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4岁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不懂拒绝的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作者:洞见 来源:洞见 公众号
分享到:

12-10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阿球

来源:易简读书(ID: yijiandushu)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看完我整个人的脊背都有点发凉:

一名24岁的男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两次留级,母亲不放心他,远道而来陪读。

没想到,11月22日,男生与前来接自己的母亲发生冲突,直接拿刀捅死了她。

可悲的是,周围的邻居听到了打斗声和哀嚎声,却唯独没有听到母亲的求救声。

母亲为何没有呼救?

我去查找了关于这件事情的报道,却发现真相比我想象的更残忍。


01

这位当事人的母亲有多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儿子已经24岁了,按照法律法规,他是个成年人了。

因为有心理问题导致长期挂科,请假,这个孩子被迫留了两级。

母亲放心不过,撇下年仅8岁的女儿,从老家赶过来,租房陪读。

为了照顾儿子方便,母亲还在小区附近的超市找了一份工作。

据这位母亲在超市工作的同事说,在事发当天,她还和同事交谈的很开心,没想到仅仅过了15分钟,在离自己工作不远的路口,她被迎面碰上的儿子挥刀相向,活活被刺死。

有人说,可能是孩子有心理问题,才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以至于捅死自己的母亲。

但事情的结果却是,这个孩子认知能力正常,虽患有抑郁症,但没有严重到精神分裂乃至认不得人。

也就是说,他是在知道对方是自己母亲的情况下,先对自己的母亲进行了殴打,最后选择拿着刀子向母亲捅去。

然而,最令我痛心不是这点,而是儿子挥刀砍来的一刹那,母亲却没有呼救。

我不知道这个母亲死前在想什么——

可能这位母亲至死也想不到,拿刀捅死自己的,竟然是她的亲生儿子;

可能这位母亲在死前那一刻,至死想要保护的,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是怎样的一种爱,让她在临死前,仍然放弃了最后一次求生机会?

可能大家会说这是母爱,但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母爱了,而是比母爱可怕一万倍的溺爱。

而溺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更能毁掉一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的一生。


02

前段时间,乐清滴滴杀人案震惊全国,作案人钟某,成为了全民讨伐的对象。

但鲜少有人知道,钟某变得自私无情、无法无天,与他父母的教育有着脱不了的干系。

人渣不需要马赛克

27岁的钟某是家中独子,他的父母宠爱他宠爱到了什么地步呢?

夫妻俩每个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但每个月的大半工资,都交给了儿子去挥霍。

钟某要赌博,他们就拿钱给他去赌博;

钟某要喝酒,他们就拿钱给他去喝酒;

钟某要泡妞,他们也拿钱让他去泡妞。

钟某每一次的伸手,父母基本上没有拒绝过。

钟某初中读的不爽,辍学,父母没有阻拦,他们觉得儿子开心就好。

钟某辍学后在很多地方打工,每呆一个地方,不出几个月就要辞职,理由是受不了约束。

后来他提出想开奶茶店,父母又将自己辛苦存下的十几万元给了他。

奶茶店倒闭后,钟某去了浙江温州,向父母提出要开滴滴。

父母仍旧没有阻拦,出钱给儿子买了一辆车。

涉事车辆

只要儿子想要什么,都尽可能的满足他想要的一切。

于是,被宠坏了的钟某,脑海里便形成了一个意识:这个世界,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

得不到的,就要毁掉。

于是,钟某在开顺风车的途中,残忍的向手无缚鸡之力的赵某进行了先抢劫后强奸最后杀害的举动。

事发现场

两个家庭从此破灭了——

钟某的父母也许没有想过,自己紧衣缩食,也要让孩子活得光鲜亮丽——可结果呢?

结果是,自己不仅失去了儿子,还要一辈子背负杀人犯父母的骂名。

宋朝思想家朱熹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父母一味的付出换来的不是钟某的感恩,而是他更大的贪婪。

最后因贪婪的无限释放,使钟某良知泯灭,最终变成一个遗臭万年的杀人犯。

从一个无知少年成长为一个杀人犯,钟某父母的教育方式给大众上了一堂血淋淋的课:

一味娇惯与放纵孩子,后果不是你轻易就能承担的起的。


03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

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面的两个男生故意触摸了安医生的臀部,安医生让他们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安医生老公气不过便从过去讲男生的头按到了水里。

之后,男生的家属冲到更衣室殴打了安医生,双方最后报警,安医生的老公当场给男生道歉。

但男生的家长并没有就此罢休,第二天,家长就闹到了安医生和她老公的单位去,还让领导开除安医生。

就在安医生寝食难安之时,男生家长竟在网络上散发谣言,将舆论导向安医生。

漫天的网络暴力席卷了这个原本无辜的家庭。三日后,安医生不堪其辱,在车内服药自杀,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这件事情令人不胜唏嘘,也值得我们去好好深思——因为整件事情的导火索,其实就差一句“对不起”!

如果在当时,男孩的家长在得知男孩对安医生做出了那样的举动后,能责令男孩道歉,这件事情便不会有如此的结局。

可男孩的家长竟然一味的袒护孩子,不仅殴打对方为孩子出气,还利用网络暴力对安医生一家进行舆论伤害。

只能说,这个家长自身的言行本就漏洞百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又没有教给他们好的习惯,孩子出错了又一味包庇,最终导致了这起谁都不愿看到的悲剧。

然而,类似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家长,在网上一搜一大把:

迪士尼8岁男孩摸臀一事

安徽淮北某小学男生谎称被打一事

这样的家长以为,百般的袒护孩子就是爱。

但这样的袒护,不仅不会把孩子往好的轨道上引,反而让他们离监狱越来越近。


04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吾圭的电影《红手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普通工薪族前原昭夫,一天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己读初中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小女孩。

他本想让十五岁的儿子去警察局自首,但是迫于妻子八重子的压力而放弃。

于是,为了帮儿子脱罪,他顶着内心的恐惧和良心的压力,转移尸体到银杏公园的洗手间,并且设计骗局,销毁家里跟小女孩被杀有关的任何罪证。

在无法躲开警察质疑的时候,他又嫁祸给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给儿子寻找替罪羊。

最后时刻,他因良知未泯及母亲前原昭惠对自己爱的呼唤下,最终坦白了事实真相。

这个故事最动人心弦的,是对两个母亲的描写——前原昭夫的妻子八重子和前原昭夫的母亲昭惠。

面对她们各自犯错误的儿子,这两位母亲使用了不同的两种做法:

八重子一味地占有和溺爱儿子,甚至在得知儿子杀人后,以为了儿子的前途作为托辞,千方百计阻挠丈夫报警,她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在拯救自己的儿子。

相反,昭惠并没有如同昭夫期望的那样“牺牲自己来救孙子”,而是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儿子悬崖勒马,勇敢面对错误。

显然,八重子错了,错在她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她所谓的对儿子的爱不仅使儿子成为一个自我封闭、残忍的杀人凶手,还使之成为了一个不思悔改的社会败类。

而昭惠的儿子,昭夫在母亲苦心的暗示下,最后时刻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虽然这过程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知名新媒体作家Jenny乔说过一句话: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困惑,爱得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爱得多了又变成了溺爱。

我非常赞同。

这是不少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都容易面临的难题——爱孩子太多,怕宠坏;让孩子过于独立,又怕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

那么,如何去把控好教育孩子的这个度呢?


05

我认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孩子的品德教育便不会偏离轨道:

1. 提高自身。

作为父母,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长不要盲目追求短期教育目标,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2. 重视孩子习惯养成。

作家钱志亮曾在探讨孩子习惯问题上举过一个例子: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

这位学者出乎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幼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因为,孩子幼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习惯的培养,大多都是靠着父母的示范和引导。

孩子在家庭养成的行为习惯也往往伴随他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孩子成就人生的基石。

而孩子的好习惯,往往需要从很多个方面进行良好的引导:饮食习惯、社交习惯、阅读习惯、语言习惯......

比如,在公共场所就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便对异性做出不良动作,等等。

3. 赏罚分明。

父母在加强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交流的同时,对孩子也要赏罚分明。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长可以让孩子提出需求,然后去满足他们的心愿;

同样的,孩子做了过分的事情,不要想着一味包庇,过分袒护,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视事情的严重程度对孩子进行应有的教育。

最后,再回答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

我认为,爱孩子不是溺爱,而是在爱他们的同时,帮他指出错误,引领他们往更好的路上走。

古语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

没有江河堤岸的约束时,水便可肆意的破坏与吞噬生命。

作家我想静静有一段话说得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的人性发展之路架设河道,引导正确的走向,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即便他会叛逆,会迷茫,会失落,会埋怨,即便你不忍心。

但你要理解,这个过程只是他在探索人生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约束而形成的不适应。

如若没有这个河道,他就会在泛滥成灾中泯灭,永远失去流向江河湖海的机会。”

千万要记得:只有限制中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与诸位共勉。


家有女儿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女平台

女儿派(微信号:nverpai)

每一个女儿,都是爸妈眼中的稀世名花。

养得好一朝惊艳四座,养不好费心劳神。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女儿,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喜欢就为洞见点个赞哦↓↓

阅读8772
大学生 
举报0
关注洞见微信号:DJ0012398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洞见”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洞见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洞见

微信号:DJ00123987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