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给孩子的物理启蒙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3-09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太阳为什么没有蒸发掉”“为什么老虎从高处掉下来能摔死,蟑螂却摔不死”;小时候,脑子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奇怪的问题,有一连串的“为什么”想要知道。长大后,当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的时候,课堂上总是鸦雀无声。是我们失去“提问”的能力吗?还是问题太多,思绪乱如麻,不知如何说起?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科学发现的原动力。回想一下,你们可曾对大自然的现象产生过好奇?比如: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闪电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的?用手机拍摄电视屏幕为什么会有黑色条纹……幼时的我们不会想到,一些看似普通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接触物理学的起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有些简单的问题很容易解答,但有时候又会衍生出更多更新奇的问题或想法,总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图 |  pixabay

先来举几个“栗子”。

Q:如果失控的电梯在做自由落体运动,里面的人在电梯即将落地时跳起,电梯在人落地前落地,那么此人会受伤吗?

A:别笑,很多人小时候都想过用这种方法避险。答案当然是不行了。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行。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是2.45米,别忘了这是背越式的,运动员实际重心升高不到2米。这还是在有助跑的情况下。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星克里斯•韦伯(Chris Webber)原地起跳纪录是1.33米,别忘了人家跳之前会下蹲蓄力加抬腿。

很不幸,你在自由落体的电梯里面,别说助跑了,下蹲都做不了。

现在,假设我们什么都不管了,我们疯了,我们认为你骨骼清奇,原地一蹦2米高。可那又怎样?比如,电梯从10米高的地方失控,那你蹦完之后速度一抵消的效果,等于你从8米高的地方开始失控。你还是“妥妥滴”……

现在,我们假设你是不世的绝顶高手,苦修40年就是为了今天,你一蹦10米高!而且电梯天花板也非常懂事地先自己消失一会儿。这回你终于能活下来了吧?

很遗憾,并不能。你还是“妥妥滴”……

要记住,真正杀死你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

《一分钟物理》插图

Q:在生活中注意到似乎比较大的物体,如人、老虎之类的从高处下落会摔死,而蚂蚁、蟑螂之类的小动物却似乎多高都不会摔死,请问这是为什么?

A:这个问题很好,分两部分说。

第一部分叫空气阻力和终止速度。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的速度并不会一直增加,当空气阻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做匀速下落运动了。这时候的速度叫做终止速度。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体积,也就是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一个物体的空气阻力大致与速度跟截面积(线度的平方)的乘积成正比。空气阻力等于重力,我们立即就得到一个结论,终止速度与线度成正比。也就是越大的物体终止速度越大。

第二部分叫标度变换与强度的关系。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这样的描述:蚂蚁能举起自身体重几十倍的重物,如果蚂蚁像人那么大的话,它就能举起卡车。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错在把标度不变性套用在了不具有这种性质的对象上。如果蚂蚁真的像人那么大,它唯一的命运就是几根纤细的腿被自身体重压得站都站不起来。

图 |  pixabay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也类似。因为重力与线度的立方成正比,然而支撑你身体的骨骼的强度只正比于骨骼的截面积,也就是线度的平方;你的运动能力只正比于肌肉的横截面积,也是线度的平方。这导致的后果就是:结构相同的情况下,动物越大其实越脆弱,越容易受伤。(蓝鲸一离开水面很快就会死亡,并不是窒息,它是用肺呼吸空气的!原因是体重太大,离开水后血压激增导致心力衰竭。也就是自己把自己压死了)

因为“好奇”,想要知道答案,才会提问;好奇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开始,如果仅仅停留在开始提问,而提出的问题无法得到解答,很多问题便会憋在脑子里,随着时间的过去,闪现的灵感会慢慢被淡忘。

集结生活、学习、脑洞、宇宙、量子5大篇章

精选100余期读者互动

238条脑洞大开的有趣问答

50幅趣味插画

1分钟了解1个知识点。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一分钟物理》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上映后,吸引很多人开始关注天体物理学,开启他们认识太空之路,头脑里“当地球停止自转,人类还能生存吗”“不断燃烧的太阳是在膨胀还是缩小”“太阳最终会变成什么”“为什么天体大都是圆的”……这一连串的疑问不断闪现,推动着人们去寻找答案,从网上搜索资料、到图书馆翻阅科普书,当找到答案时,又会产生新的疑问,这些从网络上搜索到的答案靠谱吗?

图 |  pixabay

为了得到科学、真实的答案,有人瞄准了科普界可以媲美“故宫”的新晋“网红”、同时也是国内最具学术性与权威性的科研机构之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打造一本中文版的《WHATIF?》,为大家解答困惑。

物理学是21世纪人们的知识标配。物理无处不在,学好物理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风雨雷电、雨雪冰霜这些变化莫测的天气,天空中无时不在变换位置的漫天星斗。

图 |  pixabay

懂物理,做一个有能力理解自然的人,何其快乐?1分钟物理,日积月累,必见水滴石穿之功。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曹则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作序,科普大咖张双南、曹则贤、王雪纯、苟利军推荐,中科院趣味科普专栏第1辑——《1分钟物理》从65万网友的1000多条提问中,精选238条有意思、涨知识、有启发的问题,既有天马行空的提问,又有生活中的科学常识,还有对尖端科技的科普,简明扼要、幽默风趣,还有好玩的漫画,1分钟学会一个知识点,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汲取科学的养分。

图 |  pixabay

不止权威、不止有趣。这本书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一种高级科学思维的培养。你可以从书中学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以及精炼回答问题的能力。你甚至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高级思维训练手册。

中科院院士于禄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好的问题是一次探索的起点,但好的解答往往并不是探索的终点。这里的回答更像是一把钥匙,帮你开启一扇好奇之门,门内更广阔、更丰富的物理世界,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

物理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每天一分钟,轻松涨知识,人人争做探索家。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一分钟物理》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一分钟物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阅读40468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