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垃圾分类大调查:咱们青岛还能做些什么?

作者:青岛电视台今日 来源:青岛电视台今日 公众号
分享到:

11-10

点击「青岛电视台今日」可快速关注


      11月5号,我们《今日60分》关注了一个话题《垃圾分类 你做到了吗》,这在观众和网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大家在充分肯定垃圾分类好处的同时,也有一个担忧:垃圾分类,除了前端需要每位市民的自觉,想要保证分类效果,接下来的收集、运输直到最后处理各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那么青岛在这些方面,应该怎么做?或者放眼全国,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呢?

      居民随手把垃圾袋扔进小区垃圾箱、环卫车辆把路边桶里的垃圾全部收到一起,这是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难怪有观众担心垃圾分类的问题。

      网友的留言很实在,青岛在垃圾处理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运输环节不细化、末端处置能力不足、推进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等。而同样是沿海旅游城市的厦门,在垃圾处理方面却走在全国前列。在今年进行的一次全国范围的专业考核当中,厦门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了真实了解厦门市的垃圾分类情况,记者采访到了厦门一位媒体同行——厦门卫视新闻栏目制片人杨佳佳,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她亲身感受着一点一滴的变化。

    杨佳佳(现在做得比较到位,大家知道怎么扔,接下来的运输也很专业)


      杨佳佳介绍,垃圾分类的提出也是近几年的事,所以像目前青岛存在的这些现象,厦门也曾经有过,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市民意识不强、不习惯,配套硬件、相关机制又没跟上,所以效果也不明显。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还是多个环节相互配合的结果,其中也不乏具体的行政措施。

     杨佳佳 ( 有一个环卫工人,收运的过程为了省事,把所有垃圾倒到一起,结果被处罚了。)

      行政处罚不仅针对环卫工作人员,也同样面向普通市民。就在上个月,厦门市城管执法人员对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开出了首张罚单,50块钱的罚款,起到了震慑作用。


       罚款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树立垃圾分类意识,而在厦门类似的举措还有很多。杨佳佳说,现在垃圾分类正在渗透进每个家庭、单位、景点和公共场所,所以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的行动者,也是受益者。

     杨佳佳  (孩子知道怎么分类,还会监督家长做得好不好,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

      青岛和厦门,这两座城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靠海、都是旅游城市,而仅仅在垃圾分类这一件事上,我们看到了和厦门的差距,这个短板怎么补齐?记者采访发现,其实变化正在我们身边悄悄发生。


     李沧区乐亭路路边这个红色的大箱子,乍一看让人误以为是变电箱,其实它是个特殊的垃圾桶——专门回收危险品。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环卫科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它的功能。


     王甜甜( 一个红色的罩子,第一是特别醒目,第二就是防止东西被打出来,造成危险。)

       这是李沧区关于垃圾分类的一项尝试性举措,首批投入使用的垃圾桶有1100个,其中除了红色的回收危险品,还增设了容纳普通垃圾的蓝色分类垃圾桶,让垃圾分类更加细化。

    其实推进垃圾分类的各种尝试和摸索在青岛的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增设垃圾桶、配备指导人员、引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等等,细微的变化正在改变人们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青岛市垃圾分类办公室 孙庆振  (我们鼓励各区自己探索,目的就是共同找到适合青岛的垃圾分类新模式。)

    



青岛电视台今日

QTV-1《今日》每天17:00 - 17:30,《今日60分》17:30-18:30,爆料电话85701777114转《今日》,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蓝睛app留言。


青岛人身边的新鲜事,都在这儿!


阅读8737
青岛 
举报0
关注青岛电视台今日微信号:qtvtoda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青岛电视台今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青岛电视台今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青岛电视台今日

微信号:qtvtoda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