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红极一时的「鉴宝」节目都去哪儿了?|大象公会

作者:大象公会 来源:大象公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3-05

从筚路蓝缕到退居二线。


文|金三


近几年来,我们今天看到的综艺节目往往都被洗去浮躁的铅华,争相展现浩然的正气。



这其中也包括一系列以历史文物为主角的节目,比如颇受传统文化爱好者追捧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有传家宝》等,都是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文史知识为主要基调的名牌节目。


· 请来各路明星助阵的《国家宝藏》


然而,当你正在电视机前正襟危坐,准备感受中华文明的悠远浩荡时,沉醉的气氛很容易遭到破坏。


刚吃过晚饭遛弯回来的你爸,准备出门去跳广场舞的你妈不巧瞥见电视里的瓶瓶罐罐,难免会发出这样质朴的疑问:


「这件宝物是祖传的还是淘来的?」

「是真品还是仿制的?」

「市场估价值多少钱啊?」


这时候,千万不要急于责怪他们对「国家宝藏」的冒犯,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这类节目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这样的。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里,以「鉴定真伪」和「市场估值」为核心内容的「鉴宝」类节目曾在电视荧屏上红极一时,全国各大卫视和地方频道几乎都有各自版本的「鉴宝」栏目。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鉴宝」节目中持宝人们传奇的收藏经历、揭晓市场估价时的紧张气氛,以及「和珅」老师「挥锤打假」的飒爽英姿,共同构成当时大众心中对于「文物」和「收藏」的普遍印象。



这类节目究竟是如何兴起的?高潮迭起的情结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红极一时的「鉴宝」节目在今天又为何陷入沉寂?


「鉴宝」的兴起


在中国,收藏古玩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作为典型的「封资修」事物,古玩收藏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收藏传统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复苏。


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早期的收藏交易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邮票、书画等现代工艺和艺术品,以及一些年代相对晚近的古玩上。


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规定,私人收藏的文物只能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严禁个人倒卖牟利。这个规定封杀了一切民间文物流通渠道的合法性。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多数国营文物商店低价进货、高价售出的经营方式,民间藏家之间的交易只能「暗渡陈仓」。


·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之一


这样的局面自然遭到众多民间藏家的强烈质疑。与此同时,法律也在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修订。


在2002年10月颁布的新版《文物保护法》中,在特定情况下,文物的个人收藏和交易首次获得法律许可: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

①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②从文物商店购买;③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④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⑤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


——2002年版《文物保护法》,第五章「民间收藏文物」,第五十条


可以想见,新世纪的中国随即迎来一轮古玩收藏热潮。


在个人文物藏品交易市场刚刚打开的那个年代,各种通过捡漏获宝的传闻在坊间大肆流传。几乎人人都怀揣着依靠自己的「慧眼」和「好运」发家致富的梦想,各地的古玩市场也焕发出又一轮生机。


据《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底,国内艺术品和文物收藏者已经达到了近四千万人,其中主要以工薪阶层为主。



大好形势之下,大众媒体也审时度势作出反应。


除了《收藏》、《收藏家》、《中国收藏》等鉴宝类杂志开始走俏,《解放日报》、《扬子晚报》、《中国商报》、《中国文物报》等各大报刊杂志也纷纷开始开辟文物收藏相关的专栏。


· 2001年创刊的《中国收藏》杂志


迎头赶上的,当然还有电视节目。


2003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推出周末特别版《鉴宝》栏目,大受欢迎。



根据央视统计,自2003年开播以来,《鉴宝》的收视率一路攀升。在2004年9月到2005年11月之间,《鉴宝》栏目在全国15个主要城市25-55岁观众中的收视率均高于《幸运52》、《开心辞典》等央视老牌综艺节目,仅次于《非常6+1》,排名第二。


伴随着央视《鉴宝》的火爆,全国各大卫视也纷纷打造类似的节目,大都赢得了不错的收视,中国的电视荧屏就此进入一个「珠光宝气」的时代。



这些节目究竟是如何吸引观众,一步步火起来的?


舞台背后的套路


实际上,早在火爆一时的央视《鉴宝》出现之前,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就已经出现一些以搜寻古玩宝物为主题的电视节目。


如1999年在吉林卫视开播的《找你》,是中国「鉴宝」类节目的鼻祖。只是在当时,由于法律限制等原因,民间收藏还并没有想后来那么火爆。这类零星存在的边缘节目,也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


· 来源:江洪,《讲述历史 传承文化——吉林卫视<找你>特色谈》


除了国内的先驱者之外,国外不少发展成熟的收藏鉴定类电视节目也成为后来中国各大「鉴宝」节目重要的模仿对象。


· 1979年开播的BBC「鉴宝」节目Antiques Roadshow


· 1998年开播的东京电视台「鉴宝」节目《开运,什么都鉴定团》


进入新世纪后,在新版文物保护法认可民间合法收藏,和电视娱乐行业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之下,以中央电视台的「鉴宝」为代表的收藏鉴定类节目就开始逐渐形成成熟的模式,并在全民收藏的时代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不过,除了有利的时代背景之外,这类节目的火爆更重要的还得益于制作团队在舞台背后精心设置的种种套路。


首先,这类节目对藏品「价格」的关注本身就是吸引观众最大的噱头。


在那个几乎人人都梦想通过收藏古玩发家致富的时代,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瓶瓶罐罐」最终动辄数十万的「市场估计」,对于电视机前各种段位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针针的兴奋剂。



于是,当诸如《寻宝》一类「选秀模式」的鉴宝节目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去,往往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局面。



「鉴宝」类节目的火爆也反向带动了收藏市场的进一步膨胀,全国各地的「建筑工人」意外挖出各种宝物的数量开始显著增加。



为了吸引除了铁杆收藏爱好者之外的更多观众,除了专家鉴定和市场估价的内核以外,「鉴宝」节目的制作团队还在节目中设置了各种引人入胜的情节。


持宝人们的藏品往往都来历不凡。


农村亲戚用文物喂鸡的传奇故事、为帮助别人高价买下藏品的感人情节、为爱人重金购买古玩作为礼物却遭到训斥和不理解的悲情戏码层出不穷。



如此有温度的调性,再加上低价收购却喜获天文数字市场报价,还有高价入手却被专家认定为赝品的刺激情结,精彩纷呈的「鉴宝」栏目甚至一度达到了有能力和CCTV8争夺观众的水平。


随着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栏目推出「和珅砸假宝」的经典环节,「鉴宝」栏目的娱乐化更是被推上又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这类节目在制造话题,吸引眼球方面也往往有着不俗的表现。


· 经过层层海选来到专家鉴定团面前的「明代青花热水瓶」


·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持宝人介绍宝物来历时语出惊人


然而,在依靠娱乐化的运作不断吸引关注,火遍电视荧屏的同时,这类节目也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争议。


争议与沉寂


在鉴宝火爆以后,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开始争相推出此类节目,出现在电视机上的所谓「专家」的专业水平也越发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在这样的行业风气之下,藏友们对于鉴宝栏目里专家鉴定结果的质疑也开始越来越多,一些被「和珅」砸掉藏品的持宝人更是将电视台的鉴定专家告上法庭。


· 2012年10月28日播出的《天下收藏》中,持宝人付常勇的一件自称为明永乐年制的「甜白釉压手杯」被砸,一年后持宝人将《天下收藏》的鉴定专家告上法庭


不过,相对于专家和藏友间各持己见的纯「学术分歧」,节目组和所谓专家们在鉴宝栏目中有意为之的各种「猫腻」则受到更广泛的批评。


近年来,各种鉴宝栏目出于私利,有意在节目中歪曲鉴定结果的丑闻屡屡曝光。就连一些参与录制的专家,也因看不下去明显的造假作风,主动跳出来揭露同行的无耻行为。



· 老牌「鉴宝」专家蔡国声痛斥行业乱象


事实上,不少凭借鉴宝栏目走红的专家,即使是在电视荧屏之外也在利用大众的信任为自己谋取私利。


在2008年被曝光的一起著名的巨额银行贷款诈骗案中,在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牛福忠的组织下,多位鉴宝专家为原北京燕山华尔森集团法人代表谢根荣自制的金缕玉衣提供鉴定服务,并为其估价24亿元。


谢根荣则利用专家的鉴定证明,以一件21世纪制作的金缕玉衣为抵押,从中国建设银行骗取了近7亿元的天价贷款。


· 鉴宝栏目录制现场的鉴宝专家牛福忠


电视鉴宝行业的乱像横生和越来越多的丑闻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最终引起文化部门的注意。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



其中认为,「个别广播电视节目」过分注重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投资理念,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要求各大电视台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物鉴定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重点宣传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在这样的提点之下,很多红极一时的鉴宝节目都纷纷选择了急流勇退,而那些仍然在坚持的,也比前几年融入了更多的正能量价值观。



不过,即便是延续至今,一直在努力改进的少数鉴宝节目大都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属于它们的风光已成过去。


在浮躁的娱乐风潮过后,今天的舞台中央还是需要留给一些更加伟大的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张国珍,《从美术鉴藏类电视节目解析我国当代鉴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潘晓晨,《收藏节目借鉴影视剧时空叙事策略的可行性研究》,中央美术学院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5.

阅读39286
举报0
关注大象公会微信号:idxgh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大象公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大象公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大象公会

微信号:idxgh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