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90后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谁在为消费升级买单? | 咪咕悦读汇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12-22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还有9天,2018就翻篇了。


可是,它给中国经济蒙上的这层迷雾,可以像翻日历那样快速散去吗?


小巴觉得有点难。


此刻的中国经济,或多或少地处于危机之中。


这一年里,楼市不景气、股市非理性下滑、P2P爆雷、中美贸易摩擦、投资圈遇冷、影视股泡沫、创业者资金吃紧…大家都普遍感到迷茫。


就连互联网大佬王兴也感慨: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


而2019年中国经济究竟会走向何方?


本期咪咕悦读汇,小巴为大家推荐王德培的《中国经济2019》,这本书聚焦中国经济的热点难点,从经济、贸易、金融、股市、房地产、税改等热点分析,全面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的走势,为你系统呈现中国经济的新起点、新机遇。

 


中国经济2019

(节选)

王德培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得太快”。昨天登堂入室的还是蒸蒸日上的消费升级,转眼人们就被“消费降级”这个词刷了屏。


“吃着涪陵榨菜,喝着啤酒二锅头,出门共享单车,购物拼多多,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成了消费降级的现实表现。



而榨菜、方便面企业上半年的高增长更被视为低级消费品反弹的佐证,如生产二锅头的顺鑫农业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72.33亿元,同比增长10.45%;


涪陵榨菜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81.89%;


康师傅集团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13.06亿元,同比增长86.59%,其中方便面销售额达111.34亿元,同比增长8.4%。拼多多的营业额更是在3年内实现了从0到2000亿元的突破。


相反,作为城市白领的标配、消费升级的代表,位于商圈旺铺的星巴克开始受到冷遇。


2018年7月底,星巴克发布的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同比下降7.6%,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是中国市场9年来的第一次下降。


不仅如此,连续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在2018年也一反常态,汽车销量增速明显回落,占据几乎半壁江山的SUV(城郊实用汽车)销量更是持续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8年3月以来,SUV的终端销量已连续5个月同比负增长,其中7月同比下降8.2%。


基于SUV的价格要比同档次的轿车贵的逻辑,其增速下滑,也被视为汽车消费降级的直观体现。有网友调侃道,“如何优雅地表达穷——消费降级”,“拼多多最大的功劳是让你看见3亿穷人”……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显示,“中国一半以上(55%)家庭零储蓄”——处于银行无存款、家中没闲钱状态。


从央行数据来看,从2018年2月开始,存款余额增速一直在9%以下,徘徊在40年来的谷底。更有甚者,90后贷款消费、“以贷养贷”成常态,90后的平均负债已达月收入的18.5倍。


关于“消费降级”的舆论铺天盖地,连官方也没法淡定了,原指望着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却被半路杀出的消费降级戳了心,以至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连忙站出来定调,“消费降级的说法是失之偏颇的”。


且不论官方的说服力如何,令人困惑的是,社会上又存在消费升级的种种表现。从“三驾马车”来看,经历投资和外贸驱动,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


2017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8%,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则高达78.5%。从消费结构上看,消费升级的标志之一服务消费在增加。


尽管2018年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8.8%,为2018年以来次低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为6.5%,创下了近年来新低;从2018年~7月累计增速看,名义与实际增幅分别为9.7%和8.06%,创下了2003年以来15年内的新低。


但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销售给个人、社会集团的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照此定义,居民消费中除餐饮外的服务性消费都未在该指标统计之列,因此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居民消费情况,尤其是居民服务消费的增长。


而这些服务消费(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服务、金融中介、保险及居民自有住房服务等)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逐日增加。以电影为例,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


再如旅游,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


以实物消费为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下滑,而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在增大,正折射出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实物消费下降而服务消费上升的特点,更能反映当前居民消费升级的现状和消费全貌。


此外,还有人认为消费降级正是消费升级的反证。


一些低价商品在以前处于散称、无品牌的混乱状态,但现在则呈现出品牌化趋势。比如喝散装白酒的改喝二锅头,吃杂牌咸菜的改吃涪陵榨菜,从用抹布改成使用厨房纸,就算名创优品,也是两元店的进阶版,又何来消费降级之说?


看似不同“等级”的消费品,对于不同收入群体的人而言,仍有可能是“升级”的标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支撑消费升级与导致消费降级的周期存在叠加,导致消费降级与升级的复合。就消费升级而言,一是中国进入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的阶段。


美、日、韩经验显示,消费升级总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消费以“吃穿”为代表的非耐用品为主,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


第二阶段,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消费逐渐升级到以房子和车子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在温饱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强调物质的贵重性;


第三阶段,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消费中耐用品消费增速有所放缓,服务消费开始占据主导作用,人们更加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和个性化;


而当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则进入第四消费时代,人们不再看中“占有”,消费需求进一步升华至精神上的富裕,认为把大量的金钱花在与人攀比的消费上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美好的时间”。



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9000美元,基本相当于美国1975年、日本1980年和韩国1990年的水平,当时,这些国家都迎来了消费需求的爆发和服务业占比的快速提高。以此为依据,中国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启消费大时代乃大势所趋。


就消费降级而言,主要与中国进入社会结构调整期有关,如老龄化、少子化、中产阶层塌陷等。


一是贫富差距加大制约中低端收入者的消费潜力。2003年至今,我国的基尼系数从未低于0.46,最近三年更是逐年增大,由2015年的0.462升至2017年的0.467,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不仅仅是收入差距,居民财富差距也与日俱增。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中国人均财富基尼系数已高达0.789,明显高于日本、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等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经济体。根据经济学有关理论,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中低收入者,而当过多财富掌握在较少人手中的状况愈演愈烈时,便会抑制整体居民的消费增加。


二是居高不下的居民杠杆率对消费造成挤压。根据社科院的测算,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债务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28%快速上升到2017年的49%。


其中,以个人购房贷款为主要力量的长期贷款成为居民部门债务增长的主要力量,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增购房贷款对新增居民负债的贡献率高达60%,这还不包括近年来大量居民短期信用贷款、消费贷款以“首付贷”的形式曲线进入房地产市场。


如此一来,居民债务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对居民消费增长带来“挤出效应”。


三是面临中产收入陷阱。数据显示,72%的年收入在20万~50万元的群体为25~40岁,而这个年龄段的中产阶层往往陷入“中产焦虑”,他们一方面接受新消费主义,另一方面却缺乏安全感,这种焦虑来自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生活压力。


由于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相较于小城市居民更容易产生焦虑,为了增强安全感和未来保障,他们热衷于储蓄、投资购房或投资子女教育,而当下生活的消费意愿不高。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复合,使得消费升级与降级之花同时盛开在中国。分阶段来看,大方向、主旋律是消费升级,消费降级只是“进二退一”中的“退一”。


横向来看,中国消费呈现分化态势。



一是区域与群体分化,展现出一线城市在消费降级,三四线城市在消费升级的状态。消费升级的这类群体可能是经济尚未独立的95后,尚未创造收入,却有充裕的零花钱,展现出惊人的消费力;也可能是被媒体“妖魔化”了的中国大妈,讲求性价比,也容易冲动消费;还有可能是二三线城市的职场新鲜人,收入可观、生活压力不大,愿意为体验付费。


二是财富与阶层分化形成消费的马太效应,高收入消费升级,低收入消费降级。


三是出现M型消费结构,即高性价比与奢侈化两极分化。一方面,人们追求高性价比产品,大量购买消耗品、一般商品和耐久消费品;但另一方面,人们愿意为建立在产品本身价值之上的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买单,支付昂贵的价钱购买艺术品和有设计感的一般生活用品。鉴于频频发生的逆消费升级现象,与其片面地用消费升级或降级描述这个时代,不如说它是消费分级。




更多内容

点击下图,直接阅读


吴晓波频道和咪咕阅读联合推出

——咪咕吴晓波悦读会

每日可收听《每天听见吴晓波》和50本图书

同时享咪咕阅读全站图书8折优惠

每月免费收听两节在线音频课程

点击下图立即订阅

阅读9353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