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长三角一体化怎么走?来听听沪苏浙皖代表委员们的声音

作者:新闻晨报 来源:新闻晨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07

去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两会上,“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目前,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规划纲要,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与此同时,上海也在会同苏浙两省抓紧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怎么走?需要打破哪些瓶颈和制约?需要推动哪些服务和数据共建共享……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来自四地的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长三角区域养老,应实现医保一卡通

新闻晨报首席记者 宋奇波 发自北京

“人口老龄化,是长三角各省市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黄绮对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养老问题一直都很关注,她还领衔了民盟上海市委针对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的调研。

黄绮展示了一组数据:2017年底,沪苏浙皖户籍人口老龄化均高于全国平均比例,其中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为33.2%;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为22.5%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连,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的目标是共同的,完全可以通过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黄绮表示,为此,三省一市的民政部门已经签署了《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备忘录,“但目前还是存在较多的突出问题。”

在实地调研走访中,黄绮发现,长三角养老一体化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行业标准的缺乏。黄绮说:

在不同省市,不论是对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标准,还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的评估标准,乃至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员等级的认定标准都不一样。最简单的例子,有的省市以常住人口统计老龄化,有的省市是按照户籍人口统计的,各地在数据上就不具有可比性。

黄绮表示,随着异地养老、旅居养老群体的增多,长三角区域内养老缺少服务对接和政策对接的问题也更为显现。比如120医疗急救体系一般只负责省市内的急救服务,缺乏跨省市的协调机制。

她在调研中了解到,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问题是各地养老机构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异地养老的最大瓶颈。她表示:

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政策都是地区性统筹或财政支出的,导致各地的医保政策、补贴政策缺乏对接。

针对上述问题,黄绮建议,长三角地区应当建设一个开放、交融的养老服务市场,打破区域市场壁垒,促进社会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同时,需要推动信用体系互认,服务和数据共建共享,早日实现医保一卡通,养老补贴互相认可和流通,医疗急救系统无缝对接等举措。她说:

异地养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老年人口导入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小口径养老服务业加以扩展,从养老服务业发展收益中实现养老公益补贴支出的就地消化。

以交通运输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扬子晚报记者 石小磊 发自北京

毫无疑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地处长江出海口的江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一体化进程按下了“快进键”,江苏如何体现新担当新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说,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要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进而提升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提高站位、系统谋划。”陆永泉认为,三省一市在发展定位上,要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和全球强劲活跃增长极;在发展要求上,要聚焦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在发展路径上,要体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融合协同;在发展方式上,既要体现上海的龙头作用,还要更好发挥各省的特色和优势。

在积极配合国家编制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同时,江苏正在研究制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交通运输专项实施方案》,着力扬江苏公铁水空运输方式齐全和江海河湖水运优势明显之长,发挥交通运输引领作用。

陆永泉表示:

我们将更加注重协同推进,强化交通运输发展的全方位对接协调,突出抓好省际交通干线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化等重大事项。

眼下,一批加快一体化进程的项目正加速推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省际会商,力争年内开工北沿江高铁,让这条东起上海,途经江苏,西至合肥高速铁路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纽带;落实去年签订的长三角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年内要全面开工协议明确的第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省际毗邻公交,近日将新开徐州至萧县的省际公交……

陆永泉还透露,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就年底前取消省界收费站达成一致。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已认真梳理了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的17个省界主线站的基本情况,并制定具体推进工作方案。对于沈海高速(G15)太仓段(在太仓主线站和上海朱桥段)未封闭路段,也进行了方案设计审查,争取11月底具备取消主线站条件,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无障碍出省”的省份。

线上建跨海大通道,线下造“数字海洋”

钱江晚报记者 王益敏 俞 跃 发自北京

下午6点,刚刚结束了浙江代表团的会议,沈满洪代表留给自己吃晚饭的时间只有15分钟。之后的近三个小时里,他安排参加两场访谈节目,主题都是关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专家型学者,沈满洪觉得自己责任很大,他说:

我多讲一点,大家总能多了解一点现在的优势、不足,一起出谋划策,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就能走得更快一点,发展得更顺利一点。

沈满洪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议,从海洋讲起,从港口出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我觉得是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沈满洪建议,在此基础上,创建沪甬舟自由贸易港。

沈满洪说,对于这样的建议,有着强大的海陆资源、港口资源的支撑。他说:

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如此举世无双的港口资源,是创建沪甬舟自由贸易港的天然优势,一旦成型,将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在沈满洪看来,创建沪甬舟自由贸易港,首先要加强陆海统筹,推进沪甬舟跨海大通道建设。在他的设想中,沪甬舟跨海大通道建设是“长江巨龙”与“东海龙王”的联手和交汇。

沈满洪建议,建设沪甬舟跨海大通道包括:谋划建设宁波—上海高速铁路跨海大桥,这样宁波与上海的连接从“宁波—嘉兴—上海”的间接连接,变成“宁波—上海”的直接连接;建设宁波—舟山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和宁波—舟山第二高度公路(经六横岛的南线)跨海大桥。同时,有条件的话,论证谋划舟山—洋山—上海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建设。

这样的连接海陆的大通道,在沈满洪看来,具有重要意义。沈满洪说:

可以形成杭州湾大湾区的沪甬舟金三角,促进沪甬舟自由贸易港的快速发展;同时,真正实现陆海统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能形成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海陆联运的选择和竞争,促进物流效率提高。

事实上,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除了打通陆海通道外,沈满洪还建议通过互联网科技的手段,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后的海洋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统计数据。”沈满洪说,“目前海洋经济数据存在统计指标、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他建议,由国家统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等配合,把海洋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共同推进海洋经济统计指标规范化、切实促进“数字海洋”建设。

应在经济科技教育开展更多合作

新安晚报记者 钟 虹 发自北京

“长三角地区存在一种天然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说,

我主要从事能源领域,安徽盛产能源,上海、浙江和江苏经济发达、科技领先,但是能源资源相对缺乏。过去的十几年里面,我们最好的一个一体化建设项目,就是带动了长三角整体能源清洁高效发展的皖电东送工程。

袁亮说,皖电东送工程把安徽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资源,变输煤为输电。电是清洁能源,跨越淮河,源源驶向长三角,安徽为上海、江苏、浙江地区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最基础的贡献。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社会,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水系发达,几乎每座城市都通了高铁,百姓出行快速便捷。我们每年都要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大量的、优质的人力资源。很多江浙沪的优秀企业家、科学家也加盟到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里来。

袁亮认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这个地区社会经济早已融合发展,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共通的文化背景。

长三角地区如何发挥优势,高质量一体化融合发展?袁亮表示,应当以科技作为基础,以经济作为纽带,以人才作为支撑,他说:

上海是国际金融大都市,也是基础创新、技术创新的一个聚集地。江苏和浙江民营经济发达,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安徽在经济、科技方面特色明显。国家有三个科学中心:北京、上海、合肥,长三角地区占了三分之二,应当在经济、科技、教育开展更多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在袁亮看来,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经济体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无论就区域内三省一市自身而言,还是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高度审视,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相信长三角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一体化发展新画卷。”接受记者专访时,袁亮也祝福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区域协同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一个排头兵和好的示范。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周到上海

编辑|罗霜

阅读39042
举报0
关注新闻晨报微信号:shxwc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闻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闻晨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闻晨报

微信号:shxwc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