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5个建议,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 微言夜读 · 亲子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12-04


孩子自己的东西不愿和他人分享;不为别的孩子着想,总想着自己;不爱帮助人,在困难的时候却要别人帮助;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过于自我,助人行为欠缺的表现。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助人品质呢?一起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的建议↓↓↓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其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这对于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增进其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益处。



建议1

营造助人的家庭氛围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没有助人为乐的家庭氛围,很难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孩子。特别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而言,其身心尚未成熟,对行为的选择往往是根据观察和学习所得。如果家长表现得大度、体贴、肯帮忙,那么孩子也更容易培养助人的品质。比如和孩子出去,在路上遇到残障人士,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次坐公交车都给老人让座等等。不能要求孩子一套,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比“言传”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因此,仅仅说教作用并不大,在乐善好施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乐于助人的具体行为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助人的习惯。因此要想培养乐于分享、善于关心、主动帮助他人的孩子,父母们要先做出表率哦。


建议2

解释助人行为的原因


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时期,家长要有耐心,多做引导。但引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许多研究表明,进行行为引导的时候,对孩子阐明助人行为的具体理由,尤其是强调说明他人的感受时,最能帮助孩子养成友善、体贴的行为方式。这是因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健全,所以,在父母要求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要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譬如,“如果你把自己的小车让妹妹玩儿,她会很高兴”。父母的解释不仅能让孩子明白道理,让孩子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在以后类似情境中,能够同时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处境,从而更利于做出助人的行为。还会成为孩子行动的动力。


建议3

让孩子阅读助人为乐的书籍


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关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这些的故事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但父母们要注意,阅读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故事中学会分享、谦让和互帮互助。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生活中助人行为较少的孩子,家长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孩子生活中不愿意助人背后的理由。这样不仅加深了亲子间的互动,也给家长改善孩子不良行为提供参考。


例如:有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他人是因为曾经借给同学的卷笔刀被摔坏了,而此时,家长就要让孩子理解被摔坏的卷笔刀或许是无意行为,并不会每次借给别人东西都会被损坏。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在下次借别人东西时候跟同学说下,这是我刚买的新文具,用的时候请爱惜点。通过这种互动,让孩子从故事中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好的品质,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逐渐做个乐于帮助他人的好孩子。


建议4

给孩子创造主动助人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助人品质,需要布置一些任务,让孩子得到正面的反馈,有所收获,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孩子才更容易自发去做。比如,父母下班回来,孩子要主动问好,备茶递水;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倒倒垃圾,提提东西;大人休息时,孩子动作要轻,不要影响他人的休息。当在家里得到孩子的帮助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对的。在家里习惯了相互帮助,就会推及到周围的其他人。


不仅如此,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帮助;还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查找公益项目,收拾并捐赠孩子小了的,旧的衣物、书本等,如果有机会,也可以鼓励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手拉手交笔友,这些虽然是小的举动,但要让孩子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助人方法,同时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更是让受到帮助的人和自己都快乐的事情。


建议5

助人为乐也要力所能及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乐于助人,但在培养孩子的这一品质的时候,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做出“恰当的助人行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别人施与帮助。近年来偶有新闻,为了救溺水的人,救人的人也溺水身亡,让人可惜。因此在培养孩子助人品质的伊始就要与孩子明确,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的方式,不为了助人而助人,不逞强。



来源 | 边博士直播间微信公众号


阅读8344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