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经过你的世界,才明白生命之重

作者:央视新闻 来源:央视新闻 公众号
分享到:

12-11

在12·13国家公祭日前,读她的名——“百岁营养师查良锭读她被日本侵华战争改写的一生,读她对健康中国的百年坚守与期冀。以此,向所有照亮过苦难身心的百年仁医,致敬






你常感叹世俗强大,

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的念头——

可不一样的结局,

就蕴藏在一次次凌驾于世俗的选择中

正是这些选择的总和,

决定了不凡的一生。



▲ 查良锭(前排右一)在南开女中

查良锭祖籍浙江海宁,

1916年生于天津。

查氏,600年江南望族,

22代良字辈获誉“中国现代史缩影”。

不愿做一个“看看闲书、

记记账就行”的大家闺秀,

查良锭选择苦读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为查家第一个争取上学的女孩,

她考入南开女中,因出类拔萃,

1935年又被保送进南开大学化学系。

 


▲ 日军蓄意把南开大学炸成瓦砾场

生逢乱世,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替百姓负重前行的守军,

一批接一批倒下……

1937年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亲眼目睹母校被炸毁的查良锭

又恨又惊立刻大病一场

 

 

▲查良锭的燕京大学毕业照

等她痊愈后,南开大学已迁往昆明,

无奈,只得流转到北京的燕京大学。

因身体抱恙无法继续学习钟爱的化学,

查良锭遂转学家政系营养专业

家国羸弱遭人欺

浮萍之身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患病的经历中,

她体会到营养之于康复的重要。

 

 

▲ 刚参加工作的查良锭

毕业后,又遇太平洋战争爆发,

査良锭实习的北京协和医院

被迫关停,何去何从?

选择离院自学,

辗转在其他医院做营养师,

创建新的营养科。

待抗战胜利,协和医院复院,

査良锭的职业生涯才落定。

 

 

▲ 查良锭在协和营养科办公室

如果一生只为一事来,

那么,查老的一生

都在病房与病床间穿行。

临床营养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专门学科

査良锭付出了毕生心血

她协助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奠基人之一周璿

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膳食体系

制定了各种营养工作制度

以保证供应的膳食符合治疗的需要,

相当多的内容沿用至今。

高处着眼,于细微处入手,

患者的营养治疗,

每个环节她都不放过。


 

▲ 查良锭与丈夫沈同(沈同 1911-199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想要的人生,自己奋斗争取,

学业如此,爱情亦如此。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

的年代,她选择冲破羁绊,

与清华才俊沈同自由恋爱结婚,

婚礼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

校长梅贻琦为证婚人。

如今,送走青丝,送走挚爱,

满是鹤发的查老每想到此,总感慨:

如果不是自己解放自己

还不知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协和医院营养科旧称饮食部

她的家安在北京大学内,

工作的协和医院在东城区。

按那时的交通状况,两处相隔遥远,

于是数十年如一日,

査良锭就住在医院集体宿舍,

节假日自告奋勇值班的总是她。

她无暇顾及的四个孩子,

均由婆婆带大,查老自嘲:

“协和就是我的家,

我自己家反倒变成了一个客栈。”


 

后排左三为查良锭 前排中为周璿 

每逢得到院内外“终身成就奖”时,

查老总说,协和营养科的建立

是前辈的功劳,自己不过是守业者。

她给自己戴了一个头衔

百岁的老营养师

其他头衔都不属于我,

给我,我也承受不起。”

 

 

如今的她笑称自己是“外星人”,

跟不上时代了,

可“万变不离其宗”,

她会严肃地提点后继者

有两个宗旨不能忘:

一、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不能变。

二、为了对病人负责,营养科是医技科室的性质不能变,绝不能变成一个大食堂,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

执念因热爱而生,

这就是一位老专家

对健康中国的百年坚守与期冀。

 

 

▲ 查良锭在做数独游戏

时光仁慈,

绕过这位102岁的清雅智者流逝。

查老虽然清瘦,但身体依旧健康。

平时不吃任何保健品,即使生病

也不随便吃药。她主张膳食平衡,

“什么都吃,什么都别多吃”。

7点半准时就寝,

作息既有规律又顺其自然。

现在玩数独、背诗词,乐此不疲,

查老说她的记忆力似乎“返老还童”了,

现在背诵古诗,只要一两遍就记住了。

 

 

对物质索取淡然,

单纯的追求和幸福,

造就了一代豁达的营养学大师。

她的人生智慧化于心现于形:

“傻干一辈子,心中感淡然;

忠实一辈子,心中感坦然;

助人一辈子,心中感安然;

幸福一辈子,心中感慰然!”



▲视频-对话百岁查良锭 




 致敬 百年仁医

“我知道有一天

将有别人念你们的名字,

在一片黄沙飞扬的乡村小路上,

或是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岭间,

将有人以感恩的嘴唇,

默念你们的名字。

 




张孝骞

中国现代胃肠病学创始人

“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

我们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上世纪50年代,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化专科。直到89岁,他依旧拄着拐杖去诊治病人。






林巧稚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

“最爱听的声音,

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她提出和主持了大规模的子宫颈癌普查普治,一生亲手迎接五万多名新生儿,虽终身未婚却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曾宪九

中国现代基本外科重要奠基人

“研究课题要从临床中来

他创办我国首个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被誉为“世界外科学界的一盏明灯”。直到今天,中国现代基本外科依旧沿着他设计的框架发展前行。





裘法祖

“中国外科之父”

“我有三位母亲,

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

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

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上世纪50年代,他开展一系列当时国内没人敢做的复杂手术,为上百万患者开辟生命之路,其刀法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他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受教于他的学子中一大批已成为中国医学外科界的骨干。





吴孟超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我的时间不多了,

必须争分夺秒。

从医至今75年,吴孟超和他的手术刀,改变了一万六千多位患者的余生。长年累月,他的右手食指已畸变,成了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如今中国肝胆外科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





屠呦呦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她和团队调查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开创性地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她自己带头试服。





王振义

血液病专家

“留给后世一个名字有什么用,

要留就留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带领团队奋斗八年,确立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为救更多的人,他并未申请专利,一盒药仅290元且已纳入医保。






刘彤华

病理学家

“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

绝不能轻易下诊断。

从业60余年,她签阅过的片子、报告多达30万份。她的诊断被誉为“全国病理诊断的金标准”。





王忠诚

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创始人之一

“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

他培养了全国近1/3的神经外科医师,将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30年。他承受大量射线侵害,曾六患肺炎、两度胸积水,却始终不悔。





侯云德

“中国干扰素之父”

吐尽腹中丝,愿作春蚕卒。

SARS、甲流、埃博拉......他与病毒斗争了一生,奠定我国分子病毒学基础,成功应对近十年历次重大疫情。






卢世璧

“我国骨科泰斗

“我愿成为人民生命的托付

他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人工关节,给骨关节患者带来希望。曾年近八旬四赴地震灾区,救治汶川地震伤员。自己的手指关节因多年在X光下做手术而严重变形。




点击「写留言」分享

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仁医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王兴栋

撰文/王若璐 马玮璐 王璐

阅读9312
举报0
关注央视新闻微信号:cctvnewscenter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新闻

微信号:cctvnewscenter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