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终身受用!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写的看病指南,少花钱少排队少受罪!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2-1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什么时候去医院人最少?出现各种症状时去医院该挂什么科?问诊时如何跟医生沟通才是最高效的?终于有一篇文章能解答这一系列看病问题了!


来源丨健康时报(ID:jksb2013)


提起去大医院看病,不少人都犯怵:挂不上的号、做不完的检查、排不到头的队...看病不容易,可如果你懂点“看病技巧”,可以让你大大提高看病效率,避免大把时间精力都浪费在看病这件事上。


一位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写了篇“神文”教我们学会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图/新华社



到底哪些病需要去医院?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例如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如果这种情况跑去医院挂号、排队完全是浪费自己时间、精力和金钱。


但是有些疾病是不能硬扛着的,到底哪些病需要去医院?

 

1. 器官的功能受损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等等,这些器官受损的问题,需要立即就诊。

 

2. 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

 

3. 反复发作的不适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早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


4. 突然发生恶化的疾病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医院查一下。



到了医院,看急诊or看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得到最好的诊断效果。


所以一般的疾病,最好是去门诊就诊,对于突发的重大疾病建议去急诊就诊。



去医院避开人最多的时间


我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亿,都是无比巨大的数字。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时间,一定是门诊人多的时间。


1.一定要避开人最多的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这个世界时间点只能用人海茫茫来形容。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尽量少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2. 周一看病人多,周五看病人少 


通常来说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

 

3. 恶劣的天气,看病的人少 


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



常见不适症状,该挂什么科?




平均看病8分钟,想好与医生说的话


1. 平均看病8分钟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还需要您和医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一般来讲,每个患者医生平均看时间大概在7-8分钟。因此,看病前一定要想好如何与医生沟通


2. 区分事实和判断 


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



21君

这么实用的文章赶紧转发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吧!


百万读者都在看……


一文看懂《流浪地球》背后的硬核科学:人类离世界末日只剩21年?


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北上广深?一个8年北漂的4点思考


本期编辑 黎雨桐


点一下“好看”,你会更好看

阅读9301
医学 博士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