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锦鲤蜕变:从溺宠一人到全民狂欢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01-30

我一直觉得,人类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飞跃,往往都会将历史上所有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换一种方式重现一遍。


年关将至,最应景的案例就是红包。弹指一挥间,从2014年算起,春节红包大战已悄然来到第6个年头。


由于兼具支付与社交属性,在网络效应的激荡下,红包这种传统之物,释放了更惊人的生命力。


在公众一端,就像是每年春晚的如约而至,抢红包已深度嵌入到每个人的春节流程中,成为指尖上的新民俗。



在互联网公司一端,也将红包视作解锁流量池,唤醒活跃度的最大密匙。


甚至包括罗永浩投身的聊天宝在内,一批新锐社交产品在许多基础体验尚未羽翼丰满之时,就迫不及待地加入红包功能。


但正如同社交网络遵循“强者恒强”的收益递增原则,红包亦如此:


更繁茂的商业扶持,更简洁的参与方式,更庞大的参与资源——加之用户自身的使用惯性,往往会让巨头的红包游戏更深入人心。


尤其在今年,巨头们对红包偏爱有加,不同于大多数时候微信,微博与支付宝的相爱相杀,百度和抖音等其他玩家,今年早早宣布参战。


当然,用“参战”形容今年的红包格局,似乎有些过了。


随着移动支付格局尘埃落定,就像是大城市过年鞭炮的逐年暗淡,今年巨头们的红包鏖战,火药味似乎正在变淡。


各巨头在对待红包的态度上,整体上趋于理性,转而开始比拼创意和有趣:


支付宝为“五福”增添新花样,微信进军“To B”,推出企业定制红包,微博让红包飞活动再度开启。


以锦鲤红包为契机,让人再次窥视到其垂直化战略成效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不难发现,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物种,在互联网巨头的滋养下,红包正不断催生出新的变种.


我相信,只要媒介技术仍在不断更迭,它就会一直进化下去,成为中国人春节期间短暂的欢愉。


  • 皆大欢喜


而今年的欢愉,与两个字尤为相关:锦鲤。


众所周知,锦鲤玩法已成为2018年社交媒体互动的卓越样本,无论是支付宝还是王思聪的锦鲤抽奖,都在全网造成非凡反响。


一大批品牌营销也顺势孵化出各种色彩斑斓的“锦鲤”。


然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锦鲤”,是少数幸运者的游戏,其制造的大众舆论福祉,似乎最终也更偏向商家一端。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今年微博“让红包飞”活动颇为惹眼的原因。


奖品规模和中奖人数的激增,让红包不再是只属于极少数人的权利,而真正成为春节期间社交媒体上最重要的“社交货币”。


那么,人们为什么喜欢发红包呢?

阅读8912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