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周迅黄渤新片不正经就对了

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12-05

Sir评过很多电影。

 

爱情片,悬疑片,动作片……当然也包括,爱情悬疑动作片。

 

但有一种电影,Sir从没评过。

 

说它小吧。但主创,都是正当红的导演,演员。

 

说它大吧,但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过亿的金钱怪兽,体量又不足其一半。

 

它甚至摒弃了戏剧结构,有些片,就是为我们展现一张张写满暧昧欲望的脸。

 

惊心动魄的是——

 

这些脸又往往对应着当下中国隐秘的精神世界。

 

听上去特别“不正经”?

 

有请特别正经的专家 @王逅逅 ,为我们解读这种越来越俏,越来越妖的小电影。

 

文 | 王逅逅

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VOGUE FILM,总算是“放下了”


开门见山,这种电影,叫“VOGUE FILM”

 

它们是VOGUE出品的系列短片。

 

最近,我去看了这三年所有VOGUE拍的短片。

 

是的,三年,所有。

 

从中,我几乎可以看到中国明星一条由紧绷到松弛,从群像到个性的演变轨迹。

 

VOGUE FILM前几年做的时尚短片经常被群嘲,然而今年的这几部,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他们“放下了”

 

过去的VOGUE FILM,喜欢拉着看上去几天没睡和没洗澡的男明星,到各大城市取个景。

 

 

喜欢赶在明星去时装周喝个咖啡的空档,拍一个转圈圈的360°尴尬:

 

 

但今年的VOGUE FILM,似乎是一下子“放下了”。

 

比如周迅与岩井俊二的《画外》,演员都是一流大腕,但导演,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麦子。

 

麦子拍得很个人,很意境,很短。


周迅和岩井俊二在片中互相拍摄对方。



有种明显不能用一种语言沟通的尴尬,与“同道中人啊,都活到这个岁数了”的默契。


短片的取景只是天津一所普通学校,两人穿得也不浮夸,却把他们饱满而富有张力的个体形象表现了出来。

 

 

另一个短片,年轻的井柏然和欧阳娜娜拍的《蝶影化梦》。

 

这是我个人觉得拍得最好的一个。


虽说井柏然一边生无可恋,一边把手缩进袖子,晃来晃去有种还没搬出爸妈家住的气质。

 

 

但他与欧阳娜娜的交流被“看蝴蝶”的主题串起,节奏很快,搭配同样年轻且不负责任的旁白,营造出一种理想破灭后,个性肆无忌惮燃烧的气场。

 

 

最出人意料的是VOGUE FILM拍易烊千玺。

 

他们竟然把全民偶像拍成了一个——

 

清洁工。

 

一个喜欢跳舞的清洁工。

 

在舞台上打扫卫生的时候,他趁没人跳个踢踏舞。当灯光关闭之时,他又继续默默扫地。

 

 

这些短片风格的变化是,故事,人物,以及选景,开始从堆砌logo和名牌,到打造有更多自由的一块游乐场。

 

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


大众能不能接受品牌被更私人化地表达;导演,演员可不可以让自己更加放下曾经塑造的自我,重新表达,乃至探索出新的自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就像VOGUE主编张宇(Angelica Cheung)在VOGUE FILM的首映现场所说,希望大家都能来“玩玩”,演员想当导演,就来VOGUE FILM练练手。


我跟导演也说,你要有大的片子,你去做;偶尔想尝试拍时装影片却不懂fashion,也可以,fashion的部分我来管,你负责把视觉弄好,一起试试嘛。VOGUE FILM对于导演、对于演员,都是个实验的平台。

VOGUE的品质和品位必须有保证,然后自由度都给他们了。

我们是在孵化时装电影的专业人才。运用我们的资源,可能支持、启发到一些电影人,让他们看到时装背后更多的意义,以后愿意多做一些时装的题材,这也是作为媒体对社会的一点点贡献。

 

VOGUE FILM已经在把演员的本质个性作为主体,根据她们的性格与风格创作影片。


而不是像几年前,完全把不合适的人插进不合适的故事里面,把他们当作时尚品牌的人质。

 

这是从“时尚”到“你的时尚”的转变。

 

周迅还在和岩井俊二对拍的时候,她会有那种不经意流露出的咯咯笑。


那种皱纹中充满少女感的行为。


欧阳娜娜与井柏然,两人都有一种青涩的愚笨。


尽管相差十岁。


Ps.想看更多精彩短片欢迎扫码关注 VOGUE FILM 公众号:



可别小看这种转变。

 

VOGUE主编张宇的看法是,大众喜欢从熟悉的人身上看到时装的呈现,那么,就把严肃的时尚与故事结合,以剧情的方式呈现时装。

 

90后的年轻人,往往缺乏一些引导。各种偶像层出不穷,他们的粉丝也都很疯狂。我们想用VOGUE FILM来进行一种特别的教育,让讨厌权威的90后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思考,传输我们认同的价值观。

 

那这“价值观”是什么呢?


张宇:“我是一个有品味观的人,但是我不是个fashionista(时尚狂热者),我觉得我想呈现的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意义。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奈。大家看时装杂志其实想要感觉到的是:生活还是有美好的东西的。值得活。”

 

“对我而言,做这些短片的初心是来传送一个积极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凡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管如何,都要尽量去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知道自己是谁,想成为怎么样的人,用乐观的态度去达到理想。”


杜鹃、廖凡在拍摄Vogue Film的现场


2


“放下了”是一种妥协


在中国,时尚界常常被诟病的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时尚大片总喜欢跑到国外拍?

 

我把这个问题带给了VOGUE FILM的主创编辑。

 

那天,北京的雾霾刚好浓烈到看不见马路另一边的高楼。

 

主创编辑既像回答又像抱怨:你看看这个,这怎么拍?

 

一个人在城市里面能否拍出好看的照片,决定于人与这个城市的关系。


当你穿的衣服和这个城市的颜色能够轻飘飘撞一下;


当你发现这城市的街景与你衣柜里的每件单品都能够百搭;


当你无论怎么穿裤子,下半身都融入了这个城市的街道……


你觉得不论怎样,在这个城市之中都是好看的,都是赏心悦目的,都在无声对话着。


唐嫣拍摄Vogue Film幕后花絮图

 

但有些城市就是跟人没有交流的。


你蓦然站在幕布前,还没开始表演,就出戏了。

 

中国的大城市大多如此。


在这样的幕布之下,时尚也只是做到抚慰心灵,做一个柔软的抱枕。

 

有时候连柔软都达不到——北京时装周的街拍,背景就是商场和两年前建的超市。



从历史来看,有时尚的地方需要有一种连续的文化。

 

时尚首都巴黎。


自古以来一直是整个法国甚至西部欧洲地区的中心型的城市,从建成以来到今天没有经历过迁址。


虽然在1851年奥斯曼男爵有过重新的规划与重建,但是其巴黎大改造计划也被认为是一种“创造性破坏”,本质上是让这座城市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加繁荣。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所说:“看似是为了推翻过去,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和城市,其实过去的东西依然会一直存在。”


作为整个法国的中心地区,与法兰西岛周围的城市生态连成一体,这个城市自古以来鱼龙混杂了各种各样的人群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毛细血管与自己的城市生态。


这样的枝叶型的文化造就了一种后工业革命时代的时尚。

 

直到如今,巴黎内城区都只有一座高楼。

 


1922年4月的VOGUE巴黎封面的漫画是一对母子在巴黎中心的卢森堡公园中,撑着伞寻找什么。


这大概就像是在地坛公园里拍的大片,只是母子的服装是特地根据地坛公园的颜色设计与搭配的,并且风靡世界。



1951年的VOGUE巴黎:

 


2017年法国版VOGUE内页,从俏皮的姿势到有巴洛克元素的夹克,再到鼓作为道具,都有一种联结过去的法式摩登。



同样,美国也没有战后重建,文化有一种延续性的喧嚣和多样。


这一点中国从国情上来看,就是做不到。

 

比如陈漫给VOGUE中国拍的杜鹃,被外媒不断引用,作为描绘中国的典范。


但在这张摄影中,你还是能看到时代的断层与摩登时尚在中国的违和感。




陈丹燕曾经这样写上海的70年代:

 

真正经历了十里洋场的上海老人,住在老公寓里、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牙医生,下午三点在瘸了一条腿的小圆桌上慢慢喝一杯奶茶、吃用茶泡软了的沙利文小圆饼干的老人,却笑了一下说:“七十年代的人,用什么来怀三十年代的旧呢?他们又知道什么?”


八十岁了的永安公司郭家小姐,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在三十年代开着自己的美国汽车的上海名媛,在她桌布老化发硬了的小圆桌前,摇着一头如雪的白发,说:“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不会再来了。”

 

这是1926年诞生的《良友》杂志。



 

和如今相比,是不是看出了一个文化断层?

 

如果说,时尚在30年代的上海曾经在新艺术(Art Deco),旗袍,麻将,英国饼干,美国小汽车,法国手袋中存在过,那么时尚在2018年的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安全感。



不仅大众想要安全感,明星也要。时尚杂志也想要。

 

在国内,为了拉开明星和凡人的差距,使得公众人物他们的形象实在两难,一方面想被大众get到,一方面拽着自己的头发向上飞升,这导致他们没法坦然面对自己。

 

没有膝盖的明星,是他们与“老百姓”最大的隔绝。

 


欧美明星虽然也是如此,但是人家从小没有被捂着嘴巴过,所以什么都敢说敢做。


美国真人秀明星Kim Kadarshian,脱衣服拍性感大片,还能水深火热地参与社会事件。

 

2017年,她让自己的律师去帮助一个小姑娘辩护。小姑娘被男友强奸,逼着卖淫,于是杀了男友。但是被判决51年的监禁。




Kim在推特上写:“这个体制太失败了,看到一个自我防卫的女孩输了官司真的让我心碎。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情。我昨天就给我的律师打了电话,看看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都熟知的小李子,在社交媒体上没有一张宣传自己的美照,所有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保护。

 

这才是丰满的人设,这样的明星才有故事。

 

我们的社会,不敢有故事。

 

因为故事“不安全”。


但是要做新的东西,就注定不安全。

 

让易烊千玺在时尚大片里扮演清洁工,或者让黄渤在VOGUE FILM里与杜鹃并肩万众瞩目,就是“不安全”。



3


妥协是一种迂回前进


我经常说,“不脱离安全区”的时尚,是受害者,也是体制的延续者。

 

每个人都被生活虐着爬上来,于是都觉得本该如此。


我被虐了,你也应该被虐。

 

即使是VOGUE也不可能脱离地心引力跳舞。


VOGUE为很多中国模特弄到了人生中第一本护照和第一个签证,将中国模特送出国门,在时尚大片上演绎现代气息的亚洲人物。


但就连中国能做到最“有国际范”的刘雯,在采访中都缺乏深度。

 

她自己说:“我没有把工作当成我的全部,但事实上,我却只有工作,我是一个除了工作不会生活的人。”


 

不仅她一个人没有生活,很多亚洲女性都同样没有生活。


就像刘雯在一个15年的采访中所说:“我不喜欢每次都和人聊我的人生如此这般,我真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和大家分享”。

 

在Karlie Kloss红得如日中天之时去纽约大学读书的时候,大部分中国模特还完全不了解自己的风格。


拿到人生第一本护照,努力赚钱,被父母催促嫁个有钱人。


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下,中国的年轻明星注定说不出什么话的。

 

当演艺圈和娱乐圈缺乏有故事的明星,故事便怎么都挖不出来。


VOGUE最近9月号采访了周迅,这是少有的“有内容的内容”

 

周迅可以谈生活。


因为她,至少现在,是有了自己的生活。


VOGUE也写到她做的“山下学堂”,是她与同业好友的理想国。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设计师、建筑师、心灵美学老师、媒体记者来授课。


然而,能够有一点点独立主见,去做一点点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中国明星有多少呢?


我们有几个周迅呢?

 

好,就算发现这样的故事。


这些故事又能不能走出来,走进大众市场呢?

 

2010年,VOGUE让贾樟柯写了郝蕾:

 

电影里的她代言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心内受过撞击,我们带着创伤沉默,在隐忍中生活下去。我们带着失败感往前赶路,两岸风景秀丽,也无心观赏。

日子久了,我们中的很多人变得百毒不侵,刀枪不入。

郝蕾的表演让我们找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电影院里偷偷哭一场,灯亮后继续当强者。

 

这是一篇很感性而有力量的文字,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贾樟柯和郝蕾,who?

 

周迅和郝蕾是好的时尚,因为她们有故事,有生活,然后再穿衣服。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颠倒之后,大家都变成一样样的了。 

 

为什么VOGUE要做有内容的人物专访?


因为虽然有无数个可以做专访的时尚号存在,VOGUE却是中国时尚在国际上的窗户。


当外媒描述中国的时候,他们先会去看中国VOGUE,而非中国公众号。

 


而VOGUE也同时作为桥梁,让局外人来看到中国。

 

这并不简单。


虽然创刊号打响了“中国时装新纪元”。然而要将创刊时的气势与质量延续下去,个中过程无比艰难。

 

15年的BOF(Business of Fashion)报道引用了一段张宇的采访:


你以为有了Vogue这块招牌,一切就迎刃而解,但你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人家并不认识你,并且对中国充满了质疑。

 

我不希望我们是时尚界的二等公民,同步刊登母版杂志的内容,然后做一些廉价的本地信息就好了。不愿意做“大家庭里的穷亲戚”,我们要真正尊敬我们自己的祖国。


此外,她同时面临着当时国际时尚界对中国的忽视、藐视以及许多中国出版物接受自己低下地位的双重局面。 


不是直接在杂志里给中国模特拍照片就行了。因为你想要邀请国际一流摄影师来掌镜拍摄,首先得把所有幕后的工作都做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你肯定要做这一层工作,因为如果外国创意人士对她们没有感觉,怎么可能给她们拍出好照片?每当外国品牌对中国VOGUE有所诉求之时,我都会抓住机会反过来要求他们在国际时装周上起用中国姑娘。


2006年2月刊,Mario Sorrenti拍的杜鹃:

 


2006年10月刊,Paolo Roversi拍的张曼玉:



2015年Mario Testino拍摄的9月刊:



流量代表着短期的变现,代表着冲动消费和粉丝经济,代表着浅的思考和消费主义。

 

但今天的VOGUE在本土的时尚杂志圈里,只有有了广告业务,才有底气去不对“流量”亦步亦趋,坚持自己“要不等等再看”的“慢原则”。

 

作为最了解杂志基因的人,张宇她的路径依赖就是“慢一点”,给多一点时间去观察,要看看这些流量明星过一段时间之后,是否能拿出有品质的作品。


是对“品质”的坚持推动着行业的前进。

 

 

4


前进到哪里?先别问目的地


今天,中国女性可能面临着比过去更多的,扑面而来的问题:

 

你真的能待在大城市,不回老家吗?硬撑着不生育,生育之后也不为孩子教育着急?不投资P2P,自主消费降级……

 

前几日在上海一个共享空间。

 

我听见旁边的亚洲脸欧美妆女生在教育另一个中国女生:


我从来没有付过钱!两年!同时跟十个男生约会!

 

男生要慢慢教,教完一定要结婚。don’t waste your time!

 

出去旅游从来都是男生付钱,一分钱没有花过。And I miss that time so so much! 

 

声音之大,整个办公室都能听见。而大家都不抬头,继续工作,仿佛这就是每个人都在盘算的事情。

 

这些矛盾的综合体,全部反映在了时尚行业的每一个骨节之中。

 

但想要去做一个大的改变,只能够从小开始,也只能够等待时代和读者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版VOGUE和其它国家的不同。


中国版更想强调身份认同(Identity)。更想谈论那些积极向上、秉持对人对社会持独特价值观的个人。


所以,让修花师傅黄渤做一个明星梦。



让清洁工易烊千玺做一个舞者梦。

 

 

让李易峰扮演一个因为工作太忙而被女朋友雎晓雯分手的普通男孩。

 

 

在中国的过去,时尚是喜闻乐见而非引领潮流,时尚是让人“舒服”而非“刺痛”。

 

VOGUE中国要做的,就是平衡。

 

平衡土豪和艺术,煤矿与安特卫普。

 

它不仅是一本时尚杂志,还是一个中间人。

 

正如主编张宇所说:“每天都在生活中会发生‘生气也没用’的事情,重要的是能不能解决到一个 ‘我可以向前走’ 的这样一步。”

 

在对于平凡生活,热点追寻,缤纷晃眼的时尚世界之中,找到平衡和展现平衡是一个未来的命题。

 

新时代的中国时装大片需要让人舒服,更让都市女性看得见中国特色的“奔头”。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奔头”。

 

或许,除了向上爬之外,还能找到更多对生活,对生命不同诠释的空间。

 

这些“放下的空间”,难道不“时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9482
新片 
举报0
关注Sir电影微信号:dushe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Sir电影

微信号:dushe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