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别人说的话,听听就算了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12-07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679 篇文章

题图:来自电影《傲慢与偏见》。

作者:yaooooo,不守成规的城市规划师,荷兰硕士,坐标深圳,最近对健身、心理学、即兴戏剧感兴趣。本文来自:听起来很好吃( ID:life_is_yummy )。

亲爱的 yaooooo:


踏入 30 岁一个星期了,感觉怎么样?


去年 29 岁生日的时候,记录了十几条道理。很多朋友看过之后,都说写到他们心里去了。


今年 30 岁,想给你写点东西,想来想去,脑子里过滤下来的却只有一条: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努力去实现它,并且对此负责。


 一 


记得大一的时候,你刚满 20 岁,想参加一个暑期到印度实习交换活动。


打电话跟远方的父母提到这个事情,没想到他们强烈反对,跟你细数这件事情的风险和无意义。


印度这个在你眼里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度,在他们嘴里仿佛是危机四伏的炼狱。


你原本满心的憧憬,瞬间被浇灭。


▲  Photo by Cristian Escobar on Unsplash


带着这股丧气,你走进了面试考场,结果不出所料,你落选了。


你埋怨,为什么他们不能理解和支持你,导致你无法安心准备面试。


可是,年幼的你没考虑的是,你刚离家半年,他们好不容易适应你远在千里的日子,却突然听见你说想去更远的陌生异国。


而当时正处在青春期的你,又不愿跟他们细说项目关于安全和内容的细节。


他们除了恐慌和反对,还能做什么反应呢?


反而是你,要是真想去印度,谁能拦得住你?


你需要父母的支持,是因为你也慌,你也害怕。你对自己是否能够应付印度的情况一无所知。你甚至连自己是不是真心想去印度都不确信。你想去,大概只是觉得“去印度”这件事情很酷罢了。


面对自己不明确的心意,你需要父母坚定你信心。


所以啊,你当时对父母的愤怒,看似是因为他们不信任你,其实它就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你对自己的不满 — 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能力呢?


 二 


将近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又一次感到委屈,甚至在他人面前哭了起来。


这一次是因为毕业论文。


导师给了你一个论文题目,关于“城市多中心结构”。按照国内惯常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式,做一点文献综述、画一点图,就能混过关了。


可是你偏要折腾。你找来了一本国外关于多中心的研究著作中译本,从头研读到尾。作者没有把“多中心”这个概念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观察,让你对“多中心”有了更系统、更多层次的理解。


你把著作中的研究思路搬到自己项目当中,自以为创新,没想到得到的确是老师的否定。


他不仅否定了你的思路,还否定了你的努力,说你过去几个月里都在混日子。


思路不一样可以讨论交流,我不过是没有按照您的思路来做,凭什么说我没有努力?


你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弄湿了整个脸庞。旁边的两位男同学一脸尴尬。


可是从导师办公室走出来之后,你辗转反侧、反复研读相关论文,还是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没问题,决定继续按自己认为是对的方向做。


可能是你的情绪崩溃让老师变得谨慎,也可能是你最后的研究成果说服了导师,在最后的论文答辩中,导师说,在他带的学生里,真正做出有意义的成果的只有你一个人,还把你的论文还评为优秀论文。


你面带微笑,这个结果你很满意。


满意的不仅仅是你的论文得到老师的认可,还有你守住了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


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当你受到质疑,你都会想起这段经历。它给了你勇往向前的力量。


比起 3 年前那个因为父母反对而主动放弃去印度机会的你,你变得越来越强大。


 三 


没想到在硕士毕业的时候,你又哭了一次。


你想毕业后去一家向往已久的杂志社实习,这家杂志社位于上海。



你和杂志社一开始都谈得挺好,可是后面他们告知你:对不起,我们不提供住宿。


他们解释说,他们本来有宿舍提供,可是之前某些实习生表现太差了,应聘只为了能够在上海有个免费的住所,而不是真心想工作。


你说,这让你很为难,因为你已经毕业了,希望能够自理更生。你有过在上海实习的经历,你知道实习的工资根本不够在上海的日常花销。


没想到他们就认定你和那些混日子的实习生是一样的人,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


“哗”地一下,你的怒火又被点燃。


你给对方写了一段好长好长的文字,说明自己的一片赤诚,以及被误解之后的难过,虽然真诚,但却夹杂着一股火药味。


不出所料,闹僵了。你失去了这次机会。


事后你难过,但不是因为失去机会,而是因为你被误解了。


其实你知道出版业收入不高、内容又冷门,但你还是想去那家杂志,完全出于理想主义。25 岁的你,能迈出这一步,真的很勇敢。


可是在自尊心受伤、初心遭到质疑的时候,你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或许你想要的,不是杂志社这份工作本身,而是一种理想主义般的生活,以及进入理想主义者的圈子。没想到,他们的现实打破了你的幻想。你没想到你憧憬的团队,居然否定了你的真诚。


相比你想做的事,你更在乎的,是别人眼中你的样子。


你还是那个敏感的你,一遭到攻击就呈现出防守姿态。


 四 


是的,成长不容易。


在整个成长经历中,如何应对外界不同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地守住自己的立场,一直是你生命中一个重大课题。


你知道你的缺点,你也在努力调整自己。幸运的是,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


即将 30 岁的时候,你第一次跳槽,离开了工作 4 年的公司。


你走进前公司领导的办公室,跟她说你打算离职。


要是以前,你会害怕听到指责而不敢敲开那扇门,或者像刺猬一样随时准备反驳领导的反对。


如今,你有条不紊地说换新工作的考虑。领导挽留时,你哭了,因为不舍和感恩。


哭过了,不舍归不舍,你已经做了这个决定,你决定走下去。


 五 


即将 30 岁的时候,你带着爸妈去了一趟欧洲。


你不再觉得和父母沟通是件麻烦事。从路线策划、签证、订机票酒店,你一直及时地跟他们汇报准备的进度。


就算父母对你的安排产生疑问,你也可以平心静气地跟他们说明情况,好让他们放心。


你用实际的行动告诉他们,一点英文都不懂的他们,可以安心地跟着你走。


即将 30 岁的时候,你不再图口舌之快。


你在香港机场坐机场大巴的时候,票出了问题。


工作人员先是漫不经心,你义正言辞地请他们解决问题;后来又出错了票,却反过头来说因为你催他们才导致失误。


你不生气,也不反驳。你能看见她的心虚和慌张,你知道和她纠结对错无益于解决问题。你只求安抚好她的情绪,好让你尽快拿到正确的票。


即将 30 岁的时候,你入职了新工作。


第一天上班就遇上一个项目最后期限。


由于专业上你刚好补了缺,你对项目提了很多意见,最后还把汇总的活儿揽到自己身上。


第一次见新的同事就提这么多意见,你也觉得没什么。把事情完成,才是最重要的。


即将 30 岁的时候,你开始健身。


一开始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还要每天去健身房报到。


很多人听说你在健身,都在关心你:不要练太过了!你一点也不胖啊!运动好辛苦,多吃点补补!


要是以前,你会觉得他们很烦,干扰了你健身的决心。


现在你可以耐心地跟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去健身,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请私教,为什么要控制饮食。


▲  Photo by Bruno Nascimento on Unsplash


即将 30 岁的时候,你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如今,终于学会“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你这么聪明,你知道这个一直横在你面前的坎,你做好准备跨过去了。


是的,我们的耳边总有很多“别人说的话”,询问的、关心的、困惑的、劝阻的、反驳的、指责的,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声音。


过去,你的“自我”很大,你会觉得这些不一样的声音是在针对你“这个人”。


有可能他们确实在责怪你、伤害你,但也有可能是,他们在关心你,想逗逗你,或者有着和你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很难说谁对谁错、谁是谁非,你和他们只是不一样而已。


▲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最关键不是他们怎么说,而是你的想法是什么。


你想不想去印度?想不想按自己的思路做研究?想不想去上海实习?想不想换工作探索新的可能性?想不想和父母有更好的关系?想不想尽快坐上机场大巴?想不想有更健康的身体?


“别人说的话”再有道理,最后能为这些事情负责的,只能是你自己。


当你清楚地让他人知道 — 这是你想要做的事情,你将为之负责,并且用具体行动来证明,别人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这就是我一开篇说的 —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努力去实现它,并且对此负责。”


而不是“你们的意见让我感受不好,这件事我不做了!”


想通这个道理后,才明白过去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


▲  Photo by Rui Marinho on Unsplash


让你感到惊喜的是,当你坦白自己的愿望和计划,“一意孤行”地坚持,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理解。


父母和朋友听到你说健身期间要控制饮食,都会设法迁就你的要求;你妈甚至受你影响,报名参加了减脂训练营,开始认真处理自己的体重问题。


前领导和同事跟别人提到你,还是满口赞赏。虽然不舍,但他们都能够理解你的选择。


新的团队成员很欢迎你的到来,新工作是你喜欢的,你上手很快,和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做出来的东西得到不错的认可。


今天还接到一个电话,告知你通过了即兴话剧团面试,你可以以旁听生的身份加入。又是一个新的尝试。


▲  Photo by Laura Pocho on Unsplash


看到你如此意气风发地进入 30 岁,我特别开心。


最让我开心的不是你收获的经验、财富或者关系,而是你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盯着“事情”,而不是盯着“自己”,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有些人或许在 20 多岁就懂了这个道理,他们可能已经有了更高的成就。但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等待和耐心,但只要你在路上,就是在累积经验。


相信在奔四的路上,你依然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进入 30 岁已经一个星期了,在这里送上迟到的生日快乐。


晚安,爱你,你是最棒的。


——一直陪伴你的yaooooo



这里留给你们:

看了这篇文章的你,现在正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呢?有什么话是当下最想和自己说的吗?来这里说说吧 :)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阅读8799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