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你我皆凡人,大家都有病丨有意思博物馆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11-22

本文根据有意思博物馆演讲剧场——「果壳主场“新科学消费样本”」现场演讲整理。 本场演讲围绕“什么是科学的消费”展开,特邀五位演讲嘉宾,分享人类最共通的故事,为人们带来科学的生活建议。


演讲人李清晨外科医生,业余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无影灯下救死扶伤,互联网上激扬文字,网友称其为“咄咄劈人”。

演讲人:李清晨《你我皆凡人,大家都有病》


1

从健康到疾病是连续不断的谱系


我是儿童医院的外科医生,工作中会接触许多的病人,这使我更多地去思考有关生命的话题。


我想,生命,是两段永恒黑暗之间一刹那的光明。由于对死后黑暗世界的本能恐惧,人们总是竭尽所能地去拓展生命之光的长度。也正是在这种本能的驱动之下,医学开始产生和发展。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但究竟什么才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说,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幸福的一种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这个定义似乎非常严谨,把所有能想到的有关健康的因素都囊括进去了,可仔细一想,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儿。正所谓人无完人,现实王国里不可能有人拥有这样一种理想状态。所以,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个定义是错误的,但它更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定义还可能有害。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真的把这样定义的健康作为一种必须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必然会在这个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从而给自己增加无尽的烦恼,甚至给部分别有用心的骗子打开方便之门。



所以,我建议不应该把拥有这样的健康作为目标。我们不妨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当作一个连续不断的谱系来理解,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设为100分,而与健康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疾病,疾病的结局有三种:一种是好转痊愈,一种是导致死亡,还有一种是不好不坏与你纠缠相伴直至生命的尽头。如果我们将死亡视为0分,把健康视为100分,那么,许多活着的人都应该是1到99分。


其实从健康到疾病乃至死亡,就是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谱,就像彩虹一样,你能在不同的几种颜色之间找到明晰的界线吗?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是一个活着的病人,直到你死去变成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你才能摆脱病人这个专属于生命世界的身份标签。


2

万物皆有裂痕,豁达直面疾病


即使是社会功能完好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人,也可能已经进入疾病的状态,只是本人尚未察觉。比如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个人去做肠镜检查,发现了早期结肠癌,随后将安排一系列治疗。那么,在拿到这个结果的一瞬间,他变成无可争议的病人,可在这之前他算不算病人呢?


在死于各种意外的人群中,尽管他们生前并没有被诊断出癌症,但尸体解剖却发现,各种器官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癌症十分常见,这些人算不算病人?


如果将癌症视为一种基因病,那么相当多的人,原本就是带病而生。甚至即使是传说中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他携带的致病基因也不见得少。


一个正在下棋的老人,也许身体里一直藏着随时可能发生致命性出血的动脉瘤,一个职场上叱咤风云的白领可能刚刚切除阑尾,一个舆论场内呼风唤雨的写作者可能一直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就像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一样,残缺与完整之间也没有截然的区分。很多人对疾病的执念是斩草除根,但在很多时候,治愈仅仅是个神话。医学能做的,只是最大程度地修复病人受损的社会功能。但是如果能维持基本的社会功能,带病生存又如何呢?毕竟,万物皆有裂痕。



我有一个患儿是个11岁胖小子,可能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病人的标签。他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6个半月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如果在古代,这样的出生注定只有死路一条,但幸运的是,如今有了新生儿专业,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决心救治到底的家庭。这个早产儿经历重重考验之后活下来了,但是遗留了脑瘫后遗症,行走功能受限,他只能走不能停,如果身边没有人搀扶,他就会一直走下去,直到“咣当”一声撞墙为止。


他因为阑尾炎发作成为了我的病人。出院那天我对他说,你长大以后学医然后来我们医院工作吧。他笑着回答说,好哇。如果这个孩子将来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拥有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我想,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


医学划定出疾病这个概念,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解除人类的痛苦,而我将大家都纳入疾病这个范畴,是为了让大家更豁达地直面真正的疾病。该治疗则治疗,不必治疗你也不用哼哼,毕竟谁还不是个病人啊。


3

过度医疗只会让你忧心忡忡


对疾病与健康的关系理解不清的恶果之一,就是造出“亚健康”的定义,“健康”本身还是个可疑的定义,“亚健康”又是什么呢?


“亚健康”这个概念从诞生至今仅过了二十余年,然而它的流行程度却超乎想象,这反映了中国人盲目追求所谓健康状态的焦虑——这个有害无益的概念,催生了庞大的保健品市场和一系列医疗资源的滥用。



今天,现代医学已发展得枝繁叶茂,公众对医学常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如果你理解了健康与疾病的范围原本就不清楚,还会把“亚健康”当回事吗?


我出门诊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孩子没病。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孩子的症状是装出来的,比如说肚子疼,他可能是真疼。我的潜台词是什么呢?——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


很多治疗,其实是被诱导出来的,如果你在极端焦虑的状态下求医,就非常容易被医生牵着鼻子走。从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情况来看,有太多的不适不需要治疗,也许会自愈,可能会缓解,或者需要你忍受。忍受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atient,patient也是病人的意思,所以忍受痛苦一直是病人的光荣传统。


真正需要医疗干预的情况其实只是众多疾病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在治疗与不治两可之间的时候,往往越是激进的方案越有市场,所以,更具破坏性的手术方案才会大行其道,保健品才会泛滥成灾。


除了保健品之外,很多针对健康人的不加区分的体检筛查,也是医疗过度的推手。推销各类筛查的信息可谓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通过各种渠道听说过某某人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幸存下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告诉大家,那些因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而受到伤害的例子。在很多体检筛查中,极少数人获益的代价往往是数倍的人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这些人中,有些人要继续经过排查,有些人甚至可能会经历不必要的手术和其他激进的治疗——看似无害的筛查,可能将原本健康的人变成恐慌的病人。


所以,当你打算去参加某类体检时,你从中获益的可能性很小,反而很有可能会因心理脆弱而变得焦虑。


所有的人都是病人,所有的人都将死去——这是无可更改的生命铁律,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必然死亡,成就的是人类这一族群永世繁衍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死去的人都是为了人类族群的利益而光荣的离开的,我们的祖先都曾享有这样的荣耀,未来,我们也不会是例外。


人与人的不同,主要在于在面对真正的疾病与不可避免的死亡时的态度。


4

我们来到人世,是为了体验缤纷的世界


所谓过犹不及,我们对健康的追求不要超过必要的限度。人类发展至今,虽然医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有一个指标,还是跟远古时代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是人类总体的死亡率一直稳定地保持在百分之百——所有的人都必死无疑。但当真正的死亡来临之前,先不要一次次地把自己吓个半死。


我们侥幸来到美好的人世间,为的是体验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到时间就一定会请你离开的游乐场,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那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当然应尽可能地多体验不同的游乐项目,而不是躲在绝对安全的区域里看别人尽情玩耍。否则,实在对不起我们拿在手里的这张生而为人的门票啊。



人生也没有所谓绝对安全的区域。科学会告诉你生命世界的运行规律,它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当我们为享乐而做出生活选择时,我们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或付出应有的代价。


人生苦短,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在于它短暂而有期限,在这个短暂的期限里,你应该多多地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到无限的怕死当中去。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究要失去它。祝各位朋友,哦,不,祝各位病友活得精彩。


有意思博物馆是果壳旗下科学活动IP,以流动博物馆方式,呈现各种新奇、有料、好玩的活动。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吓得我二维码都屈光不正了!

阅读8307
博物馆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