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看,川藏线上有一群“中国面壁者”!

作者:湖南卫视 来源:湖南卫视 公众号
分享到:

11-29

今年10月,我国全面启动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

作为川藏铁路先期工程的拉林铁路,正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修筑,其中全长超过13公里的巴玉隧道未来建成后,列车通过仅需15分钟。为了这短短的15分钟,中铁十二局集团的上百位工程师和两千名工人已在这里坚守了5年,每天面临着随时到来的高原岩爆“死亡挑战”。

11月25日,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栏目聚焦巴玉隧道,推出“中国面壁者·岩爆终结者”专题。在此之前,央视、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已经先后数十次聚焦巴玉隧道。

在“基建狂魔”家里,世界最长高原冻土隧道、世界最长高原铁路隧道、世界海拔最高公路特长隧道、世界海拔最高高铁隧道等等不胜枚举。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全长13037米的隧道正洞和8131米的平行导洞,却有94%位于岩爆区,堪称“隧道岩爆火药库”!

直面岩爆世界难题

据统计,巴玉隧道岩爆发生的强度、频率和形态多样,单次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0余小时,在国内外隧道施工史上均属罕见。由于岩爆出现的时间、位置、强度等均难预测,不仅给施工人员心理上造成畏难情绪,其对机械设备的损坏、工序的影响,不仅加大了施工成本,更降低了施工效率。

为什么拉林铁路巴玉隧道会有如此多的高危岩爆呢?

这是由于隧道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汇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层以花岗岩坚硬石为主,独特的地质构造,使隧道岩体中聚集了很强的地应力,形成了重度岩爆。

为有效应对岩爆,建设者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对掌子面前方地应力、岩爆等级、岩爆预警及预防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建立了涵盖微震监测、地应力检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岩爆预警、预测和观测平台,发明了跟踪岩爆的微震传感器阵列动态布置技术,并首次搭建青藏高原远距离无线通讯传输的岩爆实时微震监测系统,同时结合全断面机械化配套的施工方案,力求做到万全准备,确保施工全过程有序可控。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狭路相逢勇者胜

然而,岩爆并不是建设者遇到的唯一难题。

项目刚上场时,交通条件不便利。不要说去雅鲁藏布江对岸的悬崖峭壁上查看桩点,就连过江都困难。然而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在雅鲁藏布江枯水期,指挥部就迅速修建了一座长195米的施工栈桥横跨江面,到达隧道进口快速开洞。

经过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有关部门一年多的努力,制定了以长948米交通隧道的方式,穿越藏木电站大坝右岸山体以绕避库区的最佳方案,并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出口交通隧道的顺利贯通,一举打破了雅鲁藏布江的天然阻隔。

千锤百炼 始成巴玉精神

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50%~75%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稀薄的空气会令头痛、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这样的环境中,吃饭、喝水、睡觉都成为“头等大事”,生存是必须攻克的第一关。 


尽管用科学方法基本摸清了岩爆的规律,对如何预防岩爆越来越有底气和信心,但建设者依然要面临艰苦的工作。每天,建设者都要在将近40度高温的洞内作业5—8个小时,长期在高原进行凿通隧道的作业,对工程人员体能和心智都是巨大消耗。 

巴玉隧道超过2000米的埋深和7500米的独头掘进,让其成为世界高原铁路隧道之最,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列为“一级风险隧道”,而越加频发的岩爆,更是成倍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

即便如此,中铁十二局集团的建设者却毅然选择坚守在雪域高原,誓将巴玉隧道建成精品工程。

阅读7971
中国 
举报0
关注湖南卫视微信号:hunan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湖南卫视”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湖南卫视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湖南卫视

微信号:hunanw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