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不起,男神狠怼国家谎言

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12-08

周末,说一部潮爆大片。


讲的事,是全人类最帅的行为。


演的人,是大把妹子公认的最帅男星之一。


对哦!


它还被美国现在最口无遮拦的人给骂了。



川普对本片的意见很大:


拍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插美国国旗?!


猜到了吧——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这片说的就是登月。


明明是美国人的得意事,为啥导演却故意不讨川普这种“爱国者”开心?


一流阵容,顶级题材,外加一股叛逆劲。


《爱乐之城》和《银翼杀手》后,高司令的重磅新作——


《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主演高司令


带着《爱乐之城》班底再次握手合作。


改编自詹姆斯·汉森的传记作品《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生》。


《登月第一人》要揭露的,就是那充满争议、阴谋论,在50年来玄之又玄的……


阿波罗11号,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故事



讲真,Sir从小就听说了它各种奇事。长大了再想想,全世界爱瞎编的作者实在是太多……


印象里最深的,就是什么月亮背面其实有外星人啊外星基地啊,几乎可以想象到阿姆斯特朗发现时,肯定要忍不住惊叹一句“矮马”。


人类围绕“登月”俩字,几十年来乐此不疲,进行花样百出的解密、辟谣。


围绕它拍的科幻片、纪录片更数不胜数,进度条连起来,能绕月球好几圈。


这一次《第一人》再起炉灶,还能聊成什么样?


没想到,有口皆碑。


烂番茄新鲜度88%,METACRITIC84分,打上“必看标签”



又添了什么新鲜的内容吗?


恰恰相反,《第一人》不在于添。


它的成功在于


首当其冲的,就是引起最大争议的美国国旗。


电影中刻意回避了当时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上插国旗的重要镜头。


不仅如此,《第一人》的镜头也始终在回避国旗这一国家力量的象征。



看得出,这就是在有意地回避主旋律。


先给你看一张剧照吧。


一次模拟实验,因为技术故障登陆舱失控坠毁、爆炸,阿姆斯特朗最后关头利用弹射座椅逃生。


身后是爆炸产生的浓烟滚滚,他从地上爬起,头盔中流出鲜血。


面无表情的脸上眼神坚定,仿佛身后的爆炸与他无关。



这张剧照,几乎能成为《第一人》故事的核心基调。


Sir看不出浪漫,只有危险。


看不出情怀,只有偏执。


看不到国家的光荣,只有个人的压抑。


整部片子,围绕这个“第一人”进行一层层地剥离,还原出一些并不美好的现实。


也提出一个最根本的拷问:


为什么要去月球?



《第一人》是传记片,描述了一个激进的年代、一个疯狂的计划、一个偏执的人。


所以,它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幻作品,没有太过宏伟的特效场面。但它却给了Sir今年以来,关于宇宙最震撼的科幻视听体验。


没错,震撼。


震碎的,就是征服星辰大海的浪漫幻想。


如果真的飞行在宇宙中,能感受到的只有恐惧


看过一遍,五月天也再不敢离开地球表面......



第一场戏就是试飞:阿姆斯特朗驾驶飞行器冲出大气层。


看到的,是从未停止抖动的手持摄影。


听到的,是零件震动产生的巨大噪音。


这架飞机像随时要被撕裂一样,而你的视野,只有这狭小的驾驶舱。


透过沾有污迹的玻璃,画面由蓝转黑冲向宇宙。


冲向更深一度的恐惧。


偏偏这时,设备还故障失灵了......



上太空?这绝不是一个舒适的旅程。


与《敦刻尔克》中空战的描写相比,《第一人》所呈现的逼仄感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时产生的剧烈抖动、耳边总是响起的警报声、带着锈迹的飞船零件……


你的视线,只能被囚禁在这个铁罐子中。


无论是火箭发射,还是太空飞行。


3、2、1



全篇只有在“阿波罗11号”发射时,才给出了广阔的全景视角。


压抑、窒息、晕眩、不适,几乎入侵其余每一个太空镜头。


就连室内的训练,都差点让Sir晕车。



每一次进入飞船,都会得到这种窒息体验。


人被绑在飞船中,视野只有脖子能活动到的范围。


当工作人员慢慢关上舱门,视线立刻陷入一片黑暗,并陷入可怕的停顿。


1秒、2秒、3秒......在不自觉的默数中,指示灯突然亮起。


慢慢抬起头来,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祝你好运。


就像安慰一只用来试验的猴子。



大多时候,视线之外的未知宇宙,只能代表死亡。


而铁罐子中也并非完全安全,它随时可以变成地狱。


舱内充满纯氧,一点点火花,就可能令所有宇航员葬身火海,至死都绑在驾驶位上。


并非危言耸听,“阿波罗1号”发生事故的全部过程,就被电影还原了。


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 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一场大火中不幸身亡


夸张吗?


对不起,这是上世纪60年代。


阿姆斯特朗本人在多年之后接受采访表明,当时任务成功的概率,只有50%。


科技给不了他们享受的空间,比如,当年NASA地面中心的电脑运算能力,可能还比不过你手中的手机。


飞船的工程技术、生命保障更脆弱。


宇航员每次出征,都是把脑袋系在裤带,不,鞋带上。


而远在地球的控制中心,就像扔出一架纸飞机,对一切意外都无法控制。


控制个屁,这些协议还有流程

只是让你们看起来能控制住局面

事实上你们只是一群摆弄模型的小孩

你们什么都控制不了



迈出“伟大的一步”之前,大量的金钱、技术投入,却先造成一次次的意外事故,先破碎掉了一个个家庭。


现在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为什么要去月球?”


《第一人》用回避的姿态,写下的答案并不“正确”。


历史你都看在眼里——一切的起源都是大国竞争。


冷战与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让两国之间各自畅想着至高无上的唯一地位。


谁跑得更远?谁跑得更快?成了意识形态上的先进象征。


别提科学探索精神了,“阿波罗计划”的战略意义,甚至都没有高过它在紧张时局下的政治意义。


付出大量税金和生命,换来的只是国家的虚名。



相比苏联的太空技术,当年起步较晚的美国其实处于落后位置。


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在这场赛跑中屡次吃败仗的美国,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狠目标。


肯尼迪总统大笔一挥:


“1970年前,必须赶超苏联,完成登月。”


“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紧张启动。


他们把对手定为前苏联,而不是那片充满危机与未知的宇宙。


他们的方向是星辰大海,眼神却死死瞄着隔壁家的讨厌邻居。


我们之前的项目根本竞争不过

所以我们孤注一掷在这个项目里



1958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


短短11年间,美国人想靠跑,学会飞。


项目负责人两块黑板,一支粉笔,为宇航员们立下了军令状。


我们要到这里



当我们穿过这场政治大戏回头看,我们会说“阿波罗11号”只是一场冲动的冒险吗?


不,它当然是一次伟大的冒险。


可“伟大”这个词,到底该给谁?


说了半天,Sir都没提到主角。


但前提是,给你30秒把上面说的那些暂时忘掉,能做到吗?


好,Sir就当你点头了。


故事是这样的:


男主是一名冷脸工作狂。


平日沉默寡言,再难的case都会沉着应对,不抱怨领导,也不抱怨甲方。


可能因为,他也是一位幸福的父亲。


只有在家人面前,特别是女儿凯伦面前,他才会露出毫无防备的微笑。



家庭、事业双丰收。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过一辈子,直到......他收到女儿的诊断书。


脑瘤,恶性。


寻医问药无果,女儿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


面对妻子和儿子,他的脸上再难挂起笑容。



一个伤心透顶的人,需要的不见得是关怀。


他只想逃避,方式有两种,一个是麻醉,一个是远行。


一个听起来近乎疯狂的“大项目”,刚好满足了这两个要求,他甚至没有太顾及家人的感受,就报了名。


这场远行,是人类能去到的最远的远方。


可他不是去找星辰大海,因为心里的星辰大海已经灰飞烟灭。


于是,他拒绝朋友的安慰,拒绝家人的陪伴,一心筹备登月。


像是一个望着月亮的疯子(Lunatic)。



在电影一层层剥下理想、荣誉、信仰的旗帜之后。


剩下的,只是这样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一个失魂落魄的男人。


《第一人》毫不留情,把英雄从神坛上拽下来,还原成一个脆弱的普通人


主人公尼尔·阿姆斯特朗


他会疯魔。


抛下妻子孩子,他孤独地在一次次危险难熬的训练中硬撑着。


但心中的郁结仍然无法摆脱。



他也会恐惧。


通过电话得知飞船测试出现事故,三名宇航员葬身火海,他冷静地听从上级的安排。


一低头,他看见手中握着的高脚杯,被硬生生握碎了。



他还会犹豫。


当计划出现问题,他没办法向上级表达真实的想法,只能在铁罐子中等待指令。


我想跟他们争辩一下,让我们回去的决定

但我做不到



使命需要偏执,这个男人也自带偏执。


但后一种偏执的出发点,并不吻合全盘计划的“正确性”。


当美国人在月球上竖起了一面旗。


地球人便知道,它代表着国家的胜利,代表着信仰和荣誉。


当地面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在权力中心的人们便知道,大国势力的天平,已经如他们期望那样,发生了大逆转。


个人的一小步,政治的一大步。


宇宙的一小步,地球的一大步。


面对川普以及其他人的质疑,导演达米恩·查泽雷说,这当然不是出于什么政治暗示。


甚至,他根本不care暗示。


他让阿姆斯特朗走下神坛的同时,也让一个超级大国走下了神坛。


伟大这个词,到底该给谁?


阿姆斯特朗在终于登月的一刻,一定没有思考这个问题。


他只是独自面对环形山,把一串手链丢在了巨坑里——那是女儿的遗物。


在黑暗的宇宙中,在冷寂的月球上。


那一刻他心中的孤独,终于成了世上最大的汪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哥谭镇民兵排长


阅读8963
国家 
举报0
关注Sir电影微信号:dushe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Sir电影

微信号:dushe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