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一边裁人一边招人,这次裁员潮怎么回事?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03-05

最近,京东将末尾淘汰10%高管的消息刷屏,连带前段时间滴滴巨亏、裁员15%的消息,预示了2018年底的裁员潮在2019年还会持续。


不仅是网易、知乎、滴滴、京东、斗鱼等互联网公司,通用、福特、拜耳、宜家等超大型外企也传出裁员10%-15%的消息。

 

圈外的一些读者和学员跑来问我,应该如何应对,所以今天写些我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些建议来源于几个经历,尽量客观全面:


  • 我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亲身经历:


08年,我工作第2年,刚转行到咨询公司,才入职4个月,投行破产、某客户破产、公司裁员的消息就四处弥漫。


那时候每天看各种裁员新闻,心里是真的怕,没能力、没经验、没背景,一旦被裁,感觉会饿死。


  • 我帮各大公司做的组织优化咨询项目:


我在咨询公司待了8年,咨询领域是组织设计。经济上行的时候,客户需求都是如何拓展组织能力,来适应未来战略;


但经济下行的时候,组织优化就是最常见的,涉及架构调整以及人员优化。


我主导过一个知名案例:


6万多人的公司,4000多个中层,但实际业务只需要不到4万人、1000多个中层。


当然,咨询公司只做方案,是否实施、如何实施是企业的决定。只是,目睹很多自认为拿着“铁饭碗”的人被拍醒,从此更有危机感。


  • 作为互联网创业公司CEO的观察:


在我离开大公司创业这2年,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人才抵得上一百个普通人”,以及“一个不合适的人会对公司一百个人造成伤害”。





一、遇上裁员,是不是运气很不好?是不是行业不行了?


看这张图,猜猜是什么时候的新闻?2018?2019?



实际上,这不是最近的新闻,是上一次裁员潮。多久之前呢?2016年。


这个截图来自2016年36Kr一篇文章《裁员!裁员!创业者们的2016“寒冬大逃杀”|特写》,也就2年多时间。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差不多是40年,根据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短周期3-4年,长周期50多年,也就是说,你怎么着也会碰上几次波动。


这是整体经济,如果具体到某个行业,波动会更频繁,比如上面提到的,上次互联网裁员潮也就才过2年多,那时候大家也在喊“行业不行啦”。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怎么就赶上经济下行了,也不要觉得这行就不能待了。不管你待什么行业,我们这一辈子,会赶上好几次波动的。

 

08年4月,我毕业1年,转行到咨询公司,结果从当年8月开始,就相继传出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AIG困局、通用和克莱斯勒破产。


美国失业率一度达到9.4%,26年来新高,各大外企纷纷裁员、降薪,人人自危。


新闻上到处都是往日精英们抱着纸盒离开公司的图片,就像下面这样。

 


但你最终会发现,最后也没有很糟糕,可能还更好。


比如在危机之下,外企的咨询预算大幅降低,公司大力发展国内企业业务,抢到了之后10年国内企业高速发展的红利。


同时,公司没钱招高级人才,像我这种年轻好用又便宜的分析师,能够尝试高级顾问做的事情,2年后危机减缓,职位、薪资立马快速上涨。

 

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危”中是有“机”的。

 

  • 政策刺激与改革


历次出现经济下行,都会伴随改革和刺激政策。


而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因为这些改革和刺激,导致每次经济下行,都会变成一次财富再分配的机会。

 

1984年,促进农民就业的乡镇企业就业政策,造就了一批乡镇企业出身的富豪;


80年代末90年代初,物价飞涨、民众抢购,但政府开放了房产买卖,促进了地产行业后来几十年的繁荣;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放了企业自主进出口,让外贸行业高速发展,我03年上大学的时候,国贸系的分数线还是挺高;


至于离现在最近的2008年,当时的4万亿政策更是影响深远。

 

  • 资历和经验让位能力

 

资历、经验和能力,这三者有关系,但常常有倒挂。经济好的时候,大盘整体向上,能力不足的人被红利推着,干得也不会太差,所以看资历和经验的多;


但经济不好的时候,谁真正有能力、谁是跟着混的,看得更清楚,能力强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拿到更多资源。

 

你可能会说:公司都不行了,哪管你能力好坏?这就要谈到,我对这次裁员潮的观察。


二、企业为什么裁员?


这里所说的裁员,不包括企业正常的个别员工优胜劣汰的情况,而是较大规模裁员并伴随编制人数紧缩的情况。就我的观察,这波企业裁员的几种情况:


  • 本身业务情况不好。企业都倒闭了,拿什么养员工呢?


  • 业务情况还可以,但是要储备粮食过冬。


在寒冬期,融资速度会变慢、拿客户的钱也会变难,所以企业会预期未来的收入不那么乐观。


原先预留的可能是9个月发展资金,但现在得做12个月、18个月甚至24个月的资金准备,同样的钱得花更多时间,当然得收缩人员。


  • 业务好,储备也完全够,趁舆论优化团队。


几乎所有公司,都有20%左右的人,即使他们马上离开,对公司也毫无影响,甚至还会有正面影响。

 

我之前咨询过一个客户,本来是做流程优化的咨询,因为公司流程繁冗、效率极低;


后来深入调研后发现,不是流程本身的问题,而是这家公司人太多了,尤其是管理层。


管理者一多,人人都想指挥、都想发挥点价值(否则老板看你啥也不管,还不把你开了),所以人为地把流程变得极其复杂。


如果只梳理流程,过段时间这些人还会把流程变得复杂。


所以,我后来给他们提的建议是:裁掉30%的管理者,然后根据新架构调整流程。最终高层同意,结果刚调整了15%,大家都说工作顺了很多。

 

经济好的时候,为了公司和谐,老大睁只眼闭只眼,毕竟都有感情。


但现在大家都在说寒冬,那就干脆借此机会,裁掉对公司没价值的人,团队也会对老大表示理解。


三、公司会裁什么样的人?


就我的观察和交流来看,目前第二类和第三类的裁员更多一些,大部分公司并不是真的不行了。


所以你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很多公司一边裁人一边招人。比如美团和京东,都在裁人,都在招人。

 


36Kr提到,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最近一次面向全公司直播的会上这么说:


如果(帐)算不明白,(业务)做不起来,到时候不要怪兴哥(王兴)养不起你。


而在第二类和第三类裁员的情况下,公司裁的基本是这个类型:

 

  • 混日子型


这个毫无疑问,就算经济状况好,早晚也会发生。而且留着他们,还会让其他好好干活儿的心里不爽。

 

  • 价值错配型


收入、能力和位置三者不匹配的。能力不行,还占着坑,会让能干的人上不去;收入太高,能力配不上,会让公司觉着亏。

 

  • 鸡肋型


这类员工,还算努力、业绩也还行,但一直也没什么太大进步,不至于裁掉,但也没有什么潜力。


经济好的时候,公司需要有个正常的冗余,以应对部分关键岗位人才的离职风险,因为这类员工一般比较稳定。


但经济下行、人员紧张的时候,公司就会考虑一下了。

 


当然,有时候上面要裁的是这些,但是到中层具体实施的时候,可能会误伤,比如部门负责人留下的不是能干的,而是自己比较喜欢的。


这一点很难避免,在给员工打绩效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偏袒自己喜欢的下属。


对于这类问题,我之前做咨询给客户的建议是“给中层的压力再大一点”,他们有压力了,自然会留下能帮自己完成工作的,而不是只会讨自己喜欢的。


四、什么人不会被裁?


想要完全避免被裁,是不太可能的,公司的成败往往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但是,是否被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害怕被裁,也就是:万一被裁之后,能否快速找到待遇差不多甚至待遇更高的工作?

 

找工作,本质上来说是出卖自己的服务,能否高价出售,还得回到供需关系上来。


如果你有别人需要的稀缺能力,你就会有很多选择;但如果没有,就得打折出售。

 

什么是稀缺能力?


每个岗位不一样,但简单来说就是三点:要么执行上非常靠谱,要么思维上很有想法,要么资源整合能力强。

 

如果你思维能力强、能解决复杂问题,即便执行上欠缺一些,公司也能找到强执行的人跟你搭配;


如果你善于盘活资源、搞定客户,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其他差一些,但执行力特别强,交给你的工作都能不打折地完成,也会让人愿意用你。

 

而其实的情况是:90%以上的人,都是想法上没什么独特、执行上需要不断跟催、人际关系也搞不定,所以只要做好一点,已经是稀缺人才了。

 

绝大多数的CEO/管理者心里,都有一份名单,大概占员工的10%-20%,只要这些人在,公司就没什么大问题,所以资源会重点向这些人倾斜。

 


另外,如果第一技能很难做到稀缺(职业的限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可以有副业或者第二技能。


我们合作过很多兼职的人,比如兼职写公众号的公务员,靠业余写文章接广告,收入超过本职工作。


比如帮我们跟老师一起修改课程的市场经理,自己爱学习爱输出,还能靠这个获取收入,还比如很多业余时间运营社群的职场人,通过社群做分销,等等。


五、这个形势下,怎么选工作?


  • 不要跟风口


投资人吹风口是想有人接盘,创业者吹风口是拉风投,一旦风口过了,投资人套现离场,创业者涨了资历和资源。


但你作为普通员工,风口的红利没拿到,风停了还会被摔下去。知道很多风口、很多概念是没用的,需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有什么稀缺能力。

 

  • 选有造血能力的公司


拿大钱、烧用户、做大再变现的逻辑,在经济好的时候是有效的,反正有钱,拿钱买个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但是任何公司最终都是要赚钱的,这种逻辑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会失效,所有人手头都紧了,没那么多钱拿来买梦想了,得买一点有确定性的东西。


  • 搞清楚你能做什么项目


在原来公司的时候,团队有个小姑娘,工作4年,跳出去五十万,还很多公司抢,另一个学校更好的,工作7年多还没突破这个数字。


道理很简单,前面那个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两个超大型咨询项目,都是业内标杆案例。



我们之前曾说,哪怕她什么都不做,这个经历足够让她吃5年。而后者,工作这么多年,都没有参与过一个叫得上的咨询案例。

 

不只是咨询行业,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比如你在互联网行业做增长,那么你做了个什么样的刷屏活动、多么低的成本获得了多少用户等等,这些项目经历都是可以拿出来说的。

 

所以,看一下这个工作机会,有没有可能做一些“让你吃5年”的事情。


六、遇到裁员怎么办?


做好以下几点:


  • 问好last day、工资发放、工作交接等等具体情况,如果遭到不公正待遇,先咨询专业人士再处理;


  • 在各大招聘网站更新简历,猎头看到最近更新简历的人,会积极联系你,因为他们就知道你打算看机会了;


  • 找朋友帮忙,不要觉得很难开口,大形势如此,别人都能理解,内推的成功率比投简历更高。


七、没被裁员,也不跳槽,应该干什么?


我一直记得一个前辈跟我说的话:顺境时候拼命往上爬,逆境时候提升自己。

 

听起来很正确,但大多数人实际操作却恰恰相反:


逆境的时候因为没什么发展,所以焦虑,反而瞎折腾,但这时候的机会往往不会太好;


到了顺境,被大好形势推了几步,感觉良好,反而不会趁着顺风往前跑了。

 

我们要去远方,当然应该在路况好的晴天全速前进,在遍地泥泞的阴雨天休息,而不是相反。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有点鸡汤,但真的管用: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in the end. If it’s not fine, it’snot the end.”





本文作者孙圈圈,前外资咨询总监,现圈外同学CEO,36氪,领英,知乎专栏作家。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圈外孙圈圈”(id:iquanwai)。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原作者和视觉中国。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37917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