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车市“寒冬”急需的不是政策扶持,而是自我拯救!

作者:车早茶 来源:车早茶 公众号
分享到:

01-08

从2018年的年中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出现罕见的连续多月销量下滑,为了让全国汽车销量回到同比增长的正轨上,部分车企大佬与行业专家开始将注意力放到机动车购置税上,呼吁国家效仿之前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刺激汽车行业复苏带动整体回暖。

不过在不少车企的叫苦中,茶哥却还是发现了一丝“不和谐”的迹象:仍有车企的市场份额在扩大之中,也有车企的体量和利润都在上升。于是,茶哥便产生了以下疑问(为避免产生误会,此文将不会出现具体车企名称,请勿对号入座):

问题一:购置税减半或优惠政策真的是万试万灵的良药?

第一次出台购置税优惠政策是在2009年1月,当时推出1.6L以下(含1.6L)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随后在2011年取消该政策。在购置税减半实行的2009年和2010年,全国汽车销量分别上涨53.03%和33.10%。

第二次出台购置税优惠政策是在2015 年10 月 底,同样是针对1.6L以下(含1.6L)排量乘用车推出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该政策实行至到2016年底。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实行的2016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速为15.27%。

第三次关于购置税的政策变动便是在2017年,小排量购置税从2016年的5%提升到7.5%,并持续实施到2017年年底。2018年即恢复至购置税优惠政策出台之前的状态,按照10%来征收。在购置税按7.5%征收实行的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为1.39%。

总的来说,从购置税减半或“优惠”政策实行这几年的全国汽车销量数据来看,此类政策的实施推行对促进行业发展的刺激效果为递减状态。也就是说在2018年出现销量下滑时,国家就算再推出类似的购置税优惠政策,车市受到的刺激效果可能也会不及预期理想。

问题二:即使推出购置税减半政策,车市能够迎来增长吗?

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车市的办法虽然比较曲线救国,但是从销量数据中看,减税降费的确是政府用来拉动实体经济增长最快见效的杀手锏之一。但是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从历次的降税中可以看出,此类政策对车市的影响都在逐次降低,并且在政策退出后会有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发生:

第一次购置税刺激政策退出时为2011年,当年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远超现在,即便如此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却迅速的由2010年的33.10%跌至5.23%。

第二次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时就是2018年,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前11个月的同比增速为-2.77%。

以上的市场反应可能只是一种巧合,毕竟1.6L以下的家用车,购置税的下调也仅仅是数千元的金额。对于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来说,数千元的差距并不能成为促进其购车的直接诱因,很难对其购车选择产生本质影响。

也就是说面对目前的市场困境,若是像往常一般的购置税减半可能会很难刺激市场达到升温效果,也就意味着要达到目标,需要退推出的政策可能需要在更多的方面采取财政补贴,不过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一件好事,且不说会导致较大的财政压力,反而会让让一些由正常市场竞争,开始被边缘化落后车企继续苟延残喘,不适合车市健康的长久发展。

茶哥结语:

其实,用“寒冬”形容今年的汽车市场,还是有些贴切的。在冬天中,森林里自然会有一些弱小的植物会被抹去,但是存活下来的往往会在来年春天散发出更加耀眼的活力,整片森林也会更加生机盎然。

车市也是如此,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检验之下,不少车企由于自身的实力不足已经被边缘化,在2018年寒冬的检验下已经开始岌岌可危;如果在这时候,国家再次推出扶持性的拯救政策,这类车企还将会继续靠着政策补贴继续苟延残喘下去,这对于汽车制造业长远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虽然可能失去政策的扶持,这场“寒冬”会继续延续下去,但是为了我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目前市场缺乏的并不是政策,应该是各大车企的自我拯救,需要用真正的产品实力去打动消费者,做不到的车企就算就此消逝,它们淘汰所解放的落后产能以及资源会向优势企业集中,已将会让“春天”来得更加真切。

阅读9055
举报0
关注车早茶微信号:chezaoch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车早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车早茶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车早茶

微信号:chezaoch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