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0多国外宾都来我家喝茶,马云会所想花六千块买一斤 | 百匠大集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3-02

 文 / 满不易(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对品茶的人来说,卢新茶圃出品的茶自带光环。


周总理亲口嘱托,五度来到卢新茶圃;40多国的外宾来卢家茶园看中国如何制茶;马云会所的茶道师品尝后,愿意花6000元买一斤……政要光顾、名流喜爱,足以证明它品质的纯正,而茶价,却一直是业界良心,并没有因此水涨船高。



政客名流都要尝的一口茶


卢新今年66岁了,这也是他跟茶叶打交道的第66年。


从父亲卢正浩那辈开始,卢家与茶的关系就分不开了。当年,周总理曾亲自嘱咐时任梅家坞书记的卢正浩:“将梅家坞建设好,将龙井茶种好。”


 

此后,他先后5次来到卢家,聊种茶、聊创新、聊发展。卢家不负所托,所种龙井达到了能代表“中国龙井茶”的高度,成为了与茅台齐名的礼遇外宾之上品。

 

40多个国家的外宾们曾来到卢新家,只为看一眼这中国龙井是怎么来的,爱茶的冰心先生也曾来过卢家,并为长子取名为“卢新”,寄愿他能继续将龙井茶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连周总理都要品的茶,究竟什么滋味

(活动时间:3月2日-3月7日)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父亲去世后,这颗种子在卢新身上继续发芽、成长:从小时候看着父亲种茶、炒茶,到后来自己练就了炉火纯青的制茶手艺。


再后来,卢新为了让真正的好茶叶出现在市场上,一手主导了龙井茶市场化,德高望重的他带领全村茶农致富,大家都尊称那时40来岁的卢新为“父亲”,并推选他为梅家坞村长。



这一切,在2000年梅家坞通路、通车后,发生了变化。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茶商介入市场,茶叶质量变得良莠不齐。对于梅家坞的现状,卢新显得有些无奈:“我不怪他们,他们也是想生活得更好。”


理解归理解,但卢新还是不甘心。于是,在2003年,50岁的卢新辞去了梅家坞村长一职,孤身跑去了富阳,包下200多亩连路都没有的荒山,投入全部身家,开始种“卢新龙井”。



连周总理都要品的茶,究竟什么滋味

(活动时间:3月2日-3月7日)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舍弃名满天下的梅家坞,开辟荒山


卢新包下的那座山荒芜到什么地步呢?按当地村民的说法:“连路都没有,一辈子都没上去过。”

 

卢新的妻儿以为是去种茶的,可一看这山,顿时傻眼了,这山连条平整的路都没有,怎么种茶?


那时还在读初中的女儿回家后一直哭,在梅家坞靠着3亩茶地就能活得很好,为什么要去开荒200亩的荒山?



可卢新已经做好决定了。这没路、没水、没电的荒山,在卢新眼里,是一块难得的“璞玉”,它的规模足够大,足够安静,也足够去创新。在这里,卢新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留住龙井茶的灵性。

 

为了种茶,要去开荒、修路、建房,这其中有多苦涩,卢老独自一人咽下了。“太苦了,那时候,忙起来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吃没吃、睡没睡,泪流干了也没用,这事只能靠自己。”



连周总理都要品的茶,究竟什么滋味

(活动时间:3月2日-3月7日)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为了开荒,卢新在鬼门关都走过两回。在接连干了一天一夜的活后,他已经疲惫得走路都有些摇晃了,不经意间腿一软就面朝下摔倒了,一根树枝直插入卢新的右眼角,稍有偏差就是脑死亡。



亲朋好友吓得不轻,可卢新根本没放在心上,简单包扎后,第二天一早,卢新又扛起了铁锹、捆着绷带上山干活了。在他心里,种好茶这事儿,似乎比活着更重要。

 

这么没日没夜地开荒,卢新终于开垦好了这片山地,可这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卢新要种的,不是顶级龙井,而是一种超出行业标准、自成一派的“卢新龙井”,卢新笃定地说:“我要达到的是一种新的高度。”


 

他没急着种树,而是请来了浙江大学茶学系的教授,和新时代的科研人员一起,测试土壤、分析成分、调配营养,将山上的土壤进行改良,直到土壤达到了茶树的最佳生长条件,他才不紧不慢地种上了第一棵龙井树。

 


龙井树苗从种下去到长出高品质茶叶,至少要10年时间。


在这10年间,卢新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带着自己的两条狗上山看茶树,他把自己的这片茶园比喻为自己“生的孩子”,看着“孩子”长大、长壮,卢新的心才会感觉安定。


 

“我这辈子见的人不多,每天就对着这片茶树。茶叶笑了,我也笑了,傻乎乎的。”在别人眼中德高望重的卢老,在茶叶面前总是快乐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一代茶魂种了一辈子的茶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卢新的茶,一半虫吃,一半人喝

上天总是眷顾勤劳的人,今年的明前龙井,又是一场丰收。


可卢新坚持不给茶叶打杀虫剂,所以有些嫩芽上还会有小虫子叮咬的痕迹,有人笑称“卢新的茶,一半虫吃,一半人喝。”




龙井的灵气,在嫩芽头刚冒出时最为聚集,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时间一到,必须靠采茶工人人工采摘,才能保住它的鲜与嫩。


可这又是件急不得的事,曾经有采摘工人按以前的标准采来了5斤茶叶,卢新一看,觉得远远不达标,只能又花时间再次挑选出最细嫩的芽头,最后只剩下2斤左右。


别人家4斤芽头炒出1斤干茶,而卢新要5斤芽头才能炒出1斤干茶。


 

采完茶后,就进入到卢新最得心应手的一步了,即是炒茶,这其中包括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



炒了几十年的茶,卢新的手艺绝对没话说。可他从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茶农”,在茶叶加工的每一步,他都在不断地感受与创新。


炒茶时摸着每一片叶子,都能感觉到生命的交流,只要用心“听”,它们会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他把现在许多茶农炒茶的方法比喻为“简化了的汉字”,虽然方便,却少了一些神韵。别人怎么做,新来的茶农也学着怎么做,可别人的方法也许是不对的,于是整个茶叶行业就这么消耗着祖传下来的方法,慢慢地丢掉了“魂魄”。

 

卢新炒茶,是在竭力保留茶叶原本的色泽与灵气,在一掌一翻间,激发出茶叶更多的鲜味来。所以,卢新的茶不同于其他龙井的淡黄色,而是呈一种鲜活的翠绿色,与沸水相遇,立即恢复那灵动的生命力。


 

茶叶圈子里有种验证龙井品质的方法,即是看它能经受住多少泡。有老茶客试泡过卢新的茶,经历过13次沸水洗礼后,依旧兰香满溢、回甘充盈。


而且,他的茶非常容易沉底,这代表着茶叶内的营养物质足够丰富,不好的茶则总是浮在面上的。马云会所的茶道师品尝后曾托人问卢新“这茶确实好,6000元1斤能买到吗?”




卢新做的茶,从色泽、形状、香味上都超越了顶级西湖龙井,就连2016年央视为G20拍摄宣传片,提到龙井茶时,并没有去西湖产区取景,而是来到了卢新开辟的富阳茶山。

 

做了一辈子的茶,卢新一直认为,给懂茶的人说得再多,也抵不过让他们真正喝一口好茶。


 

但有时候,卢老也会悲观地说“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是啊,想要转变茶叶市场糟糕的现状,哪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完成的呢?


可卢老却还是在执着地做着,他希望他的茶、他的标准,能成为牵动茶叶市场的“火车头”,至少让这门传承千年的手艺,不要走太多弯路。

 

说起这辈子还剩下的心愿,卢老一如曾经决定去开垦荒山那般坚定地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找回身上的‘茶魂’。”

喝一口少一口的卢新龙井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百匠大集本周爆款拼团


焕新72小时


懒人必备的清洁神器

越吃越瘦的零食

有颜有料的小家电

早春必备的好物都在这里啦

3.6日-3.8日全场好物3.8折起

点击下图▼领取红包




《我改装了自己的手机,看到了满床的螨虫》


长按扫码进入“吴晓波频道”公众号

获取今日所有内容

阅读38468
喝茶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