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大熊猫是什么时候爱上竹子的?

作者:大象公会 来源:大象公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3-05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权转载,欢迎访问关注。




原文作者:Emiliano Rodríguez Mega

大熊猫“吃素”的历史可能只有几千年,而非部分研究人员所说的几百万年。

大熊猫选竹为食的时间并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长。此前有研究提出熊科动物大熊猫在几百万年前就开始以竹子为食,但是最新研究对此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大熊猫的食性变化发生在较近的时期。

古代大熊猫并非严格的“竹”食主义者。

图片来源:Suzi Eszterhas/Minden Pictures

这篇论文发表在1月31日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据其报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约5000年-7000年前才开始专以竹子为食。也就是说在那之前,大熊猫的食性和栖息地远比研究人员预想的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武汉大学的动物学家赵华斌说,最新的时间测定与过去提出的时间点有明显差别。“我很高兴看到这项新研究的发表。”


赵华斌本人的研究支持原来的观点,即大熊猫几百万年来一直是竹子方面的“专家”。2010年,他作为共同作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熊猫约在400万年前丧失了品尝鲜味的能力——鲜是与肉类等食物相关的一种味觉


2007年,古生物学家描述过一只200万年前的古代大熊猫颅骨。这只大熊猫曾生活在中国南方,拥有强健的牙齿和颌骨,能磨碎植物纤维。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熊猫当时已经开始以竹子为主食。


古今熊猫大不同

魏辅文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名保育生物学家,也是上述最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说大熊猫并非一直像现在这样隐居于竹林中。它们过去的栖息地非常多样化,也造就了它们多样化的饮食。


为了确定大熊猫食性转变的时间点,魏辅文和同事分析了古代大熊猫和现代大熊猫的骨骼和牙齿中的稳定同位素(不随时间变化发生衰变的化学元素形式)比率。


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重构大熊猫过去的饮食及其曾经生活的环境。生物进食肉类或植物后,食物的化学标记会留在机体内。通过对不同组织进行取样,科学家可以大致知道所涉动物在其不同生命阶段的饮食情况。骨骼中的稳定同位素可以揭示生物在晚年的饮食概况,而牙齿中的稳定同位素则能揭示生物在牙釉质形成的生命早期吃了哪些食物。


魏辅文团队对生活在至少5000年前的大熊猫的骨骼和牙齿中的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量,再将所得结果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间死亡的野生大熊猫的稳定同位素进行对比,从而了解大熊猫的食性变化。


研究结果明确表明,与今天的大熊猫不同,大熊猫祖先的饮食非常多元,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当时生活的环境更加复杂,比如类热带森林。


大熊猫的菜单

“这是我所知的首个深入考察熊猫饮食历史与演变的研究。”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野生生物生态学家Jack Hopkins说。不过,这项研究没有明说古代大熊猫到底吃什么,只说了它们和现代大熊猫的饮食并不一样。


“我想知道古代大熊猫吃哪些食物。”洛杉矶拉布雷亚沥青坑博物馆的古生态学家Alexis Mychajliw说。要获得这份详细菜单,就要知道古代大熊猫的胃里到底消化了哪些动植物。


Mychajliw认为这绝非易事,因为化石记录中很难找到古代大熊猫可能吃过的食物。她还表示,尽管如此,这类研究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什么原因促使大熊猫如今只爱吃竹子,以及大熊猫的生态位何以缩减得如此厉害。


对古代大熊猫的栖息地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保护好现代大熊猫种群。“如果我们知道哪些变化导致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减少,我们便能制定更好的保育策略。”赵华斌说。


Mychajliw也这样认为,“在我看来,通过挖掘过去汲取未来的物种保护之道,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原文以Battle over when giant pandas started their bamboo diet heats up为标题

发布在2019年1月31日《自然》新闻上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0301-y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9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权转载,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访问关注。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英文原文。

阅读39770
大熊猫 
举报0
关注大象公会微信号:idxgh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大象公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大象公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大象公会

微信号:idxgh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