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个策略,让孩子学会分享 | 微言夜读 · 亲子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1-22

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于分享、慷慨大方。而孩子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也是建立良好的玩伴关系、形成健全个性的基础。


当家长遇到孩子不愿意分享时该怎么办?该怎样更好地去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让我们听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怎么说↓↓↓


孩子分享行为的三阶段

阶段1:自我为中心阶段


3岁左右幼儿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把最好吃的好玩的留给孩子,孩子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观念:其他人不需要这些,所有好东西都我一个人的。自然而然就没有“分享”的概念,直到到四岁左右才会逐渐了解到分享的概念。然而,这时期的幼儿还处在无意识阶段,虽然分享观念初步形成,但不会主动分享。


阶段2:行为模仿阶段


早期孩子的行为都是模仿而来,特别是从五岁左右开始,模仿意识更强。如果父母主动将好吃的好用的分享给家中的老人和周围的朋友,孩子很容易就模仿父母去做。所以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形成分享的意识,从而促进分享行为形成。幼儿知道“好孩子”是应该将自己的食物与他人分享,但是,有的时候会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分享。需要大人引导才会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


阶段3:主动分享阶段


幼儿随着年龄的长大,同时受到分享的教育,学会一些分享的技巧,慢慢地幼儿学会了谦让。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没有玩具,他可以主动将玩具分给小朋友,或者看见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玩具或者是食物,他会愿意让小朋友跟他一起玩,或一起吃。


家长的培养策略

策略1:教孩子认识分享


不要让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所有吃的玩的都人人有份,而不是只为他一个人准备。特别是家里的老人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而是每个人都应共享。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分享,不是跟孩子讲道理,而是让孩子通过动画、故事、绘本等方式慢慢明白分享的必要性。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分享。


策略2:认真对待孩子的分享行为


当孩子出现分享行为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接受,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例如:当孩子在吃一样东西的时候,大人会问:可不可以给我吃一点啊。孩子同意分享后,大人不要说我不要你吃吧,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以为大人不吃这些东西,以后更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食物。所以,如果孩子将东西分给你,你一定要高兴地接受,并表扬孩子。因为家长的认真对待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里强化。分享后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会更开心,从而更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


策略3:教给孩子分享技巧


孩子思维发展还不成熟,虽然想分享,但可能因为思考方式的限制不知道如何分享。因此,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一些分享的技巧,例如:“我们现在只有一个苹果,可是现在有两个小朋友,该怎样做呢?”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思考,如果还不知道,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可以将苹果分成两部分,这样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到。”让孩子在这种过程中慢慢学会分享技巧。


策略4:耐心陪伴,切忌责备


学习分享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陪伴。当孩子因为物品与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一味责骂孩子不懂分享,太自私。而是应该将正确的分享行为做法告诉孩子,让他们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能够知道怎么处理。


上述的策略还需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给孩子参与分享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关系他人,懂得分享。


来源 | “边博士直播间”微信公众号


阅读8497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