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听说喜欢小便池、麻将、街头小广告的人,品位都不会太差

作者:良仓 来源:良仓 公众号
分享到:

12-12


1917年6月,下午4点50分,一个斯文的法国人沿着第五大道走向118号,很快一个产自英国、价值几法郎的新鲜玩意进入了他的视线。想都没想,他结完账,抱着小便池回了家——很快,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收到了这样一件参展作品:一个签有“R.Mutt 1917”的小便池。


意料之中的是,“小便池”被拒了,但这位名叫杜尚的艺术家却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艺术界即将卷起风浪。



无论是小便池、旧轮胎,还是矿泉水瓶,其实送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给西装革履、高谈阔论、满身优越的艺术家一个足已毁掉他们三观的理念——艺术没有绝对的权威和经典,一切皆可反叛与颠覆。它并不一定非得要高高在上,它可以是任何事物或任何形式,它可以足够简单,甚至是生活物品本身,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玩法。



 “艺术也可以是玩儿出来的” 


▲ Photo Credit: Hugo Tillman


许仲敏也并不相信艺术只能发生在精英空间,或者所谓的艺术圈。作为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作品的华人艺术家,他相信,艺术的根就扎扎实实地种在生活里。关注每一个平凡生命与周遭环境的关联,是许仲敏几十年来不变的创作主题


▲ 许仲敏《转山 No.2》,机械装置,Φ260cm(w) x 160cm(h) ,玻璃钢、亚克力、频闪灯、机械传动,2006年。在这件作品中,光的闪耀配合着机械的运动,一个个运动着的树脂人形、婴儿和骨架,围绕着圆圈不断循环走动、或垂直向上爬行,就像一种高度概括式的隐喻。


年少时期并未受到太多约束的许仲敏,顺理成章地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攻读版画专业,闲暇时间除了和朋友们一起“玩儿”,他也喜欢读读哲学。而一次入藏的经验,让他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生命之重”。


许仲敏《转山 No.2》(局部),机械装置,Φ260cm(w) x 160cm(h) ,玻璃钢、亚克力、频闪灯、机械传动,2006年


在藏区某个偏僻村庄,许仲敏一直爬到山顶,就是为了看一看传说中的佛教徒转山。那是一个看上去很标准的圆,在一个个轮回中,如蝼蚁般渺小的信徒,三步一拜,等身丈量。他们虔诚的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才可以洗清一生罪孽荣登极乐。时间、生命、轮回,这三个关键词拥挤地住进了许仲敏的心房。


▲ 许仲敏《梯》,机械装置,390cm(w) x 390(w) x 265cm(h),不锈钢、玻璃钢、LED、机械传动,2010年。观看《梯》的唯一方式,不断向上爬行,直达山顶,然后向下望。


毕业以后,许仲敏成为了一名北漂,那时候虽然囊中羞涩但并不觉得贫穷,住在西三环外的农村,偶尔在新疆餐馆点一份拉条子,他就能很开心。那时候的冬天也不觉得冷,为了参加一场party,许仲敏能够一口气从魏公村骑14公里自行车到长城饭店,party结束了,再骑回去。


▲ 许仲敏《梯》(局部),机械装置,390cm(w) x 390(w) x 265cm(h),不锈钢、玻璃钢、LED、机械传动,2010年


当然玩也教会了他很重要的东西,那种艰难或看似艰难的生存方式,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对于生命的猛烈冲击,矛盾又耀眼。


▲ 许仲敏《盒子系列 No.3》,机械装置,60cm(w) x 60cm (L) x 151cm(h),铁板、3DPLA、LED、镜面玻璃,机械传动,2016-2018年


1992年,许仲敏收拾行囊,把家搬到了伦敦。许多他如今广为人知的作品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在距离中国11993公里的另一个地方,他尝试从过往中抽离,再回望过去,当眼角慢慢长出了皱纹,渐渐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最重要的是,他依旧在聚会,有时在某个朋友的家,有时在郊外的采石场,和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在闲聊中总能碰撞出什么。同时,许仲敏也不再选择特定的某种表达方式,光、影像、绘画、机械、雕塑、材料都成为了他艺术魔法的一部分。



 “艺术只是观众的入口 

 如何到达目的地是各自的旅程” 


许仲敏创作艺术的材料,大多来自日常。


▲ 许仲敏《麻将屋》,机械装置,150cm(L) ×150cm(w) × 150cm(h),麻将牌、频闪灯、机械传动,2001年


2001年许仲敏的作品《麻将屋》在伦敦参展,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创作,几吨的麻将从中国运到伦敦,被他搭筑起一个个大型的立方体,人们只有通过一个小孔才能窥探到这个密闭空间里的景象。



为什么用麻将?不仅仅是因为他生长于四川。在从小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许仲敏认为麻将是一个神奇而神秘的载体。在私密的空间中,看似四个人都在玩同一个游戏,但其实大家除了看得清、把玩的了自己手上的牌,其他都在玩猜疑。



这感觉就像是暧昧时期的试探与猜测,太多的可能性包含在其中。透过麻将墙上的小孔,人们向内偷窥,隐约可见的极其精致的工笔春宫图,带来一种强烈的东方审美快感。


▲ “许仲敏同名个展”,白盒子艺术中心,北京, 2016年


最近的一次,让他倾注心血的是在白盒子艺术馆的同名个展——由一件件巨型机械装置组成的完整作品,一个许仲敏所理解的“人间乐园”平地而起。


▲ “许仲敏同名个展”,白盒子艺术中心,北京, 2016年


其中的一部分,许仲敏使用了大量的实验器材,编程过的发声装置会间歇性地发出40多种像呼吸一样的声响,每个单独的装置之间彼此关联,呈现的是一整个关于当下现实的荒诞。


▲ “许仲敏同名个展”,白盒子艺术中心,北京, 2016年


可以想象,让一整个空间的机械装置有序、复杂而精密多么困难,但对于许仲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这种对于精密设定的控制力,仿佛与生俱来。在许仲敏没有现成玩具的童年,一切手边的物件都可以成为他的玩具。他的父亲热爱摄影,有满满一盒的抽屉胶卷,他曾悄悄偷过来,先泡醋、再用胶带收尾连接,制成20多米的“电影胶片”,画了3个月,再用卷线的木筒做轴、掏个孔插个手电,变成了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的小电影,“放映的时候,一边卷一边说故事”,那时他只有7岁。



 “小广告为什么不能是艺术?” 


对于许仲敏而言,无论是玻璃、不锈钢,还是LED、亚克力……任何材料都能为其所用;无论是雕塑、影像、绘画,还是光与机械,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有可能在作品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合适是他反复提起的一个词,无论是烟火气十足的麻将,还是代表精密严谨的实验器材,只要能够合适地传递艺术家的思考,它们都可能成为艺术。



而最近,一个看起来与艺术毫不相干的存在,进入了许仲敏的视野——街头野蛮生长的小广告。尽管生活在“阴沟”里的小广告们一般黑体无排版,内容也很魔幻现实主义,要么讨债,要么求子,就像毁坏城市容颜的“通缉犯”,但有趣的是,这些“讨人厌”的“通缉犯”从未真正落网。



对于这些生猛的、求生欲很强的小广告,许仲敏一直觉得充满隐喻。这一次,他真的做了一个关于“小广告”的艺术作品,灵感源自于与他一拍即合,认为“好的设计不再贵”的科技品牌魅族。



对于魅族而言,同样是为了宣传,需要徒手张贴的街头小广告的生命力,甚至相比通过互联网推送的促销信息更顽强。



如果选择用设计和美学将其“重新定义”,是否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于是,魅族在街头小广告的基础上,采用了孟菲斯风格重新设计小广告,尝试让这一次的降价传播玩得大不同。



邀请许仲敏一起合作,正是因为艺术家与魅族的理念一拍即合——对生活中最平凡最不起眼的物体,完全可以用“重新定义”的方式,使之成为艺术品。草根文化经过再创造,也能变得更有趣、更现代,甚至有机会成为新的潮流。


给用户出众、非凡的体验,一直是魅族产品的精髓,它不仅仅是体现在手机的技术与设计,就连一次降价营销,也能玩儿成惊喜。



而许仲敏则把铺天盖地的、具有亚文化气质的“魅族再设计”降价小广告,请入一些大众刻板印象中“小广告”完全不可能出现的地方,比如古典画框与艺术装置。那种小广告与生俱来的生猛的、草根的求生欲,在每一个间隙中散发着能量,熠熠生辉。



无论是强行贴在公共区域或私人领地的小广告,或是通过互联网疯狂推送的强制性提醒,这一次有关小广告的艺术尝试,或许就能改变你对信息轰炸的不耐烦——小广告的存在有它背后的需要与供给,小广告即便粗糙、野蛮生长也能玩儿得很当代艺术,小广告的内容和设计,其实还有更多潜质去让人玩味。



相信这个宇宙的所有存在都有它有意思的一面,那么,谁说小广告就不能变身潮流元素?


阅读9053
麻将 广告 
举报0
关注良仓微信号:iliangc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良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良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良仓

微信号:iliangc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