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当刷榜成为常态,粉丝狂欢为何“堕入魔道”| 飞碟启示录

作者:飞碟说 来源:飞碟说 公众号
分享到:

11-13

本文授权转载自飞碟启示录(feidieqishilu)


欢迎来到NO.001期教授研究室,这里有最专业的解答。今天,我们聊一聊前阵子某加拿大艺人粉丝霸榜背后的心理学故事。



如果你觉得,吴亦凡和蔡徐坤等人的粉丝刷榜只是在圈地自high,无伤大雅。

那只能说明,善良再一次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文末依然有福利,别问,就是送!!!)


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学角度,说说追星这件事儿。



我们为什么会追星?


1.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一生当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许多无法满足的缺憾,年少时篮球场上那个身穿白色T恤奔跑的热血青年,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与憧憬……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则是为了一个所谓更美好的未来走进办公室的西装笔挺的工作机器。人们心中充满了太多想要满足但迫于各种现实原因无法满足的需求、被压抑的情感、无法追逐的梦想、想要逃离的现实……



弗洛伊德指出,人格中的本我(id)包含大量原始而强烈的冲动、未满足的欲望和情感;超我(superego)则代表社会道德的苛刻要求;负责协调两者关系的自我(ego)夹在其间左右为难,一方面被依快乐原则行事的本我的冲动和欲望驱使,又要受到代表社会规范的超我的压迫。狼狈弱小的自我通常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这种两难。投射是其中的一种,指个体自动化地将自身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这个人通常是偶像。


当粉丝不能实现自己生活的理想与梦幻时,就会将自我无法满足的梦想、欲望或缺憾投射在偶像身上,痴迷于某个偶像在这些方面的特质(如容貌、身材、才能、家庭背景、生活阅历等)和成功(如财富、社会地位、个人魅力等),并由此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或替代性成功,并以此聊以自慰。亦即,追星可谓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崇拜者心中的某种潜在欲望。


2. TA是我的菜


当我们粉上一个爱豆时,TA的身上往往包含有我们最欣赏的特质。一个人能成为大众追捧的偶像,在某一方面必定有非常出众的个人特质,如,吴亦凡的颜值,周杰伦的才华,王力宏的学历,古天乐的公益善举……。我们更容易受到某种独特特质的影响,偶像恰好拥有这种出色的特质,因此我们就会很容易被偶像折服。



社会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独特优势或才华导致人们对他其他方面特征的评价也普遍偏高的现象。在粉丝眼中,爱豆歌唱的好,其它方面也会普遍好于其他人,就是晕轮效应导致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粉丝只看到偶像优秀的一面,并继而影响其对偶像其他方面特性的理性认识与正确判断,最终导致对偶像的理想化。


3.我可以主宰我们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喜欢一个人,如果想跟TA建立亲密关系,当你鼓起勇气告白时,别人很可能会拒绝你,甚至会有更坏的结果。然而,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可以将爱豆看作是自己理想恋人的投射,并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单向地、尽情地表达对爱豆的喜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金斯指出,粉丝是“狂热的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等活动中,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不少粉丝相信,自己与媒体或社交平台上的爱豆间存在着一种真实的朋友或恋人关系,爱豆会隔着屏幕对自己说话,爱豆最喜欢的是自己……心理学家Horton和Wohl将这种“单向社会关系的幻象”命名为拟社会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s,PSRs),这种关系会导致个体对自身社会价值的消极评估、更多社交媒体的使用上瘾和孤独感,更少的人际信任与幸福感。如果你非常迷恋你的爱豆,而ta却对你一无所知,你就是身处在一段“拟社会关系”中。



坊间流传一句话,“谈恋爱不如追星”,从拟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谈恋爱最不如追星的地方就在于,追星中粉丝具有绝对的主动权:由于这段关系是单向的,粉丝可以完全自主地决定它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以及投入的程度多深,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双向关系所不能带来的。我自己可以决定,在这段关系中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换句话说,我是这段关系的掌控者,这也从某种程度提高了我们的自我控制感。


4. TA近在咫尺


心理学中的20秒原则指的是:当你想做一件事时,恰巧这件事可以在20s内实现,那么你就会更倾向于去完成它。追星的粉丝们,想追星时拿出手机便可以实现,这样简单快捷的操作,自然会使促使他们更愿意追星。


Gabriel等人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在面对手机、电脑及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偶像时,并不能有效的区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因此,当我们隔着屏幕看到明星时,大脑往往就会将偶像知觉为近距离的、触手可及的他人。



现在的娱乐圈,偶像的“人设”基本是提前设计好的、专门给粉丝看的,因而其形象会完全贴合粉丝的幻想。真人秀、粉丝问-偶像答之类节目的层出不穷也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给粉丝“原来我爱豆生活中也这么帅!”“我的爱豆好暖!好在乎我们!”的感觉。


这也类似于斯金纳提出的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粉丝希望得到偶像的某种回应,而当偶像果真做出“回应”的时候,粉丝对偶像的感情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5.我要合群


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追星的人身边往往至少有一个朋友也是追星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指出,我们是在同伴群体逐步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当你有喜欢的事物或者人,你会更倾向于跟同伴分享;不开心时也希望能跟朋友倾诉。朋友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都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能给你提供情感上、经济上的支持,还能影响你对自我的认识、帮助你了解社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


社会心理学中,规范性影响是指,为了获得群体中其他人的良好评价,我们会选择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保持一致,甚至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这就是从众心理。比如,有多少人是因为周围的人都有爱豆而自己没有一个爱豆会显得落伍会被人嘲笑而追星的?



然而,过度追星与从众的结果会导致去个性化,当人集合为群体时会更容易出现去个性化而表现出盲目甚至疯狂的行为。在法国心理学者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中,关于“去个体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著名的“攻占巴士底狱”,事实竟然只是一个凑热闹的厨子在群情激昂的众人的怂恿之下杀了一个无辜监狱长的故事。去个体化的危害可见一斑。类似的,在明星大型演唱会的现场,时常发生的踩踏事件也是因为粉丝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从而导致的在短时间内将他人的生命完全置之度外。


6.我妈不让我追星,我偏要


原生家庭的教养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计划生育让95后、0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童年的独善其身成为一种常态。他们从小就享有家人的百般呵护,已经习惯了亲人的有求必应。


青少年阶段的个体,更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大多数的父母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追星。因此,如果孩子在家长面前提起自己的爱豆,爸妈会立刻严厉制止。在追星路上,父母的反对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绊脚石,是挫折。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期个体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个体会更加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集体中的位置。一旦他感到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时,就会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追星行为,并以强硬的态度、暴力方式阻止孩子追星时,孩子就会以一种更加叛逆、更加过激的行为去追星(孙天威,2002)。

 

过度追星让谁更“受伤”?


首先受伤的是追星者本人


追星的人那么多,我们该如何去界定过度追星呢?王淑清(2016)等人将过度追星定义为:以沉迷于追星的青少年为主力军的群体,这一群体在追星时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或金钱,不顾个人生活受到影响,盲目维护偶像甚至模仿偶像并喜欢组团行动。


过度追星也会对偶像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过度追星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于偶像而言,过度依靠粉丝集资打榜来获得影响力的方式会被看作是一种欺骗的行为,不仅会迷惑粉丝,更会使自己陷入虚假的数据中从而丧失对自身真实能力水平的了解,不利于未来的长足进步和发展;此外,某些过于狂热的粉丝也给明星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程度之深甚至使得明星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每一个粉丝都可以从偶像身上获取正能量


追星也有正能量。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浙大医学生在自己的SCI论文里致谢林俊杰,称过去十年里偶像给了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持;深圳一高中女生,因为偶像易烊千玺曾经的一句“我要上北大”受到鼓舞至今,并将此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打算替偶像实现未完成的梦想;还有很多粉丝,因为追星而学会了熟练使用PS、PR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偶像的积极正面形象确实会对粉丝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如胡歌半跪着给老龄粉丝签名,诸多男星的“礼貌”手、古天乐在内地捐了许多希望小学等等。有素质,有礼貌,有爱心,不做作......一些粉丝因为喜欢、欣赏某个明星的特质,就会下意识地去关注明星,并由此引发了自身行为的改变。

当代的偶像多为各种流量小生、影视明星,但偶像也可以是科学家,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革命英雄……现实生活中,偶像应该是能够促使个体进步的榜样,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偶像,他们可以是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人,也可以是在平凡的生活里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而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些行业或领域。


从心理学角度看,适度追星体现了青少年对“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的思考。适度追星不仅意味着选择何种偶像,也意味着受到偶像何种行为和品质的影响,更意味着以一种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偶像。适度追星,更多将偶像看作鼓励自己上进的榜样,将追随偶像的热情转化为让自己更优秀的动力,而不是成为“爱他就要为他花大钱”、“爱他什么都做得来”的过度追星者。这种对偶像的过度追捧、盲目极端崇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会直接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给偶像带来很多消极的后果。


所以啊!醒醒吧,过度追星损己不利人。在拟社会关系中,你的爱豆不会因为你一个人不粉他而过气,也不会因为你一个人粉他而火遍大江南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适度积极追星=走向人生巅峰啊!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HORTON·D , WOHL·R·R,Mass communication and para-socialinteraction; observations on intimacy at a distance.[J].Psychiatry (New York), 1956, Vol.19 (3), pp.215-29,PubMed

Jail L.Derrick &Shira Gabriel &Brook Tippin(2008). Para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elfdscrepancies: Faux relationships have benefits for low self-esteem individuals.Personal Relationships.


Christina M. Brown, Aaron A. Shilling, Steven G. Young, Laura E. Berro(2015),Acceptanceand Rejection of Pets and Parasocial Others Caus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Self’s Perceived Relational Value, Self and Identity.


Young Min Baek, Young Bae and Hyunmi Jang(2013), Social and ParasocialRelationships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ir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withUsers’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YBERPSYCHOLOGY,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当代青少年盲目追星群体的价值观现状与引导,2016》


《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 心理学分析及教育策略,2002》


彩娜老师实验室 李彩娜(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晓访问学者),马田雨,谭旭岚,向婧雯、焦雅堃、高泽玉、杨沛、黄垣成、黄思娟、李舒欣、袁湫嵋、王亚婧。


当当当!今天的奖品是这个:



只抽一人!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参与活动,截止至11月16号中午12点,留言点赞数第一名,可以获取飞碟启示录礼物:漫威模型大礼包!


想要获得礼品吗?那就快去评论吧!!!


之前中奖的小伙伴不要着急,星爸爸卡和狗粮大礼包已经快递出,路遇双十一,请小伙伴们耐心等待,笔芯~



阅读9257
飞碟 启示录 
举报0
关注飞碟说微信号:feidieshuo95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飞碟说”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飞碟说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飞碟说

微信号:feidieshuo9527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