脆用拼音嘛。这样好歹歪果仁还能勉强念出个中文地名,方便向当地人问路。整这么复杂,What are you 弄啥嘞?

 

第二关,办事。

 

到异国旅游,必须要备足钞票才放心。初到中国游玩的英国Mary小姐走进一家银行,却在业务窗口前皱起了眉头。

 

 

“在中国的银行办理业务,竟然还要分男女性别。”环顾四周,她也没能找到“ToFemale Business”,于是疑惑地离开了。

 

外国朋友在如厕完毕,看到墙上的标语时,可能会大吃一惊:中国人真是好学博识,连上厕所也要兼顾着悟一悟“易得者亦易失”的哲学道理,佩服,佩服。

 

 

如若需要打印些文件材料,就得找一家打印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一位歪果仁被带到了一家打印店门前。

 

望着店名,这位外国朋友一边对指路人感谢,一边心里泛起了嘀咕:“谢谢您的好意,可是,您怎么把我引到印度中心来了?”

 

 

破解中式英语花样造句的要点,就在于用宏观的视角,去分析词组或句子里中文拼音和英文单词的糅合用法,千万不要深陷在某一单字中。




 CET-神仙级:灵魂意译 

 

CET-神仙级的灵魂意译法,可以说是中式英语里最难摸透套路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往往不是约定俗成的,它通常出现在国内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是同学们急中生智、灵光一闪时迸发出来的一类经典翻译。因为经典,故能在互联网江湖中广泛地流传至今。




想要掌握这一翻译法,你必须先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懂得举一反三。

 

近些年,由于养生成了年轻人中的热门话题,与养生相关的词汇,例如枸杞,也出现在了英文翻译的考卷上。

 

这时候,面对这一专业的小众的词汇,你可以试着逆向思考:养生的反义词,不用怀疑,自然是狗带(go die),这是一种消极的、向下的(down)状态。与之相反的枸杞,便自然而然就是dog up了。这一翻译,既实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逐字强译法也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画面,妙。


 

其次,见微知著。

 

当你遇到了实在不会翻译的大词,即非具体,又属于大范围的词语,不妨试用一下这种方法。

 

比如,企业家不会写?你可以翻译成Someone like Mayun;“朝拜”太生涩?照样可以转换成Go to see Guanyin。

 

以小见大、精准关联,便能让你的翻译水平更上一步台阶。

 

最后,善用谐音、发挥想象力。

 

让你翻译“我是一条龙”,如何把它翻得既诗情又画意?

 

如果你的答案是“I am a dragon”,那你可能走错了课堂,今儿我们讲的是中式英语,不能丢掉了中式的韵味。


 

更好的答案,是“I am alone”。龙,作为东亚地区古代神话中的灵异动物,是高贵的,更是孤独的。一个“alone”,不仅与“龙”的中文发音巧妙贴合,更道出了龙的那股孤寂、却又倔强的情怀。这才是中式英语的绝美之处。

 

同类字句的翻译,有gulugulu water(喷泉。想象一下勃勃生机的泉水,gulugulu是不是很灵动?);make my heart peng pengpeng(怦然心动,也译为“糟了,是心动的感觉。”把小鹿乱撞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Mountain Taiis wa oh(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wa oh,就把你带到了壮阔的泰山之顶) 等。而广东人更是翻译界的大师,不信你看这一句:My head fug fug sounds.

 

  

不过,老艺术家觉得,中式英文最精彩的解读,还是文章开头视频中最后一对情侣解释的那样:

 

“因为不做坏事就不会死,一直做好事就会长生不老,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做好事,所以我们都会死。”

 

——此般领悟,是为“No zuo no die”的最佳注脚。

 

好了,老艺术家的中式英语讲解到这里,想必大家对这种语言艺术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在此,我附上一道精选的练习题,欢迎大家发挥想象作答,看你能答对几个?

 

习题

 


答案





 九行 

IDjiuxing_neweekly


阅读8673
英语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