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爱劳动的孩子有什么优势?该怎么培养?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0

一项家庭调查显示,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你知道吗?家务劳动绝不是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而是在给孩子发展积累优势呢。

例如:

  • 更有独立性

  • 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 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现在,国家已经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还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既然劳动教育对孩子这么重要,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一起看看代表委员怎么说。


要改变家长社会对“主课”外的课程不重视

“当前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在接受黑龙江日报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显友呼吁,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如今被视为“短板”的劳动教育,在三四十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布《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提出了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要求,劳动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到上世纪90年代,“劳技”几乎是所有学校的必修课程,有课时保证,传授系统的劳动知识、技能、价值观。

“当年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包括师资不足、设备不足,各地学习上海,建设了很多的基地,集中老师和资源,解决了劳动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山东省劳动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党好政回忆说。

然而新世纪之初,劳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逐渐式微,课时无法保证,加之家长、社会等对“主课”外的课程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程逐渐被边缘化。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劳动能力弱,并且对劳动价值观念没有正确认识。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贺明菊从事教育20余年。学的是物理,是被推荐去当的劳技课教研员,多年的坚持让她对教育的变化感同身受,同时也存有些许苦闷。“苦闷的是整个社会对劳动基础教育的不重视一直存在。”

“劳动教育急需回归常态。”苏州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傅小芳说,尽管全国范围内的劳动教育理论实践研究探索从未停止过,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形成了亮点和特色,但总体上看,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存在边缘化现象。

张显友表示,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从社会层面来看,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

对此,张显友表示,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还应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


培养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动的认同

“我们要努力补上劳动这一课,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开辟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推进劳动教育的考核制度等方式,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开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皇甫立同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表示。

多名劳动教育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表示,基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课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角度讲,实践中急需劳动技术课程的国家标准和国编教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技术室主任孟献军说。

哈尔滨市教育局勤工俭学技术装备处处长刘晓伟建议,把劳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学科明确下来,能形成一个连续的,从小学到中学,从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观念教育到更高层次劳动教育的体系。

针对劳动教育容易“窄化”问题,贺明菊表示,新时代我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要有新的认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劳动教育还包括对劳动本身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有了对劳动的认同,对学科、对社会、对劳动教育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新时代‘劳动’的内涵更加丰富,劳动教育也要体现时代特色。”傅小芳表示,例如,培养当代公民的技术素质应成为学生劳动素养的要点,还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发明创造探索实践为主要线索,要以全生命周期来看待劳动,实施劳动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表示,应强化劳动教育的感召作用,在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常规性仪式中增加和突出劳动元素,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模范人物参加,引领青少年学生感悟劳动的魅力和意义,发挥劳动教育作用。


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中高考制度改革衔接

“针对目前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教育问题,建议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中高考人才选拔评价体系,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在接受人民政协网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杨承志表示,解决劳动教育发展的问题应有“体系化设计”。

张显友同样认为,应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等长效机制,是推动劳动教育长期发展的核心。

包头市的劳动技术教育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从小到大。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主渠道,学校特色项目补充的模式,基本达到了地区、学校全覆盖。包头市教育局局长李占峰介绍,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包头的重要经验。

基于此,他认为,当前应该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制度,对劳动技术教育应有刚性要求,同时要注重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课程改革,特别是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衔接起来,统筹推进。在课程设置、教材、校本课程,特别是阵地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师资配备、资金保障这些方面的标准应该建立起来。

上海的劳动教育起步较早,于1984年编了一套劳动技术的教材,1988年制定了劳动技术的课程标准。在师资方面,上海专门设立了劳动技术学科的职称系列。“上海的劳动教育发展到今天,关键是体制的保障。”贺明菊说。

在北京市海淀区劳技中心主任王越看来,“质量、服务、团队、评价、资源”是整个劳动技术实践探索中的5个关键词。在质量方面,要注重课程和管理;在服务方面,要从单一向多元和开放式发展;在团队方面,要激发教师的活力,提升专业性和获得感;在评价方面,将劳动素养纳入督导指标体系当中;在资源方面,与大专院校联合,与进修学校或教研中心联手,实施教育和课程的研发。

“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围绕激发活力,建立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搭建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建设的共享平台,推进劳动教育的评价创新,进而围绕劳动技术教育素养的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李占峰说。


让孩子感受长辈的勤劳


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大人的价值观影响。希望孩子长大后勤劳些,就要从小让孩子感受勤劳美德。陈杳与陈杲出生后,我父母一起帮带。我父母是贫苦农民出生,极其勤劳,无形中给了两个孩子特别的身教。


孩子俩婴儿期,因原来房子面积太小,我想办法到塘下镇塘西村买了间地基,自建落地房。一周岁时,房子才建到三层,但因老房子实在拥挤,未等房子竣工我们就搬过来住了,住在一层、二层,三四层继续建。


这有点不利于健康,但当时家庭困难,也只能如此过日子。建房子时,我父亲和我全程参与。沏墙、放电线、浇灌水泥楼梯,以及房间里铺地砖、做油漆等,因为要节省工钱,都是我父亲自己做。我们家独特的早期教育之一,是让孩子感受“爷爷很勤劳”。


孩子俩稍懂事起,我就对他们讲我父母过去辛勤劳动的故事,我父母自然也会地讲一些心酸生活的细节。比如我父亲,七个月大时死了娘;曾因家境困难到贵州打工,被人算计后没有路费差点回不了家。比如我母亲,曾经挑着稻谷走一天,就为换数量稍多的廉价番薯丝养家糊口。


这些故事,向两个孩子传递了做人要勤劳、身处困境要自强等价值观。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孩子俩婴幼儿时,我就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整理玩具,我会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当我们发现孩子忘了整理玩具时,大人基本上不会代劳,而是指出来,引导下如何整理。孩子马上行动了,我们就及时给以表扬。表扬多了,孩子做了游戏后,就形成了及时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整理玩具,本身也就是劳动。


孩子俩从小养成睡觉前洗脚的习惯。三、四岁开始,我们就不代他们打洗脚水了,让他们自己来。看到他们摇摇晃晃的,即使水倒出来了,我们也少代劳,而是引导他们倒掉洗脚水后,再用布把地上的水擦干。


孩子俩读小学一年级时,有次有位老师问陈杲“你妈妈这么好,你应该给妈妈打100分吧?”陈杲说,“那要看哪个方面,要说劳动,妈妈不合格,都是奶奶做。”回家后,我们夫妻商量,从身教的角度看,得有所改变。


我妻子原来洗衣服都是等孩子睡了后洗,此后特意改在孩子睡觉前洗衣服。平时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拖地板、洗碗。拖地时,常常叫上孩子俩一起来,这样既让孩子看到“妈妈很勤劳”,也让孩子参与劳动。每当这时,我管的就是竖起大拇指,孩子俩自然拖得更起劲了。



勤劳生活、勤奋好学者会有更好机遇


勤劳生活与勤奋好学也是一对双胞胎。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不是勤奋好学的,而凡是勤奋好学的人,生活、工作往往也都是极其勤劳的。希望孩子能勤奋好学,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勤奋好学,但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却少让孩子参与劳动,“生活上的事我们来,学习上的事你来”。实际上,这不妥。一来,学习也需要劳逸结合,适当的体力劳动,更利于孩子大脑休息;二来,让孩子做些家务活,本身也是一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习惯往往会迁移的,爱劳动的习惯形成后,也会迁移到爱学习的习惯。


孩子俩小时,我对勤劳与勤奋是一起引导的。孩子俩之所以学习越来越好,与从小形成的勤劳与勤奋品质有关。


当前,我国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中小学盯得太紧,大学太宽松。实际上,孩子的学习靠自觉,盯肯定没用。问题是,许多孩子如果不盯就偷懒,的确也是个问题。我想,会不会与从小忽视了孩子的勤劳习惯培养有关?勤劳的孩子,自然不需要盯。勤劳的孩子,即使智力平凡,只要坚持好学,要学好也并不难。


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相当部分孩子夜里玩电脑,睡到中午起床,以方便面充饥,读最好的大学都可能一事无成,真是遗憾。如果勤奋好学,即使读普通的大学,也常会有与众不同的成就。


学习是长跑,人生更是长跑,只要具备勤劳、勤奋品质,机遇迟早会来。许多人总是埋怨机会太少。有句话这样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如果做好了准备,即使被机遇踩在脚下,你也会拉着机遇的鞋带站起来”。好的家庭教育,要引导孩子尊崇勤劳美德,引导孩子勤奋好学,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离机会更近。

忘记在底部留言点赞哦~


编辑墨池   监制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阅读40000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