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辽宁志愿者】她每年出20万帮困难老人建家,带着抗癌的丈夫一起做公益

作者:辽沈晚报 来源:辽沈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05

对于学雷锋志愿者来说,她是企业家,但她没把全部精力放在企业做大做强上;对家人来说,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不但把家撑起,还用柔弱的肩膀为其他人撑起了更广阔的天空;对年轻人来说,她是传承志愿精神的德育导师,是她引领更多年轻人走上公益的道路。


冯洁,大连市中山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主任、海军广场街道义工站站长。她有多重身份,也拥有许多荣誉,但她坚称:赚多少钱,有多大名儿,也不如帮助别人快乐。


大连市中山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主任冯洁。


//
“家风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


冯洁走上志愿者的道路,最直接的源起是2002年的大连“五七”空难,因为那起飞机坠毁事故之后,需要志愿者对遇难者的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工作,冯洁参加了这项工作。正是志愿者辛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别人,作为参与者我感到成就感,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一些事,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冯洁说,这是她经常和别人提起的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初衷。


冯洁从小跟姥姥姥爷长大,姥姥姥爷是热心肠,虽然他们家庭条件比较好,但也仅够自己生活。因为做面条的时候,擀了一柱子面之后,就会把长面条送给困难的老人,剩下一些面头碎渣,家人只能吃面汤。


“小时候受到姥姥姥爷的影响,我知道了哪些人需要帮助、怎样去帮助别人,通过帮助别人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和快乐的童年。”“所谓家风传承,就是我们家一直有一个好的家风,从小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
“我能不能帮助更多的人呢?”
//


1990年冯洁成家,没过几年,婆婆眩晕症越来越严重,孩子刚出生还小,都需要有人在家照顾,冯洁忍痛放弃了前景很好又稳定的工作,在家做起了孝媳贤妻。


“指望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肯定不行呀,所以我要琢磨干点啥。”在照顾婆婆、孩子的同时,冯洁为了减轻丈夫养家的压力,从1995年开始做起了家居布艺生意。在经营中,冯洁珍惜每位客户,用诚信积累客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家庭负担基本解决。


生活刚有起色,磨难再次降临。1997年,丈夫因工伤造成股骨头坏死、八级伤残;多病的婆婆受到惊吓卧床不起;女儿刚满3岁……生活的磨难不少,生意上也非常忙,但生活和经营没有把冯洁的所有精力都牵扯进去,藏于冯洁心底的志愿奉献精神仍慢慢地萌发生长。


老街坊于杰老人体弱多病,平日洗衣、洗头、理发、看病都是冯洁帮忙打理。 “我把自己的家庭安顿好了,腾出手来了,我就有能力去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了。”冯洁说,多年来,当志愿者、去奉献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帮于杰老人只是帮一个人,能不能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老人呢?


//
一边陪丈夫抗癌,一边坚持志愿服务
//


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想法迸发之后,冯洁觉得光凭自己的力量,人太少,做不了太多的事,2004年,她动员自己企业的员工全部加入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组织,自己任海军广场街道义务工作站站长,女儿、丈夫也加入了义工组织。


正在一家人都走上志愿者服务的道路时,2004年3月,丈夫查出胃癌,专家确诊不能手术,最多活两年。


“我们的难事够多的了,为什么一件件的考验还接连而来?”冯洁说:“我不相信命运,即使命运那样安排,我只能是接受,但不会被动接受,我的抗争办法就是既要抗癌又要做志愿服务。


“不能说守着丈夫抗癌,其他事一律不做了,那样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我觉得带着丈夫去做有意义的事,去帮助别人,从中得到快乐和愉悦,能够有益于和病痛做斗争。”


陪着丈夫抗癌的8年,冯洁带着员工没有中断志愿服务,共义务奉献了20200小时。员工李桂荣、孙俊华等六人获大连市慈善总会“三星级优秀义工”称号,18人获“一星级、二星级优秀义工”称号。女儿获大连市“十佳爱心小天使”称号。


大连市中山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  受访者供图


“虽然我爱人走了,但医学诊断他只能活两年,经过抗争活了8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中断志愿服务,可以说是用志愿服务换回了丈夫6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奇迹。”


//
每年出资20万给老人建“家”
//


2004年,冯洁通过调查发现,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有两“多”——空巢老人多、外来务工子女多,几乎占全区的一半。她觉得养老是一个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


冯洁做志愿服务,不只是身体力行,而且出资出物。2012年3月16日,大连市中山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4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每年租金20多万元,冯洁自掏腰包出资进行运营,为困难和孤寡老人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秉持不是简单养老的理念,冯洁创办的 “巢阳乐”不断拓展为老服务内容,包括:教老人琴棋书画的“快乐讲堂”,推出了老老相扶、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20多个常态化服务项目。2012年,“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注册为社会组织;2014年,“巢阳乐”形成品牌;2017年,“巢阳乐”成为辽宁省共青团志愿服务基地……


办“巢阳乐”不是冯洁一个人的事儿,在她身边聚拢了6420名志愿者,志愿者们把“巢阳乐”当成一个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对象,实现了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社会化“一条龙”工作机制,更多的困难孤寡老人在此快乐养老,更多的志愿者在此奉献爱心。

    






3年来,他们送出了1000多只羊


“乐洋洋”爱心助残、助学公益项目志愿者们向贫困家庭赠送羊羔。 抚顺雷锋文化传承中心供图


2019年1月21日,春节将至。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大堡村来了一群“城里亲戚”,他们中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有私企老板,也有在校学生,大伙儿拎着米面油等年货,下车直奔14岁的小钰家。


人们刚一进门,院中的羊圈里就传出小尾寒羊“咩咩”的叫声。小钰闻声一看,赶紧朝屋里喊,“爸爸,奶奶,‘乐洋洋’来看咱们啦!”


“乐洋洋”不是谁的名字或绰号,而是抚顺雷锋文化传承中心的爱心助残、助学公益项目,通过向贫困户赠送羊羔、指导养殖,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乐洋洋”项目工作人员是按照石文镇政府给出的贫困户名单走访时来到小钰家的。经过实地核实,工作人员认为她家符合帮扶标准并具有养羊条件。


小钰4岁那年,母亲不幸被村民误伤致死;2012年奶奶患上脑血栓,再也无力照顾她;父亲有严重的腰椎病,身体佝偻,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在村里干点零活养活全家人。


抚顺雷锋文化传承中心志愿者孙华坤得知小钰家的情况后,决定出资对小钰家进行帮扶。中心帮助采购3只羊羔后,2015年国庆节,孙华坤驾车将羊羔送到了小钰家。


4年来, “乐洋洋”项目陆续向小钰家赠送羊羔12只。通过养羊繁殖出售,小钰家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她也不再为上学发愁。


小钰家是“乐洋洋”项目的一个缩影, “乐洋洋”项目一年为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免费提供3至4只羔羊,并有专门的老师教授养羊技术。确定帮扶对象后会连续几年赠送羊羔,直到中心认为帮扶对象已脱贫致富、羊群规模足够大、家庭条件得到足够改善,不再需要赠送。


2015年以来,已有316个残疾、贫困家庭受益,获得捐赠的羊羔达1000余只。羊长成后可卖掉用于学生学费,也可繁殖羊群。项目的目的不仅为受助家庭及学生通过自身劳动改善生活条件、逐步实现脱贫,更通过养羊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


“乐洋洋”爱心助残、助学公益项目,于201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聊沈客户端记者 吉向前 李毅

编辑:丛林

阅读39705
辽宁 志愿者 
举报0
关注辽沈晚报微信号:lswbw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辽沈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辽沈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辽沈晚报

微信号:lswbwx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