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Alpha | “真正的市场底部还未到来”,这一次他又说对了

作者: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公众号
分享到:

12-09

回顾2018,可以说是国际经济形势尤为复杂的一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对“逆全球化”的趋势忧虑升温。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对于股市的信心更是降至冰点,这也直接导致消费投资难以受到有效提振。

洪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早在今年年中,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先生曾发表《何处是底?》一文,预测到真正的市场底部还未到来,并提出投资者应坚持等待以后更好的买点,避开因为流动性短缺而产生的、防不胜防的抛售。在市场共识的一片“抄底”之声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12月15日即将由华尔街见闻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联合举办的「Alpha峰会2018」上,洪灏先生又将再度登台。面对2018全年的经济走势,他又将给投资者们带来怎样的启迪与思考呢?不如让我们先做一番准备,回顾过去一年他的精彩语录吧!


立即扫码参与「Alpha峰会」


怎么看中国市场


• 中国经济没有总量问题,主要是结构产生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降准没有办法解决结构问题。到了明年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大的减税、更大的针对中小企业这些中国具有活力的企业更多减税的效应,更多的补助、更多的支持,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我们走出三年周期低谷给各位再次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 中国债务问题的本质在于资源配置失效,是中国经济深层次体制和结构问题的体现。中国将采用一贯的循序渐进式的方法来解决债务问题,去杠杆之路也很漫长,风险不会被这么快化解。

• 从过去2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周期的长期趋势是向下的,每个周期的高点和低点都在不断地下降。这个长期的下行趋势其实不难理解:中国巨大的投资规模,以及快速增加的杠杆压抑了新投资的边际回报,限制了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有效投资的空间。



• 货币政策的浇灌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长期挑战。贫富差距的日益悬殊越来越多地限制了社会底层改变际遇的上升通道。

• 在刚兑渐渐被打破之际,房地产已是为数不多的、仍然能够刚性兑付的资产类别之一。房地产行业显然尾大不掉、大而不倒。这种信念将驱使更多渴望改善生活的普罗大众继续下注于房地产,暂时延迟了那难以逃脱的泡沫的宿命。

• 中国股市并非始终是一种包容性致富的投资追求。股市的目的,并非总是通过参与上市公司的增长,让普罗大众都有创造财富的机会。相反,中国股市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富人收割穷人,有闲阶层收割无闲,局内人收割局外人。



中美贸易战将何去何从?


• 中美经济存在明确的短周期。中国3年短周期正快速陷入最后减速阶段。而美国3.5年周期正向拐点飙升,随后将下行。重大事件和市场动荡将现。如这些事件标志着11年中周期的结束,则全球衰退;如仅是一个7年中周期的中继,则动荡后重生。

• 如果贸易战争端升级,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近已经达到顶峰,并将提升通胀压力。如果这种最坏的情况发生,所有的投资都将功亏一篑。



• 从整体上看,特朗普政府的做法遏制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不利于各方的发展,并且增加了主要国家的市场风险。

• 历史经验似乎预示着这次中美贸易争端很难很快无害地结束,但是最终应该会产生一个共赢的结果。


市场究竟有无投资规律可循?


• 要跟市场理念反着做,因为人的本能是随大流,觉得安全,但是价值投资是最反人性的投资,正因如此,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 乐观的市场情绪暗示短期内交易应谨慎。

• 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寻找拐点。掌握周期高峰和低谷的时机意味着交易时的盈利或损失。

 


• 经济潮起潮落。每隔几年,中美经济的短周期就交织在一起,市场大幅波动。周期运行到底部时带来混乱和停滞,但也孕育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对周期运行过度干预的逆周期政策,往往只是多此一举,更可能是倒行逆施。

• 风险总是来自于认知的不足。随着创新加速,迅速超越了认知提高的速度,风险也随之而生。两者的平衡总是动态的。监管被动适应。


▼Alpha峰会完整嘉宾阵容请见下图


贸易战悬而未决,央行参事、

前驻美参赞怎样判断形势?


英国退欧一波三折,

从欧洲视角如何看待全球经济趋势?


放下失落二十年,

日本经济学家如何预言中美商贸前景?


试问“何处是底”?

券商首席、私募大佬再续何等篇章?


楼&股最热双市,FICC崛起,

还是全球资产配置的时代?


剧院式演讲+分论坛+商学院氛围,

锁定来年Alpha机遇!


更多热门金融投资话题

尽在华尔街见闻年终巨献「Alpha峰会」


立即扫码了解详情

阅读8755
举报0
关注华尔街见闻微信号:wallstreet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华尔街见闻

微信号:wallstreet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