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报刊亭,不卖烤肠都活不下去了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12-01

文丨李明朗   来源丨上流UpFlow

(ID:heyupflow)


没想到会是易烊千玺把我“带进”报刊亭。


朋友没在线上抢到千玺生日的封面杂志,托我在北京的报刊亭里给她寻觅漏网之鱼。找了好多个印象里可能有报刊亭的地方,全都扑了个空,最终在某个小角落寻到一家。

 

报刊亭又小又旧,除了印有当红艺人的时尚刊物们簇新,其他的,杂志不知道是哪年哪月,报纸也积了厚厚一层灰,被挤在一边。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一年到头,要不是这次给朋友帮忙,能想到报刊亭的时间真的屈指可数,没想到它竟然已经没落到这种地步。


报纸没人看、杂志没人买的年代里,报刊亭唯一的命运只能是渐渐消失吗?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part.1  食品成了维持报刊亭收入的救命稻草 

 

对现在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报刊亭已经是城市里最不起眼的一种存在,报刊亭摊主们也没人指望能靠卖报纸杂志挣钱。


手机充值还要用充值卡的时候,他们手里是一沓一沓用皮筋捆着的话费充值卡,窗口上挂着一排排出售的手机号。


▲挂满手机号的报刊亭


后来,连充值业务也被淘汰,报刊亭就与时俱进。之前小区附近的一个报刊亭,增添了理发业务,因为便宜,生意还不错。


夏天时候供应冷饮和雪糕,冬天摆着糖炒栗子和糖葫芦,等待有路人停下脚步,愿意把它们带回家。


毕竟,就算路人不看报不买报,但总归还要喝水吃东西。

 

可这反而成了现在最大的矛盾点。


报刊亭经营只能在亭体以内,不能超出亭体范围,且在报刊亭旁边设置冰柜售卖饮料或是摆个食品摊烤肠一类的行为都被禁止。——《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


北京市工商局的统计中显示,北京现有报刊亭1186处,但其中经营范围含有销售食品的只有306处。而对于没有销售食品资格的那些报刊亭,自2014年起便经受着一轮接着一轮的拆除和整顿:


2014年,“北京朝阳区72个报刊亭遭强拆,无人提出补偿”。


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针对报刊亭食品销售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两区共有 352 家报刊亭,都被要求禁止销售各类食品,包括矿泉水。


2017年9月8日至10日,对辖区 171 家报刊亭进行了地毯式的集中整治,查处并取缔 3 户无证经营食品的报刊亭,扣押违法经营矿泉水、饮料444瓶。


禁止销售饮料、食品,对报刊亭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卖出一份报纸顶多赚几毛钱,杂志略多,但最多也就赚几块钱,可买的人寥寥无几,而卖一瓶饮料则平均可以赚一块多,一天卖出去几十瓶不成问题。



▲零食、玩具、饮料占据了报刊亭的主要部分


新周刊采访过某个报刊亭摊主,当报刊亭被禁止卖任何吃的喝的后,一天中报纸一共卖出了不到20份,杂志没有人买,销售额跌到了每天2块钱。


这也是几乎所有报刊亭主人的无奈——单卖报纸不挣钱,可能盈利的部分,在各种规则和规范的限制中成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没有人真的想让报刊亭变成杂货店或便利店,可摊主们总要活下去。


part.2  曾经,报刊亭也辉煌过 

 

北京的报刊亭不是从来都这么萧条,它也曾经辉煌过,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1997年,北京市政府开始规范化建设报刊亭,这座城市有了首批的75个报刊亭。2004年,仿照巴黎大街上的八角报刊亭的样式,重新设计了天安门前的报刊亭,并迅速在全国推广。


生活在北京的人应该还会记得,十年前的2008年是北京报刊亭发展的一个顶峰,当时正值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市民生活,也想要打造城市文化符号,整个北京的报刊亭总数量达到2500个。

 

那个时候,街上随处可见的绿色小亭子,满满当当地摆着各类杂志和报纸,路过的人常常停下来买点什么带走,对于刚来北京的外地人或者外国人来说,报刊亭里摆在显眼位置的“北京地图”也使他们安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其实报刊亭在很多人记忆里是鲜活的。


对上流君来说,它承包了我小时候看的所有杂志。初中的时候是《漫画Party》,超级喜欢里面的《阿衰》、《豌豆笑传》,每个月都等得抓心挠肝,还有《天使.com》,可以说是我的言情小说启蒙。


高中之后,为了积累写作文素材,又开始看《萌芽》、《格言》、《vista看天下》……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家附近的报刊亭每次《格言》进货量特别少,要跟摊主搞好关系,让他提前给你留才行。



我妈等我放学的时候,会随手买一份当天的都市报,小时候的一大乐趣就是扒着报纸中缝看未来一周有哪些好看的剧,还有豆腐块大小的电视剧分集介绍,我靠这个追了好多部电视剧。


▲图片来源:微博@千禧bot


但现在,基本只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上了杂志或者报纸,如果网上没有抢到,才会在线下报刊亭碰碰运气。


退休的田老师说,前几年学校里的老教师还会到报刊亭订上一年的报纸,一般就是《北京晚报》和《参考消息》,也有一些中年人会给家里订一份《新京报》。但最近这两年,大家要么订了却总是忘记取,要么就直接上网,渐渐也就不再会买一整年的报纸了。


▲人们连订杂志都已经在网上了 |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底,全国邮政报刊亭共被拆除9508个,截止 2014 年底,中国邮政报刊亭数量为 30506 座,比 2008 年减少了 2 万座,北京从高峰期的两千多座报刊亭,近几年来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你瞧,就算是在北京,报刊亭的风生水起到如今命运潦倒,期间也不过十几年的光景。


part.3  没落的从来不只是报刊亭 

 

别看北京的报刊亭已经这么萧条,相比于其他城市,都还算好的。



 ▲上海、重庆的报刊亭几近“全面消失” |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当报刊亭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日常景观可能要渐渐消失,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潜台词——纸媒可能在逐渐消失。

 

报纸和报刊亭是伴随着现代文明城市的出现而出现的,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现代化而走向衰落。情况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变坏的,来自2014年的数据已经显示报纸销售情况呈现负增长:


▲北京地区都市类报纸销售情况

 

《东方早报》《京华时报》《新报》《晨报周刊》《今日早报》《上海壹周》《外滩画报》《都市周报》《壹读》……众多老牌纸媒都未能在休刊停刊的浪潮中得以幸免。


▲2018年11月28日起,《申江服务导报》停刊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其实受到影响的又何止是数量迅速减少的报刊亭,热爱阅读而且坚持阅读纸质书的人们也会抱怨书店怎么也越来越少,作为文青聚居地的北京单向空间关闭了它在花家地的分店,五道口的几家二手书店也关了门。


▲单向空间·花家地店12月16日关门 |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你会发现书店面临着和报刊亭类似的窘境:书店里最重要的也不再是纸质书,而是要有咖啡,礼品,手账,以及一场又一场的沙龙活动、工作坊,才能把书店勉强办下去。


八十年代有一篇文章叫《窗口》,充满深情地写着:“敲开售报亭的窗口……售报亭——时代的相机”。


希望渐渐消失的报刊亭,能继续做城市的眼睛。


内容已获上流UpFlow独家授权。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我妈把我睡成了扁头,还很得意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8894
北京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