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传统电视台必须“跳出电视做产业”:大咖们在中国电视大会都谈了什么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11-24

文丨蔡诚  来源丨传媒头条(www.cm3721.com)


11月21日,第23个“世界电视日”,第四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从电视到大视频”。来自电视领域的行业组织、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大视频领域的各类相关机构近千人参加了会议,对电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为期两天,包括主论坛和10个专题论坛。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电视从 “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成就,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标清到高清、4K,电视的制播和传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逐步在行业内得到应用。同时,电视行业在近年来也遇到了来自互联网、新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2018年6月,电视日均观众收视时长连年下降,从2013年上半年168分钟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156分钟,2017年上半年144分钟,2018年上半年132分钟。


为应对严峻挑战,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电视行业内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视频服务提供主体、供给与消费类型日益多元化,电视收视市场格局正发生新的变化,网络收视观众规模增长迅速,时移收视即电视大屏点播回看率明显增长,电视直播和网络视频平台竞争加剧。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电视行业向"大视频"方向发展,传统电视以频道为载体的线性广播、客厅大屏收看的方式,正走向广播与点播相结合,全网络传输、全终端接收、全场景覆盖的大视频时代。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给电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升级发展的巨大机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会长何宗就


传统电视台必须“跳出电视做产业”


主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会长何宗就指出,媒体融合已经不只是广播电视转型发展的道路,它已经上升到关乎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建设的高度,希望通过“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这个活动,一是向电视从业者、广大的电视观众、用户宣传“世界电视日”;二是呼吁、推动我国电视媒体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直面挑战。“如何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实现从电视到大视频的媒体融合升级与转型,在多元的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推动视频媒体在舆论宣传、文化娱乐及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大视频时代摆在每一个电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说,这个时候,中国电视的确需要一剂强心针,新时代的新电视具备开放、共生的特点,传统电视台必须“跳出电视做产业”,加快与硬件厂商、运营商、内容制作商等上下游协作,通过集合发展实现共赢。“我们看到人民网和腾讯合作推出了“人民视频”,新华社有“新华网络电视”(CNC),新京报有“我们视频”;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做起了电视,谷歌、苹果,还有很多热钱都在往电视领域涌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表示,未来5年将是我国4K产业发展黄金时期,这是内容产业、传输产业、终端产业三方的共同事业,需要内容制作、数字版权保护、网络传输、终端设备等整个链条协同推进。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以丁认为,电视将成为未来家庭物联网的一个核心节点,成为家庭信息化的重要入口,下一步需要从“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联动、区域联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做大入口规模和流量规模。而泰国电视3台内容副总裁卡尼阿•当达荣速明确认为,线上平台的收入将超过任何种类的电视,新闻和现场活动更适合数字电视平台线性电视播出,免费的卫星电视将被淘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广西区委主委杨静华介绍,每年的“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都给电视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动力。广西将以举办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电视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新模式交流,共同培育优秀电视文化产品,以技术创新释放电视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助力媒体融合,共创电视业繁荣的美好未来。


“从电视到大视频”专家点子多


对本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主题“从电视到大视频”,与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实战经验。如前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会长何宗就对此一直有着深入的研究。


何宗就认为,所谓“大视频”者,是指电视媒体的传播无所不在、形态无所不包、接收随时随地,电视机构再也不能假设自身是面对一群固定消费情境、固定特征、固定需求的受众;相反,要尽可能地覆盖形形色色的信息受众,提供各种类型的内容服务。现在各种视频从相互竞争到相互融合,逐步发展成为汇聚多种形态的大媒体,而伴随着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视频传媒也开始迈进无所不在、随时随地、海量多样、个性传播的“大视频”时代,具有五特点:传播渠道多元化;用户终端多屏化;视频内容海量化;媒体形态多样化;媒体服务个性化。而要做好大视频,电视机构要打造一体化组织机制,电视台的“新媒体”部门必须与传统的采编团队深度融合,最好整合成一个“超级编辑部”,平台化运营,平台化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最高目标,其中包括技术、产品、用户体验等诸多因素。这一思路可为电视台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认为,面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电视人要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多样的传播方式、分众化的互动服务方式、大众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赢得新的优势。“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既是对“世界电视日”设立宗旨的忠实贯彻,也体现了中国电视界积极参与媒体改革创新的决心,以及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实施。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分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彭文胜在题为《以互联互通有力推动全国一网融合发展》的演讲中指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是网络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对网络发展提出的必须要求。“互联互通”应当规则先行、用户至上、共享发展,“互联互通”中的广电网络应当坚持定位、善做善为。


“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峰会”、“广电融媒体创新峰会”等分论坛,有关电视台负责人作的实战演讲很受与会者关注,如,安徽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主任陈瑜奇分享了的《“海豚云”重塑媒体价值》的演讲,据介绍,“海豚云”平台,采用“一省一朵云”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以“统一建设,分级运营,独立租户,后端融通”为核心理念,吸引了多方参与,做到了共享共赢。湖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建红介绍的“长江云平台与县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视频生态来临,电视的角色需要探讨


有人说,视频是传播的最高形态,未来,90%以上的互联网内容都将以视频形式存在。这个背景下,电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传统视听内容如何才能与“短平快”的短视频有机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出爆款视频?还是在百舸争流中做大视频产业的一个分支?还是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将自己打造成龙头,引领新的媒体产业格局……这些无疑是第四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与会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电视台的资源也在向视频板块倾斜。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等短视频APP 赞助了包括《快乐大本营》《蒙面唱将》《极限挑战》《奔跑吧》《湖南卫视中秋晚会》等多个热门综艺以及重要晚会。以《奔跑吧》第五季为例,快手将其诸多的元素融入到节目中,在特制演播厅内观看大屏幕的400名观众根据跟拍摄像传回的实时影像画面,“操控”着“奔跑团”们的一举一动,实时跨屏互动的创新之举刷新了国内综艺节目的传统模式。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公布的数据显示,其首期收视率就高达6.1283%。


大会上,北京电视台媒体团队负责人田刚以《新时代语境下,打造广电新媒体的一些思考》为主题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早在2016年,北京电视台与奇虎360合办的短视频媒体 "北京时间"上线,目前“北京时间”日均传播覆盖超过6000万人次,日均点击量超过4亿。“北京时间”依托北京电视台的视频内容和新闻采编优势持续跟进报道甘肃白银案、九寨沟地震等热点事件报道,在电视大屏、广播及PC端、APP端,形成了多终端联动。其中,“时间视频”等子品牌更是实现了单点突破,迈入了新闻资讯短视频领域的第一阵营。,“传统媒介正在失去和用户的连接,新技术的赋能让万物皆媒!”他表示。


以短视频为例,《2018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显示,截止2018年3月短视频综合平台与短视频聚合平台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035亿人与1.655亿人。随着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快手、秒拍为代表的短视频厂商在用户数据、资本吸附力、平台竞争、内容发展、商业变现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据了解,1996年11月21-22日,联合国举办了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当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51/205号决议,指定每年的11月21日为世界电视日。指出“世界电视日不仅只是一个庆祝电视这种工具的日子,更重要的是认可电视所代表的哲学。电视是现代世界的传播和全球化的象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组委会、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共同发起、举办了首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


在第23个“世界电视日”来临之际,“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的主题也从2015“电视连接你我TA”,到2016年“90后的电视?”,再到2017年“遇见电视的未来”,2018年的“从电视到大视频”,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脚步,不断以前瞻的眼光聚焦电视的发展。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9214
电视台 中国 电视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