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纽约时报》评选出21世纪的25部最佳电影,凭什么它高居榜首?

作者:豆瓣电影 来源:豆瓣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1-14

本文作者:豆瓣@,青年作家、导演、影评人丨

首发公号:电影烂番茄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2017年时,《纽约时报》曾评选出了21世纪(截止当时)25部最佳电影


那次评选是集合了制片人、演员,还有脸书的影迷得出的最终结果。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是报纸中的报纸,在纸媒时代,它是读者心目中的神,是传媒人眼中的北斗星。



长期以来,纽约时报》的影评是北美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我看过一些时报风格的影评,老实说,并不是大众可以轻易接受的。



时报的影评有两大特点:


一、以电影为引子,拿电影说事。


以《华尔街之狼》的一篇影评为例,影评人恨不得把整个华尔街的资本运作规则,金融掮客厚黑投机的故事都展示给读者,这部分的权重远大于影片本身的内容。


二、绝不剧透


这样的文章和《纽约时报》的读者群有关,时报的读者多中产阶级、政府公务员、高级知识分子。

这些人,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喜欢深度报道,知识格局越大越能和他们产生碰撞,从而获得更深的阅读快感。




所以这次的25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我们来看看这次评选的前三名:


No.3是常年排在经典励志电影前10位的《百万美元宝贝》


No.2的是日本电影大师宫崎骏《千与千寻》


这两部电影大家都很熟了,由于他们通俗,故事性强,观众基础很厚。

排名第一的电影则是美国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拍摄于2007年的影片——


血色将至


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编剧: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 厄普顿·辛克莱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保罗·达诺 / 凯文·J·奥康纳 / 巴里·德尔·舍曼 / 狄龙·弗雷泽尔

上映日期: 2007-12-26(美国)


《血色将至》有21世纪的《公民凯恩》之称(《公民凯恩》在太多的20世纪电影榜单中评为影史第一

美国著名电影媒体
《indieWIRE》(北美著名电影媒体)曾把它列入“2007年度十大佳片”之首。

豆瓣评分
8.1


曾获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双料大奖。

很多人认为当年它没有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电影完全是因为它的题材:


反美国精神!反宗教!!!


它义无反顾地挑战美国主流价值的底线,将美国梦砸个稀碎,这样的破坏力使它错过了奥斯卡。


这样一个怪胎凭什么能成为21世纪最佳,请听我细细道来。

故事的
男主丹尼尔普莱恩惟尤(简称丹)是一个满脸胡渣、浑身泥土的粗犷男人。

他在德州荒漠的井下寻找银矿


运气很好,在荒无一人的大漠油井中他摔断了腿


目睹同伴被砸死在井下。


养子在事故中变成聋哑儿


擎天火海中,他第一个冲到前面。


你以为他的脸上一定是大写的忧伤

错!!!

看这画面,他的眼神简直是一首
赞美诗

就像米开朗基罗在欣赏缪斯



所以。

他看到的喷发中的黑色物质是20世纪最昂贵的液体:
石油

发财喽!!!



这是喷发中的黑色金子!

男主第一次开口说话出现在
14分33秒,之前他的所有“台词”都是在矿井下的挣扎喘息

有了钱,他才有了开口说话的权利

这时,他已初具油矿主的派头。

(导演用大特写来突显演员的表情,并暗示他此时的身份和地位)


他向人介绍:

每天,那口油井的出油量是2000桶,每周可以带来5000美金的收入。

随后,他介绍了站在身后的儿子兼合伙人H.W(也就是那个被砸死同伴的儿子),这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面孔。


他的油矿看来有非常人性化的“运营模式”,他说每一位员工都由他直接管理,他认识每一位员工。


演讲效果很好,当天晚上就有个年轻小伙跑来向他卖情报。

在小伙子的故乡——遥远的小波士顿,那里的石油已经多到冒出地表,并且地价便宜。


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在那里买地了。

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来到小镇的父子二人以打鸟的名义到处找石油

石油果然多到
渗出地表


他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游说(大致内容和14分33秒并无二致)

他买下了这里所有能买下的地,一代
石油大亨就这么诞生了


看得人血脉贲张,多好的励志故事啊


先别急,转折来了。

最初买地时,他告诉当地百姓是为了和儿子有一片猎鸟的天堂。

以此获得便宜的地价。

他自称家庭观念很重,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儿子。

但是,当儿子在一场意外中致聋哑后,他无情的抛下了他


他收养儿子的原因,是为了“买地时,有张俏脸蛋,诓人容易些”。


他“把每一个工人当家人”,但是当工人死在井下时。

他根本叫不出工人的名字


他得意地告诉传教士他的“抽水效应”!


他利用隔壁的地,将那片没买来的地下面的油抽干了!


而这片地的主人居然几十年毫不知情

这个伪君子前后所做的一切在电影中都有鲜明对照,看后让人倒吸口冷气

许多观众出现了
男主恐惧症,你完全无法判断他什么时候开始了下一个阴谋。

阴险狡诈的人也有对手——这个面如天使却更为虚伪
传教士



从丹来到波士顿小镇,两个人的斗争从没停止过。

丹看上了传教士的地,想低价买入,装作不知道地里有石油。


传教士一眼看穿了他的把戏,把地价从3700美元抬到10000美元


理由是为了教堂


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一段相互利用,相互恨到牙痒的日子。

开矿仪式前,传教士想要在众人面前秀下自己,他和丹商量:

是的,我会走上来,然后你就说......
他是这片大山的爱子,照料着主的子民



可是,在丹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当地的小女孩之后,他根本没鸟传教士


并且速度抢了传教士的台词:

阿门


传教士的脸上当然是大写的尴尬



之后,两个人的过招演变得又狠又绝,令人喷血。

当有村民以去教会赎罪来交换土地时。

丹毫不犹豫的就去讨了传教士
一顿暴揍


这是一报还一报。

(传教士曾抱怨男主没有信主,所以有人死亡在情理之中,男主把传教士一顿暴揍)


被虐完后,丹顾不上自怜,马上
面带笑容

因为他知道,他要
修管线的地到手了。


电影曾多次铺垫,他是如何憎恶教会,可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基督成为他的救世主。

他在一向憎恨的大教堂里忏悔道:


我把自己的亲儿子丢在一边!主啊,请赐给我圣血。驱走我体内的恶魔。



当然,这次的面,他最终还是了回来。

当传教士遭遇经济危机,上门来求助时,他让传教士说出那句:


我是一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


他竟然还要传教士“用令人信服的语气说出来,用你布道的口气说!”


连续重复八遍传教士彻底崩溃


这简直是对宗教的一次诅咒。


传教士一分钱都没有得到,反而死在了男主的保龄球下



其实,丹和传教士同是一类人


一个是魔鬼,一个是戴着面具的魔鬼

(这组两人脸被石油和泥土覆盖的镜头暗示着两个人都是说谎者)


他恨传教士,更恨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敌人的身上看到的正是另一个自己

传教士和油矿主都是美国人的代表,前者代表宗教,后者是新一代“宗教”代表
——金钱


(男主最后说出,他才是上帝的使者,意为金钱是新时代的宗教)


当电影中传教士承认宗教是迷信的产物时,相信很多观众有终于有人敢说真话的快感!

我非常尊敬宗教,但反感那些以宗教之名的恶行。

油矿主代表的是新一代的宗教狂热分子——金钱信徒。

(跪在十字架前面,只是获得资本的手段)


但是,获得金钱并不能掩饰他心灵的空虚,当有一个自称是他同父异母弟弟的男人到来时,他立刻向这个男人张开双臂。

这是整个故事中,这个老狐狸唯一不谨慎的地方。


强烈的孤独感使他对“兄弟”产生了依赖,他立刻将自己内心的挫败、懊恼、无望和盘托出。


然而很快,他发现这个慕名而来的“亲人”其实只是个贪图钱财的冒牌货


他怒不可遏,开枪打碎了他的脑壳并把尸体埋葬在森林深处,那坑里除了泥土,还有渗出地面的石油。



整部戏中,他没有爱心、得不到亲情、更没有爱情

唯一和
异性的接触是和教堂中的老妇和孩子。


他是一个纯粹的孤独者,冷漠的不像人类。


除了上帝和魔鬼外,他是唯一一个不需要朋友的生物。


这部片的片名来源于《出埃及记》的第7章第19行:

埃及到处都是
血色将至的景象,即使是木制或石头容器也不例外

所以,《纽约时报》评价这部电影描述的并非
美国梦,而是美国梦魇


观众将随着影片进入烈火熊熊的地狱,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腾和诅咒



影片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史诗,它是美国西部开发史乃至建国史的缩影。

更是凝聚着每一个个人、实体和国家迅速崛起又迅速瓦解的
饱尝代价的灵魂蜕变史的缩影。


石油被采光了,传教士都变成了利益熏心之徒。

人的精神世界正在遭受着与自然生态相似的危机。


影片长达158分钟,但毫不拖沓,叙事干脆、利落。


很难相信拍摄《血色将至》时,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只有37岁。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右)与艾米·亚当斯在《大师》的拍摄间隙


他崇拜库布里克,拍摄本片时,他坦言自己就像是被一只巨大的“库布里克之手”攫住了灵魂。


那些能令人全身的骨头都跟着咔咔作响的配乐和最后的高潮场面以及落幕方式,令这部电影几度笼罩着不祥的“库布里克气氛”。


影片的开头,男主在井下独自采矿,音乐让人毛骨悚然。



让人印象深刻的戏有两场。

第一场是,男主带着捡回来的死去同伴的儿子坐火车,孩子摸着他的脸。


这时,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成就,也就是下一段场景中为了说服百姓卖地的说词。

这一段中很明显
声画是不对位的,明明是下一个场景中的声音却放到了这一场景中来。

导演利用声画不对位来说明,孩子俊俏的脸,是他诓人的道具


而画面的叠化过度也说明了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孩子的到来


第二场戏是,男主的儿子和农场主的女儿在玩耍。

画幅逐渐由16:9变成了4:3。


男孩、女孩先后跳了下去。

紧接着一个上升镜头,长大后的他们在教堂中举行婚礼,女孩用手语跟男孩交流。



人物的下降运动和镜头的上升运动连接起来十分流畅。

男孩和女孩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没有被玷污的人。

所以,他们从放着油桶的平台上跳了下去,结婚,远走高飞。

男孩的笑容成为这里
唯一灿烂之存在。


丹奋斗一生,他曾梦想着挣够钱,然后离群索居的愿望实现了。


这是最黑暗的地方,巨大的庄园,安放他孤独的残生。


这里处处都是阴影,闪烁的灯光就像地狱的鬼火


即使是白天,男主的脸也几乎成为剪影


他不是魔鬼的代言人,他就是魔鬼


他的个人奋斗史就是魔鬼洗劫史,人类近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就是无数个丹尼尔推进并主导的。


他们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人来获得成功,挣到足够钱后只为了能够远离所有他讨厌的人。


这是魔鬼最恐怖的宣言。


他们在这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左右了多少人的命运,多少人的梦想,摧毁了多少这个世界最美好不可再生的事物。


(男主和他的豪宅像地狱一样黑暗)


男主的扮演者丹尔·戴-刘易斯曾三获奥斯卡。



这部电影甚至让他在奥斯卡还没开始前就毫无疑问的预定了他的第二个最佳男主。


奥斯卡颁奖前,有媒体说,如果丹尼尔·戴-刘易斯没有赢得奥斯卡影帝,那我们要改写对于‘演技’的定义,他与任何伟大表演都不同——他更伟大

电影中,那种
沉默中的爆发、爆发中的沉默都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叫神附体!

(演技帝面目狰狞到青筋暴露)


影片各方面都十分精致, 处处都是石油。

随着黑色石油的流动,人性的恶魔也汩汩而出

创造有时意味着毁灭!现代文明有着最肮脏的历史。


《血色将至》人类历史上无法忘记的黑暗史。


电影迄今十年,故事中讲述的工业发展史仍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纽约时报》将奥斯卡没有给的殊荣百倍还给了《血色将至》,这是对由一个清教徒族群创造的国家的价值观的颠覆。


电影的力量如此。


你说它不是第一谁是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阅读8785
世纪 电影 
举报0
关注豆瓣电影微信号:film-doub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豆瓣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豆瓣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豆瓣电影

微信号:film-douba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