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一口气吃50颗车厘子,女子晕倒在酒店!送医后发现……

作者:河南交通广播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公众号
分享到:

02-14

这个冬天

来自南半球的优质水果车厘子

妥妥红了一把

你实现“车厘子自由”了吗

当心不要自由过头了!!



一口气吃四五十颗车厘子

“血便”不止


32岁的王女士是重庆人,今年春节全家人武汉旅游过年。节前,亲友送了2箱车厘子,想到过年期间家中都没人,她将车厘子全部洗好后装了满满两大袋带着路上吃。


大年初三下午5时,王女士刚下飞机,腹部一阵绞痛,上洗手间发现竟然全是“血便”。强撑到了酒店,她反复往洗手间跑,拉的全是红色果酱样便,一整夜来来回回折腾了20多次。用补液盐冲水喝,没想到最后竟晕倒在厕所。


次日一早,家人赶紧将王女士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闵凯接诊后,立即给她做了大便潜血和电解质水平检查,均未发现问题。


闵凯看过标本后,怀疑王女士是红色素染成的“假象血便”。在反复追问下,王女士这才想起来,自己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连着5天吃了差不多6斤车厘子,下飞机之前就一口气吃了四五十颗“这是过食车厘子导致的急性胃肠炎。”



车厘子真的有毒吗?

撇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闵凯介绍,车厘子含铁多,并含有一定量的氰甙(qíng dài)是一种含氰基的甙类,在酶和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氰氢酸,食入苦杏仁后,其所含的苦杏仁甙在口腔、食道、胃和肠中遇水,经苦杏仁酶的水解后释放出氢氰酸,苦杏仁在口内嚼碎与唾液混合能产生氢氰酸。


“很多蔷薇科水果中都含有‘氰甙’,如国产大樱桃、桃子、杏、李子等。”武汉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蔡红琳说,氰甙主要存在于果核里,含量微小,很少有人吃水果会将果核咬破,而且氰甙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正常进食没有任何问题。


闵凯建议,糖尿病患者和小孩不宜多食,成年人一次食用不要超过20颗,吃完后多喝点水。



吃当地的时令水果

一次也别超过400克


民间一直都有“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蔡红琳解释说,并非是水果有毒吃了会伤人死人,而是任何食物超量都会打破身体的代谢平衡,引起身体不适。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每日水果量是200-400克,王女士5天吃6斤车厘子,连续多日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最高量,出现身体不适并不稀奇。


蔡红琳指出,水果性味寒凉,冬季天气寒冷,并不适合大量进食水果,特别是一些体质虚寒的人。


冬季的水果主要是柑橘类,像橘子、柑子、柚子等性温的水果最为适合,但一次也不要超过400克。


车厘子食用“攻略”在此



车厘子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CHERRIES


1、车厘子+黄瓜

车厘子含有高量的维生素C,但黄瓜中含有的分解酶会降低车厘子中的维生素C,影响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


2、车厘子+胡萝卜

车厘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有效的治疗坏血病,而胡萝卜中含有一种抗坏血酸酶,会降低维生素C对人体的功效。


3、车厘子+动物肝脏

车厘子含有的维生素C会被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等离子氧化,这些维生素C会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这样车厘子就丧失了原本的营养价值。


4、车厘子+热性食物

车厘子属于一种温性水果,且味甘。它不宜与热性食材一起吃,例如榴莲,它们同是属于热、温性食材类,一起食用会引起人体内的火气过旺,从而导致上火等症状。



哪些人不宜吃车厘子
CHERRIS


1、体质阴虚火旺之人不宜食用车厘子,因为车厘子属于温性食材,吃多了易导致上火、发热等症状。


2、患有热病、咳嗽、哮喘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事项
CHERRIES


1、车厘子铁的含量较大,同时还有一点氰甙,如果食用过多容易造成氢氧化物和铁的中毒,轻度中毒可用甘蔗汁来解毒,水果虽好吃,也要控制好量哦。


2、车厘子的保存时间较短,同时应避免被阳光直射,以免导致发霉。


3、车厘子一般3天左右就要食用完,以免肉质软化,同时保存期间不能沾水,易腐烂,吃前清洗就可以。 

喜欢吃车厘子的人注意

转发周知!!

来源:长江日报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丨张丽萌  监制丨宋士超  执行总监丨姚享

读:


阅读9089
酒店 
举报0
关注河南交通广播微信号:hnjtgb104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河南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河南交通广播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河南交通广播

微信号:hnjtgb104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