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震撼反转,它能得奖才不是因为“政治正确”

作者:电影天堂 来源:电影天堂 公众号
分享到:

03-04

 电影天堂  2019 VOL.119 

 本文由电影爬虫(film5252)授权转载 



虽然今年的奥斯卡在没有太多的意外中悄然落幕。

 

但是,好的作品还是不应该错过。

 

《肤色》



刚刚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

 

一看这题材,可能很多人就想关闭页面:“又来这套?”


但这个故事可不一般——

 

起因是超市里一次友好的对视。

 

白人小孩(特洛伊)对黑人父亲手中的玩具感到好奇,报以温暖的微笑。

 

黑人父亲同样友善,用玩具逗小孩玩了一下。


 

但冲突总是来的猝不及防。

 

对歧视习以为常的父亲可不这样认为:

 

“你刚才是在吓唬我儿子吗?你我之间有什么问题吗?黑鬼!”

 

矛盾的升级往往来自于对底线的触犯。

 

原本只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挑衅,结果由于最后的两个字彻底演变成了一次暴力事件。



夸张吗?

 

我没去过外国生活,不清楚,但在导演的故事里似乎并不夸张。

 

同样是买东西,白人家庭一家三口像普通人一样购物消费,而黑人家庭只有父亲一个人到超市买东西。

 

妻子和孩子都在汽车里等待,说明类似的事情绝不是第一次发生,他们是为了避免麻烦才出此下策。


可是有一点我们都知道:暴力只会催生更多的暴力。


随之而来的报复,导演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设定。

 

有点类似《绿皮书》里的黑白角色互换,只不过这一次是通过刺青的方式把白人父亲变成了一个黑人。

 

回到家的“黑人”父亲被妻子当作前来报复的坏人。

 

结局充满了讽刺……

 

 片长21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必须要说,看完短片一定会有争议。

 

有人觉得结局反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种族歧视问题;也有人觉得普通,奥斯卡最佳影片?还不是因为政治正确」。

 

我不想花时间和精力解释政治正确”是什么意思,但毫无疑问现在这是一个贬义词。

 

不可否认,近两年这种关注小众群体的作品的确有增多的趋势。

 

但,一味的扣帽子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一部作品好不好终究还是靠作品本身说话。



先说结局。

 

变黑的父亲,被儿子当做坏人一枪结束了生命。

 

老实说,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这个结局一定是意外的,甚至是不敢相信的。

 

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一般?

 

原因就在于,看完故事很多人愿意去回味整部短片,而一部作品值得你回顾就说明它绝对不差。

 

为了让这个看起来有点暗黑的结局成立,导演其实做了很多铺垫。



首先是纹身。

 

无论是特洛伊的父母还是他们的朋友都有大量的纹身。

 

一方面说明他们不是那种遵纪守法的好市民,为冲突的爆发埋下伏笔。

 

一方面也是让黑人报复的方式顺理成章。

 

中国有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就是不要轻易损害自己的身体。



短片的开头从父亲为儿子理发开始,其实就是暗示。

 

然后是纹身,既然你对这些损害身体的行为并不看重,为什么又这么在乎皮肤的颜色?

 

第一次冲突的最后,白人父亲把买来的牛奶倒在受害者的身上基本就是明示。

 

既然你想把黑人的皮肤变白,那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同样的方式把你变成黑人。

 

 

第二个是蛇。

 

和父母出去玩的时候,特洛伊抓了一条有花纹,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的蛇,结果被父母呵斥太危险。

 

父亲觉得辨别一条蛇有没有毒,就是通过他身上的颜色,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强。

 

因此,他想当然地觉得黑色皮肤的黑人是有“毒”的,所以引发了挑衅。

 

但是孩子却知道,有时候一些蛇虽然色彩斑斓,不过只是吓唬天敌的手段,其实他们是没毒的。

 

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蛇是危险的,可是父母长辈不断地给你灌输“蛇很危险,蛇很危险”的思想。

 

到最后,尽管你知道有些蛇是没毒的,也会不自觉地认为它们都是危险的。

 


同样和动物有关的,还有最后的那只狗。

 

变成“黑人”的父亲回到家里,母子都很紧张,反倒是门外的那只狗一下子就认出了父亲是谁。

 

小狗辨别你是谁,并不会依靠你的皮肤是什么颜色。

 

结合结局来看,这里的讽刺其实更加有趣。

 

 

第三个自然就是那把最重要的枪。

 

一开始它是父亲炫耀的武器。

 

和好友打赌自己的孩子能够打到不远处的西瓜,结果一枪击中。

 

“这就是我们的接班人。”

 

没想到一语成谶。

 

孩子不仅学到了父亲的枪法,也在无意中接受到了他关于种族歧视的看法。

 

这把曾经让他赢得赌局的猎枪,结果把他自己变成了目标。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一针见血?

 

因为,导演并不是简单通过故事反应一下种族歧视的问题,而是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

 

根源在哪里?

 

在于对孩子从小的影响和教育。

 

歧视并不是天生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会种族歧视。

 

可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潜移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同样的。

 

一步步化解,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一点,在短片中的黑人小孩身上其实更加明显。

 

我们注意到,在父亲被打结束的时候,母亲哭得很伤心,但是小男孩的表情没有特别难过,反倒是冷漠更多一点。

 

显然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歧视。

 

之后的报复行为,不清楚黑人父亲有没有参与其中,但我更倾向于这是孩子背着父母(和父亲的朋友)一手策划的。

 

如果是这样,这里的故事设定其实和结局同样让人吃惊。

 

白人小孩仇恨的种子才刚刚种下,而黑人小孩内心的仇恨早已生根发芽。

 

然后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海报上,两个小孩一个人半边拼凑在一起。

 

他们的肤色不同,但是表情一样。

 

一样的痛苦和无助。

 

领奖的时候,导演表示:我五年前才从以色列搬过来,这部电影的意义是教会孩子们包容。”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阅读38476
举报0
关注电影天堂微信号:dianyingne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天堂”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天堂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电影天堂

微信号:dianyingnew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