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别人抱怨我,竟然没说错,咋办?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11-29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671 篇文章

Photo by Ashim D’Silva on Unsplash.

作者:康妮,老北京。瑞利溪咨询公司 CEO,人脉管理专家,哈佛商学院 MBA,“得到”精品课讲师,Niwo 成长学院特邀讲师,领英专栏作者。本文来自:康妮美国频道(ID:ConnieUSAChanel)。

最近我收到的三个负面反馈:


01


我约多年的好友和我家人一起吃饭。席间被小外甥打断话茬,“大姨,大姨,大姨。”于是我停下来跟小外甥说:“大人讲话的时候小朋友不要打扰。一定等大人把话说完,再说‘excuse me’。”


可是等我们吃完饭,好友和我走下楼,她跟我说:“我知道你教育孩子不要打断大人说话是好的,但是你没有注意到你也打断我和你爸爸说话了吗?”我愕然:“真的吗?什么时候?”


我只记得自己在他们谈论一个话题,爸爸正在用手机查找信息的时候问了密友一个问题。从我的角度,我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说话当中打断了对方。好友接着说“这不是第一次了,你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性的,所以我才告诉你。”


02


我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一个相交不深的朋友说来和我见面。她一边陪我们转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解,她对艺术的知识和理解深深地让我佩服。我正巧有事要到门口和另外一个朋友碰面,就拜托她帮我看一会孩子。


等我会面回来的路上,正巧看到她给我发了好几个信息。仔细一看,原来她的这些信息本意并不是要发给我的。“康妮什么都不懂。她真的什么都不懂。还带了两个烦爆了的孩子。”当时我的脑袋嗡的一声。不敢想象,一个刚刚还热情好客笑逐颜开的朋友,在背后是这样说我的。


03


在一门新课的第四节课中,我一改平日里快嘴干货的常态,用音乐和跳舞来陪伴学员们上课,为的是通过改变学员们肢体的动态而改变她们的情绪和状态。


大多数学员都和我一起嗨了起来。可是有一个学员发出了信息:“这节课从形式到内容都太差了,前面三节课都可以,觉得今天老师没有备课,注水严重,不打算耽误时间了。”刚刚上完课还没有从兴奋的状态中出来的我看到了这样的反馈,不由得心里哗地一沉。


▲  Photo by John Mark Arnold on Unsplash


当你收到他人的负面反馈的时候,反应会是怎样的呢?心里不痛快?想辩解?想骂人?羞愧难当?怨恨烦恼?恐怕都可能有。心里不爽,你会怎么表现呢?言语回击?躲避?辩解?


为什么人收到负面反馈的时候会普遍产生负面情绪呢?


因为这些反馈都包含着一定的真相,而这部分真相恰好是自己的弱点、不足或者是和预期的落差。如果别人给你的负面反馈,完全是无稽之谈,你肯定不会放在心里。比如你很苗条,别人骂你是肥仔,你肯定一笑了之。而真相,是我们内心不愿接受、不愿承认、甚至不愿看到、听到的。因为这些真相,往往会触发我们内心的恐惧:恐惧自己不够( I’m not enough),或是恐惧自己不被爱(I'm not loved)


比如一听到负面意见,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我不够好”、“我不够优秀”、“我能力不行”、“我不够成熟稳重”、“我不够年轻”、“我不够有经验”、“我的钱不够”、“我的资源不够”等等。要想象自己的不足的话,那简直可以有太多的种类了,你可以自行脑补。


而深层次,我们也担心自己不会被别人爱,会孤单一人。“我的朋友不喜欢我”、“我的家人不支持我”、“我的爱人会不爱我”、“我的同事会瞧不起我”等等。所有的负面的反馈,都会触动这两种恐惧当中的一种甚至两种。


一旦你把别人给你的反馈等同于对你的人身批评,不是针对“你的行为”,而是针对“你本身”,你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不可自拔。


▲  Photo by Chinh Le Duc on Unsplash


我是如何处理的?


第一个反馈,来自我的好朋友,她这样告诉我是想让我更好。即使她的观察有可能有片面性,但是往往反映了我平时不自觉的言行。所以我就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的忠言逆耳。


第二个反馈,来自并不熟悉的朋友,这个背后的议论实际给我提了一个非常大的醒,让我看到一个人的两面。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学习和积累的不足,“见贤思齐”、“知耻而后勇”。马上买了 300 多节的西方艺术史的课程,利用开车的时间和其他的碎片时间给自己补课,让自己获得提升。


第三个反馈,秉着“兼听则明”的信念,我先询问了其他的学员对最后一堂课的反应,收到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这样我就知道纯粹是每个学员接受的程度不一样。对那些上过我其他课程的老学员,大家信任我,了解我的课程从来都是精心准备的干货,所以即使换了形式,她们也更愿意调频到新的频道。


可是头一次上我课的学员,不一定会买这个帐。另外,这种音乐舞蹈的互动,可能更适合在线下上课的时候采用,而不是线上课程,大家很难在即将睡觉的时分感受到这种激情澎湃的气氛,更何况是对着一个电脑屏幕。


我又跟这个学员直接沟通,了解她的想法,她在肯定了我前面的课程之后,也中肯地提出这个形式可能线下更合适。我感谢她的反馈,接受她的意见,下次再开课的时候及时进行调整。


虽说刚刚听到这些负面反馈的时候,我也委屈过,也不满过,但是为什么我能很快地跳出要解释,要辩驳,要回击的态势呢?因为我有很强的自我认知。


我知道我是谁,有什么优势,就不会因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妄自菲薄。同时我也知道没有完人,我自己也有很多缺点,这也没什么可气馁的,知错就改不就行了?我能把“我的行为”和“我是谁”区分开来,不会让事情或者他人来定义我是谁。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你要问我,这种心态是从何而来?我只能说是父亲在我小的时候给我的教导。因为我从小争强好胜,不得第一名就不开心。


父亲就常常跟我说:“不要跟别人比,你只需要跟自己比,有进步就行。因为跟自己比,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永远都有提升的空间。如果你的目标是和别人比得第一名,那么当你真的是第一名的时候,就没法提升了。”


父亲对我的教诲让我从中学起就拥有了这种思维习惯,用现在比较时髦的教育理念来说,就是“成长型思维”,而父亲在 Dweck 教授 2006 年提出这个理念之前十多年就这样教育我了。


所以我现在也用这个理念来教育孩子。我把自己这些经历的事情,当作对孩子的 teaching moment(即时教育)比如说,第二个负面反馈,我会跟孩子说:“你看,平时妈妈还觉得你们不错呢,可是在别人的眼里,你们是烦爆了的孩子。你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自己哪里做的有不足呢?”他们开始反弹厉害:“那个阿姨真讨厌,她怎么这么说你,说我们?”


我说:“她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呀,妈妈就是不太了解西方美术史,就是记不住那些除了最高咖位的画家的画作呀,她没有说错。另外刚才弟弟在博物馆里想躺在椅子上,还在那里做手工,不是被管理员提醒了吗?在外人的眼里你们就是没有规矩的样子呀。那个阿姨也没有说错。”他们不说话了。


我接着说:“当别人给我们负面评价的时候,你要把它当作好的事情,让我们从他人的镜子里面照到自己,增强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可是你也不能因为别人说了你的不好,而全盘否定自己。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坚信自己可以改正不足,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可以掌握知识,调整战略,关注细节,等等。”


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是日常就会做的,不是长篇大道理,而是针对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帮助孩子做实时分析,进行讨论,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希望他们做到不仅了解自己,还能正确对待他人的反馈。


有的朋友问了:“我如果听到负面反馈以后,情绪很差,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我摆脱负面情绪呢?”


美国著名的励志演讲家、人生教练、亿万富翁托尼·罗宾斯教给我两个方法。他说:


人的状态和情绪会因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就是你的注意力,聚焦点。另一个就是你的身体生理情况。


▲  Photo by Fezbot2000 on Unsplash


当你感到愤怒、沮丧、忧伤、烦恼等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如何改变你的注意力呢?


你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焦点调整到感恩上面,因为感恩的情绪不会和负面情绪同时存在。


把你的手放在心脏的位置,闭上眼睛,感恩你的心脏,每天跳动 1 万多次,不论你是醒来还是睡去,它都在任劳任怨地工作着,感恩你的生命,感恩那些爱你的人,那些幸福的回忆。


闭上眼睛,让你自己回到某个让你感恩的场景,走进去,看到那个让你感恩的人,看你当时看到的东西,听你当时听到的话,感受你当时的感受。让自己沉浸在爱和感恩的情绪当中。其实只要几分钟的时间,你就会心中充满爱的感受,而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


那么什么叫做改变身体生理情况呢?罗宾斯先生相信“动态创造情绪”(motion creates emotion),或者说情绪是受身体动态影响的。


当你对着镜子笑,笑一会,你就会变得更开心,当你强迫自己大笑,一会以后,也会从假笑逐渐变成真的笑容。他给出的一招鲜秘方就是“摇屁股”,就是让大家跟着音乐起舞,哪怕没有音乐,你也可以摇摇自己的屁股,做舞蹈的动作。随着你的肢体的运动,你的手舞足蹈,你的头脑里就会产生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内啡肽等荷尔蒙,让你产生快乐的感觉。


你还别说,这招真的很管用。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孩子打架让我心烦的时候,我就会摇动腰肢,跳几下舞,随着舞动,我的情绪也很快就能好转过来。


所以说只要能够随时找到感恩的感觉,转换自己的注意力,还有舞动腰肢,通过动态改变状态,真的可以说:我的情绪我做主。


希望大家也能学到这些方法,能学会正确看待他人的负面反馈,增强自我认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把一件看似不怎么好的事情,转化为对自身成长有利的契机。古人留下来的成语“反听内视”、“周听不蔽”、“公听并观”、“闻过则喜”等等,都是教导我们同样的道理。让我们共勉。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



在后台发送“康妮”,即可看到作者的文章合集。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阅读9057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