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5人被误会了上千年…

作者:野史秘闻 来源:野史秘闻 公众号
分享到:

12-01

都说宁可得罪握枪杆子的人,也不能得罪拿笔杆子的人,读书人写个戏文,老百姓一传唱,百八十年的传下来,黑白就颠倒了。





01、嫪毐


很多人看见这俩字,第一反应是:咋读?来,跟我读:[lào ǎi]。

第二反应是:哦,器*大*活**好,千古第一“大阴人”。


他是被吕不韦送到秦始皇老妈赵姬身边的男宠,史记记载其能“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也就是这样:


他假扮太监入宫,侍奉太后赵姬,得宠后作威作福,以秦始皇“假父”自称,还跟赵姬生了俩私生子,后来造反,被咱们千古一帝给轻松K.O.了。


总之,这是一个不管放哪部电视剧里,都一无是处只能靠肉体上位的反派小丑,段位很低,只能藏匿于深宫,大BOSS都看不上的那种。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那个年代民风还是比较开放的,像太后找男宠这种事儿并没有那么拿不上台面。


芈月(芈八子)守寡后就和义渠王在一起了,生了俩儿子,晚年还养了个大帅哥叫魏丑夫,临死前还想把魏丑夫拉去陪葬,被大臣劝阻了。


可见太后的男宠不光可以光明正大,还能搬上朝堂当国事议论。


嫪毐这个小白脸,不但没有见不得光,日子还过得非常潇洒,宫中事物由他裁决,家里有上千门客,出门前呼后拥。


嫪毐得宠后,封了长信侯,得了河西太原郡做封国。


这个官位可不低啊,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灭楚时,手握六十万大军,这相当于当时秦国可调动的全部兵马,为怕始皇忌惮,王翦特地请封,说的就是“我军功赫赫,可惜还没封侯”。


饶是如此,秦始皇也是在王翦灭楚凯旋,随后又南征百越时,才把他封了武成侯。


那嫪毐,仅仅凭他是太后的男宠,就能当有封地的彻侯(二十等爵的最高级)吗?还能有食客上千,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把吕不韦李斯都压过一头?



《战国策》里提到嫪毐与吕不韦分庭抗礼,甚至还能左右秦魏两国的邦交,后来还能趁秦始皇出宫发动一场规模不小的叛乱,足可见其当时手握重权。


如果他只是一个太后姘夫,秦始皇怎会放权于他?


史学家推测,嫪毐封侯,与平定始皇的弟弟成蟜叛乱有关,是秦始皇坐稳皇位的关键助力,后来也应当干出过不小的政绩,才会手握实权。


但由于史官记载的偏向性,我们永远也没法知道嫪毐究竟有过什么政绩了,只能猜想,他一定不是个只会以色事太后的男宠,而是一个有着高超政治手腕的腹黑大boss。


除了用那玩意儿转车轮,或许他也在秦国的朝堂上转动了历史的车轮,统一大业里有他一块砖吧。






02、司马光


作为《资治通鉴》的编纂者,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司马光能留给后人的最大印象竟然是小时候砸了一口缸,不知九泉之下他会不会哭笑不得。


其实关于司马光的典故有好多,什么诚信卖马啦、典地葬妻啦、藏书不用手碰啦…


总之给人塑造的形象就是谦谦君子,古道热肠,求学奋进的专情好男人。


但就是这么一位中国古代文人优秀代表,却做了很多让人emmmmm的事儿。


首先在政治上,他全面推翻了王安石变法,是个不折不扣的迂腐老顽固。


他和王安石本来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政见不同闹掰了,政见不和渐渐变成意气之争,你支持什么我就反对什么,无论对错。


王安石死后,他一桩桩清算新党,不管政策是否利国利民,凡是王安石提出来的一概改掉,差点就搞成了大清洗运动,连曾经的盟友苏轼都站出来反对,不听不听就不听。



经济上,不会搞却瞎搞,为了反对新法,竟要求开封府五天之内恢复以前的差役法,搞得社会动荡,变法积累起来的国库,没两年时间就被司马光折腾一空。


军事上,宋神宗时期跟西夏打过几场小仗,赢了点地盘,结果司马光上任后,就把这些地盘还给西夏了,理由是怕日后西夏来讨要,战争无穷会拖累民生。


可他搞了好几年民生,也没搞好,本来打赢了的仗,还要搞割地赔款那一套,西夏人都在心里偷着乐呢。


此外,宋哲宗9岁即位时,他还自诩老臣,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宋哲宗气得说他在上朝时“只见臀背”,全不懂君臣之义。


看来啊,司马光还是适合回去砸缸,从政真心不适合他。




03、武大郎


从小到大咱们都被《水浒传》给骗了。


武大郎历史上确有其人,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


不过,他可不是卖烧饼的,而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虽出身贫寒但崇文尚武,考上了进士,当过阳谷县县令,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受到百姓拥戴。


他的妻子也的确姓潘,叫不叫金莲咱们不知道,但也是好人家的女儿,武大郎的墓碑铭文上写道:“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

俩人生有四个孩子,夫妻恩爱和睦。



1994年考古学家对其遗体考察发现,真实的武大郎身高在1米8以上,才不是什么“三寸丁谷树皮”。


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证据: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04、张衡


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能与托勒密齐名的伟大天文学家,咱们小学的课本里记载他发明了水运浑天仪和地动仪。


这两项发明有多牛逼呢?


浑天仪能用来测量天体球面坐标,在那个只能用肉眼看星星的年代,张衡已经能够解释日月五星附于“天球”上运行的原理,而且被证明跟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地动仪能预报地震发生的方位,现在的科学家都没法准确预报地震,导致这个黑科技被认为是史书吹牛,从而在小学课本里删去了。


除此之外,张衡还发现了月蚀的原因、绘制记录2500颗星体的星图、计算圆周率准确至小数点后一个位、确立了浑天说的宇宙观…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评价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俨然一位精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实践派理工科学霸。


然而,咱们得知道,在中国古代教育背景下,一切科学家都先得是文学家。


张衡真正的身份,是南阳五圣之一(五圣是指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当过东汉王朝的太史令,跟司马迁是同行。


他的代表作品不是理工天文小册子,而是《二京赋》、《归田赋》两篇文章,还写下了史上第一首七言诗——《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美得不像话,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用七言写诗,也算是开创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阶段。


他从来不是醉心科研的科学怪人,而是饱含家国之思的传统文人,有针砭时弊的锐气,也有怀才不遇的愤懑;

有为国为民的侠心,也有归隐田园的浅愁。





05、仓央嘉措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世间,多少痴情女儿郎,没有为这位活佛的情诗流过泪?


本是多情种,奈何生在僧门比丘家,与意中人从此只能相隔相望不相亲,啊,多么煽人泪下的爱情!


听说还有作家听了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以后,写了部小说就叫《不负如来不负卿》,还被拍成电视剧了。


于是乎,求知欲让我去搜索了一下仓央嘉措的生平。


他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在西藏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传统的选择法则,让14岁的他被确认是转世灵童,被迎到拉萨坐床(相当于登基)。


这也让他与其他活佛不同,得以拥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童年,也交到了玩伴和朋友,他的初恋可能就是在坐床之前遇到的。


由于从小家里穷,没什么文化,入了布达拉宫后也没法处理政务,政权被摄政王桑结嘉措把持。


作为一个傀儡活佛,仓央嘉措大权在握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破灭了,于是他开始浪了。


就像他的诗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他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留起头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据说拉萨的少女被仓央嘉措临幸后会把自家房子涂成黄色,以此为荣。

至于青梅竹马的初恋?

反正出家以后就娶不到了,再见吧。



后来,桑结嘉措死了,仓央嘉措心想,这下我终于可以独掌大权了,没想到,又冒出来一个拉藏汗。


仓央嘉措万万没想到,当傀儡有当傀儡的好处,起码出了事有人护着,现在孤家寡人,就是一刀上肉俎上鱼,任人宰割的份儿。


拉藏汗把仓央嘉措约炮的事情翻到了明面上,说这小子不是啥好鸟,不配做活佛,上报康熙皇帝,要废了他。


康熙于是下旨,将仓央嘉措扭送京师审判,但没想到他还没到京师,就在青海圆寂了,年仅23岁。


后人将他塑造成情歌王子,用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往他身上套,流下两行泪,但其实,他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被封建教条所束缚、一辈子既没有得到爱,也不曾失去爱的叛逆少年罢了。


仓央嘉措是被造的神,他的叛逆却否定了造神运动本身 。


阅读8451
举报0
关注野史秘闻微信号:gh_cd28a62c329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野史秘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野史秘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