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真想给这部国产片打120分

作者:电影头条 来源:电影头条 公众号
分享到:

11-24

中国手作 第一季


导演: 池建新 / 张一泓 / 袁静 / 卜亚琳 / 刘姣辰

主演: 方亮 / 王震华 / 褚定江 / 李学民 / 何晓道  等

类型:纪录片

  • “非遗”瑰宝。

  • 聚焦木工手作。

  • 肃然起敬的匠人精神


天台山深处,某项古老的工艺只剩下了不足一手之数的传承者。


须发尽皆沾染白的他们,还在复杂的图纸和墨线中忙碌着。



乡间昏暗的小屋里,一个“痴人”刚刚把辛苦了大半年的作品送进火炉。


没有眼泪,只有愈加坚定的语气。



老师傅手上一块简单的材料,每开一次工,就要用刀刨下一层。


缩水的尺寸就像是树根的年轮,记述着岁岁年年的坚守。



在当下这个时代,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叹息,从来都是消散在风中,没人听见。


所幸,有一部片子听到了,还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中国手作》第一季



木工手艺,机巧精妙。


能把这么质朴的选题做得活色生香,靠的是央视的手笔。


导演池建新,正是央视科教频道的制片人。


他所策划的《百科探秘》,被称为“童年回忆”《走近科学》的姊妹篇。



在这样亦庄亦谐的视角之下,每一段和木工有关的故事,竟显得格外曲折、动人。



突出的部分是为“榫”,凹进的部分是为“卯”


榫卯的运用,是中国木艺的灵魂。



虽说制作榫卯算是木匠的“入门级”功法,可也有人为此犯了痴。


练功练到“走火入魔”,甚至给自己取下了“木痴王”的名号。



这就是王震华先生。


他这一手独步武林的全榫卯全装配微雕绝活,称得起享誉全国的盛名。



木雕大师陆光正,称他的祈年殿模型“走遍全中国也难以寻到第二件”


提到这里,他慷慨激昂,不自觉地抚了抚自己的脑袋,像是一个挖到了宝藏的小孩。


嘴角的那缕骄傲的笑容,怎么也掩饰不掉。



攻克了这个难关,王震华又把眼光放到了更远处的一座“大山”。


这就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赵州桥



将榫卯应用在力学结构上,用砖石和青铁铺就这条1400年不坏的大桥。


凝视着这项伟大的奇迹,王震华声音颤抖,眼圈泛红。



想要纤毫不差地还原赵州桥神骏的样貌,不仅需要对力学结构的掌握,设计出精巧的榫卯,更对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王震华不舍昼夜地画着、锯着、思考着...



无数的日夜,无数的木件...第一道拱券终于诞生。


看似小巧的木质结构,居然通过了50千克的承重测试。



可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了大麻烦。


设计上出现了问题,木板上少开了一道榫卯。


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已经制作好的部件全部要销毁。



尽管设计失败,在剧主眼里,这依旧是不错的工艺品。


“我不允许半成品走出这间屋子!”


王震华眼里含着光,给手中的心血宣判了死刑。



路边的向日葵低下脑袋,王震华品尝着和这朵野花一样的孤独


苦心孤诣,大抵就是如此吧。



咽下辛酸和苦楚,王震华又回到了狭小的工作室。


这次,他终于一口气加工出了28条长拱4个小拱


井水倒进微缩的倒影台,雄奇的桥身在水面若隐若现。



榫卯,是工匠眼中一望无垠的大海。



在这片海洋上,郑爸爸微缩木工家具,不失为一朵别样的浪花。


女儿茉莉,导演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爸爸的木匠小屋》,专门记录父亲设计、制作木艺的全过程。



在他们古色古香的家里,茉莉拿出了一个小小的机关盒。


没有任何金属或电子设备,通体木头打造,却需要三位按键密码才能打开。



这个大巧若拙的木盒,还算是郑爸爸随意施为的作品。



在这件屋子里面转上一圈,各式各样精妙的小摆件琳琅满目。



最近,郑爸爸又在琢磨一项新设计。


用木质结构的造化万千,设计出一盏造型奇特的灯罩



设计结构,需要把想象中的器物变成逻辑分明的线条,繁复交杂。


这其中,当然也存在不少的困难。



从南到北,工匠们解决难题的方法竟是出奇地一致——


走一走,玩一玩,等待着答案找到自己。



不同于传统榫卯的“紧配原则”,郑爸爸设计出的结构,本身就松散,是为“松配”


四块木板在奇妙的组合下,本身就具有稳固性。再用两根横木机关锁死,是以看似松脱,实则沛然。



这一松一紧,天然而确凿,既有流动,又有厚重。


所谓“木工文化”、“榫卯精神”,在木材构筑的小屋间静静流淌。



年近花甲的郑爸爸,还能提出“创新”、“改良”,尤为不易。


而东北小伙张鑫,正是信息时代下木工技艺的传承者



原本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休学一年,钻研木艺。


B站上,他化身up主“冰块西瓜”,经常上传自己工作的视频。



一面打磨着手艺,一面为木工事业开辟出蓝海——


合伙研发app,详细地展示教学视频,考量到每一处细节。



木作具有比较高的门槛,需要长时间的动手实操经验


再加上,国内还缺乏系统的教学材料来传播相关知识。


这些,都是横亘在木作文化面前的阻隔。



回到家乡,父辈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甚至是缺损的手指,更是张鑫心中隐隐的痛。



简单的刨花,趣味的风格,只为引领更多的人走进木作世界的大门


张鑫所图的,是扫清机械时代手工操作的无知和迷蒙。


这份心愿,不比老工匠几十年的坚守轻薄半分。



赵州桥模型通体浑厚,每个细节都无懈可击,在水上泛着微光;


郑爸爸的灯架,给传承了多少年的木工坊带来了不少温暖;


一个简单的木桌,在张鑫的口中有了更多的曲折。


在很多人眼中,“木”是死的,是僵的,是千篇一律的。



憋在每个木匠心里的,都是同一句话。


所幸,陈道明曾在《传承者》中,替他们呐喊了出来——


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看见他们。



每一件木作,又怎么会是一样的呢?


剧主也想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见它。


责任编辑:废话队长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

阅读8923
国产 
举报0
关注电影头条微信号:movieii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头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头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电影头条

微信号:movieii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