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3+1=3?深圳这位物理老师发布的这段视频,引500万人网上围观!

作者:深圳大件事 来源:深圳大件事 公众号
分享到:

03-05

  

你试过在抖音上刷到熟人吗?

最近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学生们

就刷到了自己的老师!


先别慌!

他不是来抓你玩手机的

而是教你学物理!


近期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三名物理老师利用周末时间

在抖音发布了一小段物理教学实验视频

短短0.2秒的实验视频

撬动500万点击量

近2万人点赞


视频中的主角,是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黄正玉、郑景华、冯雅琪三名物理老师,这个视频是一段物理教学实验短视频,名为《3+1=3?》。该教学视频在发布后短短一天获得四百多万点击量,引发众多师生关注和思考。



这个视频会在黄正玉的个人抖音账号上分享

也是个偶然事件


黄正玉表示,他从春节期间开始留意抖音,拍摄这个视频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了一个账号并上传了视频。不料视频上传后,6个小时点击量高达117万,仅仅一天点击量就超过了四百万。记者2月27日采访时,这个视频已经有超过五百万的点击量,点赞数超过两万


该条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500多万 



0.2秒实验撬动五百万点击量


2月20日下午的课后,高一物理教师的黄正玉在课后再次操作了一个在教学中实验过的实验,物理教师郑景华从旁协助拍摄,这个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有关的视频《3+1=3?》诞生了。视频在2月23日被黄正玉上传至抖音,因为它的制作完成还少不了实验员冯雅琦老师辛苦准备器材,所以黄正玉在抖音评论中特意注明视频有三个作者,除了他之外,还有拍摄者郑景华老师、实验员冯雅琦老师。


黄正玉的抖音视频点赞量已经达到2万+


黄正玉介绍,这个实验实际体现到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过程其实非常短,“大概只有0.2秒”,在课堂上实际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观看到的实验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老师们利用手机拍摄模式的“慢动作”拍摄后,学生观看视频就能很好的感受实验效果。记者尝试用手机慢动作拍摄,发现实验的过程被延长至5秒,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来一起看看慢动作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

不少小伙伴可能还没看懂

来来来

不明觉厉的同学们

来看看知识点



   3+1=3   



这个实验是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更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的应用。实验开始后,黄正玉放开天平右侧拿着的三个钩码,天平右侧的三个钩码加速下落处于失重状态,同时,天平右侧的一个钩码(重力为mg),加速上升处于超重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式可以算出,天平右侧下边两绳子的拉力刚好均为1.5mg,在天平右边的三个钩码加速下落过程中,天平右边与天平左边保持平衡,这样就短暂出现了“3+1=3”的现象。


 


希望实验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物理


仔细看黄正玉的个人抖音账号时,可能很多人不大明白他的账号昵称“芯扣此黄”是为何意。对此,黄正玉也做了解释。


“黄”字取自他的姓,代表他个人。“芯”字是他作为一个物理老师,对之前被广泛讨论的中国缺“芯”事件感触很大,因此表示中国“芯”的自主创新问题时刻叩问着身为物理教师的他。另外,黄正玉谈到,目前部分省市选考物理的中学生人数比例大幅度降低,他觉得作为中学老师也应该有一些担当,“目前做的一些习题化的视频,就是要去吸引更多同学参与这些创新实验,关注物理学科”。



采访中,黄正玉也一再强调这个视频是物理科组集体智慧的体现,是物理科组承担的相关课题的一个缩影。这个视频呈现的实验,是二实物理科组承担的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优化项目《基于经典习题的创新实验活动》与规划课题《物理习题实验化的实践研究》的内容,课题目标是将习题教学和实验创新联姻,让两者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


类似的习题实验,在上述两本书中还有很多个,每个重要知识点设计的习题实验,书本中都会加上一个视频二维码,使用者扫码即可观看老师们拍摄的实验视频。该校的学生也表示,这类视频还是比较常见的,每次学习新的原理老师都会进行一些特别的实验,这些实验也确实能勾起学生们对物理的兴趣。


 


常“忙里偷闲”进行实验

改进和创新研究


这次《3+1=3?》视频中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并不难找,实验使用的滑轮是他们从其他的实验器材中卸下来的。器材的多场景利用,在黄正玉和物理科组这里似乎司空见惯。同样是实验器材的巧妙利用,黄正玉和高三备课组还曾经因为演示了“铜管中的电磁感应”实验而创造了一段高考佳话。


在2014年高考前三天——


学校理综办公室更换空调剩下一段铜管,黄正玉突然想起这是学生多次训练的题目“电磁感应实验”的装置,便和师傅商量后留下了一段铜管。他想到有关题目学生做过无数,但是却还真没真正验证过磁铁在铜管中的运动快慢,便迅速和备课组其他老师一起完成了设计。就这样,实验搬进了教室,由学生自己完成对操作比。


没想到


这个“忙里偷闲”引导学生做的课堂演示实验“铜管中的电磁感应”,就是三天后的高考理科综合考到的题目情景。


黄正玉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黄正玉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押题”能力呢?在教学教研中,他特别注重物理实验,长期致力于物理实验改进和创新研究。他认为物理教学的精髓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因而物理实验创新已经成为他课堂教学的成熟风格,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黄正玉在学校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承担学生科技创新辅导工作,同时自己也示范引领,不愿做“岸边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与学生一起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另外,2017年在黄正玉的指导下,二实新聘任博士方杰老师受邀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师专业委员会年会,作创新实验展示。由于这些成绩,黄正玉还获得深圳市教科院授予的“高中物理学科教研突出贡献奖”。

 


创意在物理科组并不鲜见


由于有些重点习题,即使是老师多遍讲解,学生在考试时却仍然会出错,二实高中物理组不得不进行教学方式的反思,最后他们发现,问题可能是在学生们没有参与实验,不能在实际的操作中深刻理解实验原理。于是,出现了将习题与实验联姻的好课程优化项目与规划课题《物理习题实验化的实践研究》等成果。


同样的,在目前的高三备考过程中,二实物理组发现学生在规范答题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了让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卷面得分,他们也花了些巧心思。


郑景华老师介绍,借着春节期间大火的《流浪地球》的交通提示语,二实物理组集思广益,总结了一段“规范答题”顺口溜,希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大家的规范答题意识。二实物理组也希望通过南都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这份《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高三物理规范答题指导语》。



二实高三物理组提醒各位小朋友:方法千万条,规范第一条!符号不能乱,结果带单位;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楚;横竖要成行,间隔要恰当;大小m要区分,有效数字要盯准;数学运算莫上卷,作图画线用工具;文字公式都要有,规范清楚并不慢。请记住:做题不规范,考完两行泪!”



你也碰到过这么有趣的老师吗?

欢迎留言分享

说说你的故事~


阅读40808
深圳 网上 
举报0
关注深圳大件事微信号:nandusz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深圳大件事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深圳大件事

微信号:nandusz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