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佛山“草根”民企闯出一片天,与制造业大市共成长!

作者:佛山发布 来源:佛山发布 公众号
分享到:

12-05


南方日报专题报道“民企佛山:‘草根’的传奇”


今日,《南方日报》第A09版专题报道“解码佛山改革开放40年奋进之路系列报道”第四篇:《民企佛山:“草根”的传奇》。




以下为报道全文↓


近日,广东省工商联对外发布了“2018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佛山共有14家企业上榜,名列全省第三,其中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达12家。

    

榜单折射出佛山民企的巨大力量。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其实也是回顾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而佛山,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史中的一个典型样本。

    

从农民“洗脚上田”的社队企业、“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到改制后“上规模上档次”的私营企业,再到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的一批“全球配置、服务全球”的世界级企业,佛山的民营企业,诠释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全过程。

    

40年来,在佛山,走出了美的、碧桂园、联塑、海天、新明珠、格兰仕、东方精工、坚美铝材……一大批名冠全球的公司;涌现了何享健、杨国强、方洪波、梁庆德、叶德林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扎根本土、坚守实业、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屹立不倒。

    

迈向新时代,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佛山也将继续放心、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做成“百年老店”,书写下一个40年的中国民营经济传奇。

    

草根裂变→乡镇企业闯出一片天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北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的话,那么在南方,乡镇企业则为中国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轨闯出了另一片天地。

    

乡镇企业裂变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其中,内嵌于珠江模式的佛山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路径,集中表现为“草根经济”“本土经济”“实体经济”三大特点,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一股重要的力量。

    

风起于青萍之末。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佛山改革开放排头兵,南海提出了“六个轮子一起转”,顺德提出“以乡镇办工业、骨干企业和集体经济”的“三个为主”,带动了村、组、联合体、个体企业共同发展。

    

如今,脱胎于乡镇企业的佛山民营企业不断繁衍,从“一镇一品”专业镇裂变出全国最大的空调、电冰箱、热水器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风扇、电饭煲和微波炉的供应地,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家具原材料集散中心、全球最大的家具采购集散地……

    

“这为佛山打了一个很好的底子,也是佛山‘根’。”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佛山的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聚合能力。

    

早在明清时期,佛山已是全国“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之一,一直以来工商业发达,风气开明,市场意识敏锐。

    

1968年,顺德北滘人何享健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领着23名居民,共同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姓资姓社仍争论不休,41岁的梁庆德已经在河边荒滩上建起了桂洲羽绒厂。

    

桂洲羽绒厂后更名为广东格兰仕有限公司,从轻纺向微波炉转型。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开始转制试点,并以“碧桂园”之名开始进军房地产;美的率先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一大批佛山民企抓住机遇,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40年风云激荡,大浪淘沙。难得的是,美的、碧桂园、志高、东鹏、蒙娜丽莎等一大批优秀的佛山民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屹立不倒,共同书写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传奇。

    

2017年,美的、碧桂园,两家佛山千亿民企巨头携手登上《财富》世界500强。而在今年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上,两者再度入选,一同跻身世界300强。佛山民企攀上了发展新高峰。

    

佛山的经验也引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的高度关注。在他看来,佛山民营企业通过制造满足市场需求,成就了佛山在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如今,在我有限目光看到的佛山好企业好做法,代表着佛山有光明的未来。”

    

静水流深→民企与制造业大市共成长

    

数据显示,2017年,佛山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达1.7万亿元。今年1—7月,佛山民营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提升至84.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7%。17家营收超100亿元的企业均为民企,6家企业进入“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佛山之所以能长成这片民营经济的森林,与这一方水土分不开。”知名财经观察家秦朔如是总结佛山民企的成功奥秘。事实上,佛山40年民营经济的传奇也是政商互动、企业与城市共生共长的故事。

    

早在1980年,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就首开敲锣打鼓为村里“万元户”贺富的风气之先,打破了当时禁锢人们的思想桎梏,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时潮动珠三角,民营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

    

2005年,一直跟踪研究佛山制造业的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在南海召开的“草根大会”上曾说:不改革要死,改革有可能死,也有可能生。中国草根经济的宿命,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上世纪90年代初,佛山在全国率先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催生了美的、格兰仕、昭信、鹰牌等一批企业的崛起。此后,佛山又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体制改革力促企业办事便利化,建设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

    

“改革开放带给制造业很多机遇,扎根佛山守住实体踏实做好产业,总会有回报。”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说。40年来,无论经济形势怎么变,佛山这座城市始终坚守住实体经济的发展主线,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通过出台“佛十条”等政策文件,推动企业技改升级、引导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围绕“破、立、降”发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各方面的成本,2016年、2017年分别为企业降成本达284亿元、349.23亿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联邦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杜泽桦认为,在这家企业33年发展过程中,相比具体政策的出台,佛山“敢为人先”的作风为民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鼓舞。

    

民营经济不仅是佛山经济的中流砥柱,还赋予这座城市开拓进取、创业奋斗的气质。

    

40年来,在佛山,涌现了何享健、杨国强、梁庆德、卢础其、李兴浩、边程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始终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既在各自领域引领全国风潮,也铸就了“佛山制造”金字招牌。

    

他们扎根佛山、安土重迁,无论企业做得多大,始终把总部或产业链最重要环节留在佛山。美的、碧桂园在全国布局,在全球扩张,但总部牢牢植根在顺德北滘,且不断加大在本地的投资。

    

生于斯,长于斯。佛山的民营企业得益于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也积极投身这座城市的建设,造福桑梓。

    

近年来,在环境治理、村级工业园改造、乡村振兴等城市项目中,总能发现佛山民营企业活跃的身影;而在公益领域,杨国强20年来孜孜不倦捐资助学,致力于教育扶贫;何享健捐60亿元做慈善,建和园,办高端养老院,一批怀揣赤子之心的优秀企业家让这座城市变得愈发温暖。

    

近年来,佛山先后高规格举办两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和首届“佛山·脊梁企业”“佛山·大城企业家”命名大会,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照亮佛山现代工业文明之路的“双子灯塔”,奏响了这座制造业大城创新奋进的新时代最强音。

    

重燃激情→拥抱创新创业浪潮打造“百年老店”

    

“回顾40年的发展,不断创新是佛山民营经济一大特点。”秦朔认为,创新精神是佛山兴旺发展一大奥秘。

    

历史上,中国第一台双门双温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塑料风扇、世界第一台消毒碗柜、中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中国第一台超薄型水控式全自动燃气热水器等多项国内外首创在佛山民营企业中诞生。

    

如今,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佛山民企纷纷以“互联网+”、智能制造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维尚家具、华兴玻璃、蒙娜丽莎、中鹏热能等率先嗅出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的变革动向,争相“上云”,开启全链条的智造变革,并斩获强劲的增长效益。利迅达、嘉腾、隆深等一批新力军成为国内机器人细分领域龙头,当地民企正在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造发起惊人一跃。

    

在佛山高新区,曾任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首席科学家的杨云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义明等一批专家团队纷纷当起了佛山创业者。杨云峰把全球领先的精密喷射成形技术带到了佛山,他看中的正是佛山优越创业环境和对技术创新的支持。

    

创新无止境,创业不停歇。美的前高管陈小平在佛山圆了创业梦。仅用4年时间就将云米科技打造成年产值超10亿,估值超7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引业界瞩目。近年来,云米科技、飞鱼电商、林氏木业等一批先锋企业的涌现,绽放出新经济时代的佛山异彩。

    

与此同时,方洪波、梁昭贤、卢宇聪、萧礼标等佛山民企的接棒人,传承老一辈的创新创业精神,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加速全球化步伐,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率先探路。

    

美的海外布局了9个研发中心、7个生产基地,通过资本合作整合日本东芝、意大利Clivet、德国库卡、以色列高创等全球顶尖的创新资源;伊之密收购美国百年企业HPM、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科达洁能在非洲肯尼亚、加纳特、坦桑尼亚布局陶瓷生产基地……在世界产业版图上,一股全球配置资源并服务全球市场的“G FOR G”(global for global)佛山力量正加速崛起。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今后将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用融入血液的民族工业精神参与全球化竞赛,致敬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的支柱,佛山放心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尊崇扎根实业的企业家,全力呵护企业家根植佛山创业创新创造,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做成“百年老店”。


高端视点

知名财经观察人士秦朔:依靠民企内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先行一步,尤其是以珠三角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有扎根本土、内生发展的历史传统。像佛山在近代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达地区,本地人注重市场建设,节俭勤劳,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最早得风气之先。

    

佛山拥有民营经济一片森林与这一方水土分不开,40年来兴旺不衰,主要在于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带领下不断进取创新,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样本。

    

展望未来,佛山民营企业面临三大挑战,需要加快全球化步伐,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一批行业的隐形冠军打造国民品牌、世界品牌。

    

不断进取创新助佛山产业屹立不倒

    

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试验的有很多城市,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佛山的发展一直很稳健,没有大波动,整个城市一直坚守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断升级。

    

其中,和国内其他制造业城市相比,佛山的产业种类齐全,尤其集中在家庭消费领域。不仅有建筑陶瓷、食品饮料、家电家具、还有纺织服装、照明灯饰。有些地方高度依赖一个产业,导致这个产业兴旺时城市就兴旺,但这个产业一旦衰落整个城市也随之衰落。而佛山产业类别比较齐全,所以抗风险的韧性比较强,历经几十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屹立不倒。

    

佛山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立市、立城,这是佛山最为鲜明的特色。像何享健、杨国强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对于内生动力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对政策优惠的依赖程度。他们踏实肯干、低调专注,不断追求创新、与时俱进。

    

良好的政商关系也是佛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佛山一直是中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几个城市之一。佛山历任领导都非常亲民。这几年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率,让企业办事只跑一次,佛山的这个经验比国内其他城市走得更早。

    

总的来说,佛山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企业兴旺发展的原因在于不折腾,发展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一批有胸怀有远见的企业家带领下,企业不断开拓创新。

    

高质量高效能是民企升级根本出路

    

当然,展望未来,佛山民营企业可能面临三方面挑战,第一是全球化的挑战,这个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走出去,如何走出去走向世界,第二个是在全球很多企业引进来的过程中,佛山企业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二是智能化的挑战,佛山以实体经济著称,但在互联网方面缺乏领军企业。所以对这方面的需求还是比较紧迫。尤其在智能制造、制造服务化方面,人才、研发的资源还是不足。通过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创新力量的合作,可以提升这一短板。

    

第三品牌价值的挑战。今天的佛山应该说行业性品牌比较多,隐形冠军也比较多,但是从行业里面隐形冠军品牌变成国民品牌,佛山还是比较少。即使是美的要成长为国民品牌,也需要继续努力。行业品牌不是终点,而是要进一步提高,成为国民品牌、世界品牌。佛山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很具前瞻性的。

    

最终,以佛山为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实现高质量高效能发展。只有创新求精、专注创造用户价值、全球化配置资源、企业治理完善、文化开放透明,这样的公司才能越做越强。因此,如何更好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将成为佛山民企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主题。

    

■样本解读

争先布局机器人产业,两大“千亿巨头”创新再出发

    

在中国改革开放激荡四十年中,美的、碧桂园两家千亿巨头的创业故事,正是佛山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

    

1968年,北滘镇的街道干部何享健为了自救联合了23名居民,成立了生产塑料瓶盖的手工作坊。而他的同乡,18岁前没有穿过鞋的杨国强,为了摆脱贫困,凭着自身的努力在20多年后创办了碧桂园。

    

这便是美的、碧桂园创业的起点。也许他们都没有想到,当初种下那一粒卑微的创业种子竟然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美的、碧桂园分别位列第323位和第353位。

    

“一个小镇有两家世界五百强,在世界上也少有,而且两家都是欣欣向荣地发展,就更加难得。”杨国强说。

    

回顾两家佛山千亿民企的发展历程,它们十分善于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美的毅然推行股份制试点,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而杨国强则率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开始转制,把握住国内城镇化的机遇,以“碧桂园”之名开始开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驰骋。

    

最近几年,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美的深化内部战略变革,通过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加速智造创新转型,短短几年间实现又一千亿业绩的跨越。而碧桂园不仅销售业绩在全国领跑,还从房地产切入到高科技领域,投资800亿元打造机器人谷,实现巨头的又一次飞跃。

    

2017年11月,美的与碧桂园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外界称之为市值近6000亿元的握手。

    

这并非是单纯的巧合,而是佛山民企在改革开放中自强不息,不断做大做强的有力见证。



◎这个合作社为何引来市委书记点赞?


三水区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白坭岗头村走上“绿富美”新路子


“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没有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市委书记鲁毅来到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当获悉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党支部书记李广彬带领下,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带动岗头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时,鲁毅给予肯定,并表示合作社插上“科技翅膀”,充分运用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体现,是佛山农业农村改革的方向。


为深入挖掘康喜莱和李广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推动岗头村实现产业强、生态美、村民富、乡风正的喜人故事,今日起,佛山传媒集团、佛山日报推出连续报道“乡村振兴领头雁”,为全市各地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3日下午,在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李广彬满怀希望走进位于高值作物种植区的药用蔬菜课题项目基地,给一亩金线莲抓虫,仔细检查植物的水分,琢磨分析植物的营养情况。


2016年携手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交流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金线莲种植研究以来,这里已收获高质量金线莲250斤,经济效益达125万元。金线莲的种植倾注了李广彬诸多心血。


12月1日,市委书记鲁毅来到合作社调研,对其科技兴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给予充分肯定,这让李广彬对发展现代科技农业充满信心。


7年来,李广彬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创新经营模式,带动了岗头村农业发展、村民增收。去年,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售蔬菜2.5万吨,销售额达2186万元,其中大部分蔬菜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村民的菜卖得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岗头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去年还入选了全国文明村镇。


佛山市农业龙头企业、佛山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广东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点、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小园……走近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门口的一排铭牌格外醒目,这里创造出佛山合作社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第一个打造妇女驿站、第一个建“科技小院”等多项第一。


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科技兴农、共同富裕理念,把农业生产引向现代精品农业发展轨道,在李广彬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千年古村岗头,正展现出“产业强、村民富、生态美、乡风正”的新时代画卷。


产业强

打响品牌蔬菜走出国门


12月2日上午,岗头村村民梁尤方第一个将当季的5000斤椰菜运到合作社。“明年卸货就不用咱们动手啦。”李广彬一边帮着老梁卸货,嘴里一边念叨着,“明年我就引进自动传送带、自动化包装设备,冬瓜、椰菜实现1秒包装,解放大家的双手。”


今年的收购价只有三毛钱一斤,远低于往年的八九毛钱,但老梁并不在意,仍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合作社收菜,有保底价,不管行情怎么变,反正我都有得赚。”老梁道出了其中的关键。


梁尤方,仅仅是通过合作社获益的3000多户农民中的一员。


当了几十年农民的李广彬说,传统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农民没有销售渠道,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弱。为破解这个蔬菜生产的突出难题,2011年,他创立了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起保护价收购、生产全程服务与监控等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事实上,老梁的这批椰菜,李广彬表示根本不赚钱,甚至每卖出去一吨还要赔200元的运费。但李广彬坚持“你负责种好菜,我负责卖”的承诺,这源于他对自己销售网络的强大信心。


5年前,李广彬感觉到,国际市场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非常旺盛,而且附加值提高20%左右。掌握这些信息后,李广彬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2013年正式开展蔬菜出口贸易业务。


“我要帮农户兄弟把蔬菜卖出国外,让大家多挣点钱”,成了李广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为打响国际品牌,李广彬带动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蔬菜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从原材料验收到成品半成品质量安全监控都有统一标准,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同时,注重加强品牌建设,注册商标,并获得出口蔬菜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合作社出口的黑皮冬瓜、叶菜等产品,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名牌货。目前,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水最大的出口流通企业。


“去年,我们总的流通量将达到2.5万吨,其中1.5万吨是流通到国外的。”李广彬告诉记者,“冬瓜、包菜是合作社销量最大的蔬菜品种,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我们的市场,并且价格也远远高于国内市场。”


“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农户收入水涨船高。有一位社员,去年光是9亩地蔬菜就卖了12万元,买了小汽车,并准备扩大生产到20亩。”李广彬说。


除此之外,李广彬还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2300立方米的冷库,冷库可存储1000吨的蔬菜长达40天,当遇到滞销时,他便利用“缓冲期”将蔬菜销售完。


前年,李广彬在合作社大棚里建起三水最大的无土栽培蔬菜基地。他说,这是合作社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转型发展的一次新尝试。


如今,合作社10亩无土栽培大棚,每天可生产800~1000斤的优质健康蔬菜,一亩地的年产值由原来将近一万元,提升到每亩地年产值4.5万元。


大棚栽种的优质蔬菜经济效益好,但如何在农户中推广?“党员先种!”作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的李广彬说,2012年,合作社成立了自己的党支部,这也是佛山农业合作社中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目前,党支部已经发展到14名党员,新品种往往是这些党员先种,其他农民看到收益跟着种。


现在,合作社插上了“科技翅膀”。去年,康喜莱成功与省农科院蔬菜所、佛山市农科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联姻,建立了广东首个蔬菜类“科技小院”。


村民富

卖菜一年赚二三十万元


岗头村解放沙村民小组靠近西江的一处农田上,村民区永河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椰菜,心里乐开了花,“再过几天就能收割了。”今年53岁的区永河大半辈子都在村里种菜,对岗头村这些年来的变化有着切身感受。


“以前种菜,都是看天吃饭。”区永河说,上世纪90年代,他刚种菜那会儿,一拖拉机菜运到西南或西樵,折腾一天也卖不出多少,原路运回也是常有的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十多年,他的生活也没什么起色。


但这几年,区永河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了两辆车,盖了新房,儿子开了公司……总共花了我差不多200万元。”区永河扳着手指计算,“不过我现在一年能赚二三十万。”话锋一转,他露出了笑容:“比前几年翻了差不多一倍,好太多了。”


区永河说,康喜莱提供种子、产品收购、销售、技术的全流程服务,他只管种菜,只要把菜种好了,根本不愁卖。而且,合作社还给他拉了电,配了自动喷灌系统和水肥一体化设备,让种菜变得更加简单。


像区永河这样通过加入合作社获益的农户还有很多。据统计,2011年合作社创立后,农户通过合作社每亩增收2500元。仅去年,合作社就带动农户销售了2.5万吨农产品,销售额达2186万元。


“看村民收入怎么样,就看收获季的茶楼旺不旺”成为岗头村一个有趣的现象。曾任岗头村20多年村委会主任的梁汝灿告诉记者,成立合作社后,村民种上六七亩地就能收个好几万元,如今每到农产品收获的季节,村民会约上几个亲朋好友到茶楼庆祝一番,分享丰收的喜悦。


站在岗头公园的高处俯瞰村子,村内小车停放整齐,还有新建不久的房子。榕树下,石凳上,村民三三两两拉着家常,这个古建筑成群的村子,变得活力十足。


梁鸣锐是现任的岗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土生土长的岗头村人。在他的印象里,岗头村变化最大的就是这五六年。“大部分家庭都买了小车,现在村里的车位都不够用。”梁鸣锐说,“这些年也开始拆旧盖新房子,大家的日子过得红火。”


让他感触尤深的,是今年岗头村的自来水网改造,该项目总投资超4000万元,村民承担4成。当村委会向村民提出需要大家筹款时,出奇的顺利,“大家有钱了,出钱就爽快了。”梁鸣锐说。


乡村美

钱包鼓村容靓风气正


发令枪响,龙舟健儿奋力挥桡、击水,19条龙舟竞逐向前“嗖”地飞出,连通西江的解放沙水库上留下一条条粼粼水痕……


清水悠悠,从西江到岗头村解放沙水库,这里是岗头龙舟健儿“五人龙”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场所。“守得青山绿水在,不怕没有龙舟划。”岗头村龙舟健儿梁信享常说自己“与水共生”,在干干净净的西江上划龙舟是他的“最爱”。


饮西江水而生的岗头村人,选择了与这方水土最和谐的相处方式——坚守农业发展,坚持绿色种植,保护了一方水土的清澈纯净。


这种守住岗头村的生态美,也滋养着岗头农业种植的发展。好菜生于好水与肥田。西江边上,5000多亩的菜地绿意盎然,村民满载而归的运菜车辆来来往往。


事实上,岗头人对生态的坚守体现在整条蔬菜的生产链。


从区永河的灌溉水管,到合作社无土水培蔬菜的培养槽,肥料与营养液随着流水灌溉到蔬菜,避免了人工喷洒的空气污染。在合作社的大棚中,随处可见一张除虫贴,不通过施用农药就可以除去害虫,保证了蔬菜的绿色健康。


合作社成立“科技小院”后,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员也走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施肥,取土检测后“对症下药”给土壤补充“营养物质”,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型的种植方式,没有“乱施肥”,造成土地板结、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就是收菜后田里留下的菜根、菜叶,也被回收打碎,用作有机肥填埋地里,省了肥料钱,也不污染环境。


田间村巷,绿意葱茏。梁鸣锐说,这得益于2014年村里大力开展的“森林家园”绿化行动,共投入了160万元新建和改造11个村前村后公园,整个古村绿树掩映,人居环境美了“不止几分”。


每日下班,岗头村村民梁英格驾车回家,窗边掠过一棵棵古榕、新木,满目绿意让他陶醉:“村道和村庄四周绿化搞好了,就像生活在森林中。”


去年以来,岗头村实施古村活化,古色古香的连片祠堂自成街面,村史文化主题公园将岗头先贤的名字与赫赫功名镌刻成浮雕,让村民在移步方寸之间即可感受历史的余温。


2017年底,岗头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成为继木棉村后三水的第二个国字号文明村。


这条全国文明村步步皆风景,处处见文明。乡风文明滋润着一些特殊群体。梁汝灿说,村内优秀党员、种养致富能手组成了岗头村的志愿服务队伍,200多人的队伍行走在古村巷陌中,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


作为首个成立“红色妇女之家”的“两新”组织,合作社的社员李惠姗等6名女党员还认领了教育培训岗、维权调解岗、帮扶服务岗等。党建带妇建,这支“红色娘子军”成为带领村中妇女致富、解决村民家庭矛盾的重要力量。


岗头村的文明乡风,有着厚植于心的基因。《岗头梁敦睦堂家规》写道:“崇孝第,笃亲睦,恤穷孤,扶患难;戒争讼,勉正业,耻为非……”


梁鸣锐说,这是岗头村民新时代的文明共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是岗头村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



◎佛山注册志愿者超86万人


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服务人次达7万左右……刚结束不久的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近1300名志愿者在主体活动、影展、学术论坛等五大类30项主要活动上,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水平提供各项志愿服务,充分展示了佛山志愿者风采和城市文明形象,赢得宾客的好评和赞誉。


赞许和掌声背后是一个个在各自岗位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个人。截至今年10月,全市注册志愿者达863866人,注册志愿者平均志愿服务时长达18.31小时。佛山的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信息化、常态化、专业化,无论是重大赛事还是日常活动都能看到“青小兰”(佛山志愿者昵称)的身影。



佛山发布编辑部

来源:南方日报、佛山日报、佛山电台

编辑:梁焯贤

阅读9778
佛山 制造业 
举报0
关注佛山发布微信号:gh_88cb1d1ca3c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佛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佛山发布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