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在上海找政府办事,为啥能像网购一样方便?

作者:上海发布 来源:上海发布 公众号
分享到:

02-23

找政府办事,能不能像网购一样方便?上海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由上海最早提出的“一网通办”,正在全国铺开。去年,多个省级“一网通办”平台相继上线。


最近,有人专门作了比较,认为渗透率最高,体验最好的,还属上海版本。


何以成为“尖子生”?


澎湃新闻发表文章,分析了上海“一网通办”的变化与更迭,从中至少找到三层原因,以此或能解释上海这项工作的独到之处。


技术:更“懂你”


第一层原因最明显,即先进技术的应用。


体验不佳,是许多人上网办事的感受,很大原因在于语言隔阂。传统的政务网站使用的是文件语言,比如“生二胎”,官方表述叫“再生育”,准确但不够接地气,很多人因此找不到要办的事。


最早提出“一网通办”的上海,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自2018年10月17日正式上线总门户以来,多次升级功能。


现在,在上海“一网通办”个人主页,进入对话框里,输入“我要结婚”、“我要投诉”、“我要买房子”这样的大白话,便会跳出相应的推荐事项。


怎么实现的?简单说,就是现在最潮的人工智能,具体点,包括自然语义处理等技术。未来随着技术发展,能“翻译”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


最近,许多上海市民还发现,护照或通行证快到期前,“一网通办”会主动提醒,这也减少了挑选搜索的成本。


不仅如此,上海“一网通办”为市民和企业构建了个性空间,平台会主动推荐各种政务服务。


实现上述体验,运用的是另一项前沿技术——大数据。


技术团队透露,身份、事件、职业、行业等信息都是系统推荐的数据基础。随着使用增多,这种推荐会更加准确。


机制:打通“堵点”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体制革新。


过去办一件事,需要跑好几个部门、交好多材料,在这背后是各部门数据互不联通,信息壁垒森严。


作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要抓手,“一网通办”的提出,便是要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对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一语中的。“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实现制度供给新突破,最关键的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


2018年4月,上海成立了市级层面的“大数据中心”,用一支专门的队伍拆壁垒、建标准。


最近,他们又和业务部门一起梳理了许多办事流程,为个人和企业开设了不同主题,比如“我要开个餐饮公司”,过去找不到窗口直接办成这件事。


以前开办饭店,除了名称核准、分支机构营业许可,烟草和酒类还需有专门许可。现在进入主题,根据需求点选,一次就能办全部事项。


一些事项相当繁琐,梳理并不容易。像不动产登记,所有情形超过一万种,但通过问卷递进引导,仍可以定位你所需要的那个,后续还能自动生成表单。


目前,上海“一网通办”大概已有100个高频主题。上海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还会为个人和企业各新增100个主题。


梳理办事流程还有一个好处。每个环节的办事时间,后台一目了然,这有助于堵点的识别,为服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


“前台”是否便捷,最终取决于“后台”是否畅通。当然,这又是很大的一篇文章。


理念:重视“用户体验”


有人说,上海互联网基础设施先进,政务信息化起步也早,实现“一网通办”水到渠成。


实际上,上海花费的力气一点不小。过去的2018年,被称为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年”,改革深至理念转变。


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一年多来,李强在多个场合表示,政府要甘当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店小二”。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担任浙江省长时,李强就曾表示,政府要为创客们当好“店小二”。之后主政江苏,他也多次重提“店小二精神”。而在两地,他分别力推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


2018年,上海正式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已实现审批事项100%接入。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思路显然一脉相承。


服务型政府,核心便是以公民和社会需求出发。用互联网上流行的说法,这就是重视“用户体验”。


从提出到上线,再到后续功能提升,上海“一网通办”的每一步,无不体现这种思路。


这也包括“中国上海”这个政务总门户的改版——常规新闻板块大幅缩编,空间留给了“一网通办”,留给了公众。


2019年新春首个工作日,上海全市召开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会,推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版,共25条措施。


新政再次充分体现“需求取向”。据披露,过去常用工作日来表述的审批事项办理时间,新的改革方案中都变成了自然日。


“刀刃向内”,不断适应民众的需求。或许,这才是上海“一网通办”最值得借鉴的经验。



资料:澎湃新闻

编辑:缪心

阅读8609
上海 
举报0
关注上海发布微信号:shanghaifab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上海发布

微信号:shanghaifab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