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健康丨8岁“好动”男孩一次身体检查,救了全家五口的命!

作者:钱眼 来源:钱眼 公众号
分享到:

03-11

钱眼

关注钱眼,理财无忧!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太好动”,来自浙江义乌的杨女士没想到,8岁的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是铅中毒引起的。


更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一家五口都中了招!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去年清明祭祖时埋下“隐患”


事情要从去年5月说起。


当时,杨女士8岁的儿子军军(化名)时常被老师批评,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好动。


杨女士担心儿子的身体,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没想到查出血铅指标高达270.8ug/L,明显高于国家标准(正常值为100ug/L),在当地接受了治疗。


回去后,军军上课时候的状态仍旧时好时坏。杨女士不放心,1月28日,等到放寒假,她又带着儿子到杭州的医院再次检查。原本以为血铅指标应该正常了,可检查结果却提示血铅为313.5ug/L,比上次检查的指标还高。


因为不明确患儿铅中毒的原因,医生警惕性很高,建议军军的家人都查一下血铅指标。到了2月底,检查结果一出来,一家人目瞪口呆,除了军军之外,杨女士和丈夫,还有大女儿和奶奶,全部铅中毒!


经过医生仔细询问和追溯,最后发现原来“罪魁祸首”是去年清明节祭祖时锡壶盛过的酒。


在义乌、东阳等地,每年的清明、农历七月半、冬至、小年、除夕、正月十五,都有祭祖的习惯。而在祭祖时,按照习俗需要用锡壶盛酒,而且还需要加热,不能用冷酒。


杨女士说,祭祖结束后,家里人觉得把酒倒掉太可惜,于是将锡壶中的酒倒入塑料瓶里当做料酒烧菜用。不知不觉中,全家都中了毒。



家里的奶奶由于恶心、呕吐等症状比较明显,留在当地治疗,她和丈夫还有两个子女转到杭州市某医院职业病科治疗。


经过治疗,杨女士一家已于3月3日出院,不过后续要进行多次驱铅治疗,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铅中毒会影响人体多系统


某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介绍,3年前,他曾碰到过一家三口集体铅中毒的案例,父母儿子先后被送到医院,查微量元素,三人的铅含量都大大超标,而且这一家都有相同的症状:牙龈处都有一道呈现紫蓝色的线。也叫齿龈铅线,出现在铅中毒患者的牙龈部位。医生便是根据这条线断定铅中毒。在后来的询问中得知,三人都是吃了锡壶酒后中毒发作的。


医生介绍,锡本身没有毒,但是这些锡壶并非由纯锡制成,其中还夹杂了金属铅,而且含铅量很高。料酒中富含多种有机酸,容易与铅发生反应,铅慢慢溶入液体中,放置几天,就成了含铅的“毒酒”。饮用后,导致金属元素铅进入血液,就容易发生铅中毒症状,从而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据介绍,铅中毒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带来伤害,对机体的影响是多器官的,严重的可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此外,铅中毒对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等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所以要尽量避免孩子接触铅。


锡箔纸元宝的含铅量也很高


如今,城市里使用锡壶的家庭可能不多,但在很多农村地区,还是有很多人用,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锡壶。


医生说,门诊中,锡壶引起铅中毒的例子时有发生。早几年,他还接诊过一个怀孕7个多月的孕妇,也是因为家里用锡壶盛料酒,长期使用导致血铅指标超出正常范围3倍多,引起铅中毒。


对普通人来说,只要及时进行驱铅治疗,问题就不大,可放在孕妇身上,就变得棘手了。一方面,驱铅治疗需要使用药物,而这些药物是不推荐孕妇使用的。另一方面,若不及时进行驱铅治疗,母婴双方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孕妇可能会因此出现失眠、早醒、腹部绞痛、中毒性脑病等。


孕妇所吸收的铅,有90%会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性铅中毒。先天性铅中毒的胎儿出生后,身高、体重、智力发育都会受影响。


除了锡壶,生活中还有一些物品的铅含量很高。例如清明节烧的纸元宝、锡箔纸做的冥币等,折叠或者燃烧都有可能铅中毒,还有一些“三无”的儿童塑料玩具所使用的颜料,铅的含量也可能很高。



医生说,他曾接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家里做丧葬生意,几乎每天都在店里折纸元宝,有十多年了。后来有一次突然肚子痛被送到医院,检查发现血色素低,被确诊为铅中毒。


“人体自然排出重金属的量十分微小,一般人血铅含量超标,可以通过驱铅治疗,让血铅指标恢复到正常值。”


医生提醒


有不少铅中毒的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等到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的生活经历

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接触到了铅

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血铅检查

万万不可因为没有症状

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来源:杭州日报(ID:hangzhoudaily)、金华日报、东阳市人民医院

阅读38362
健康 
举报0
关注钱眼微信号:mymoney88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钱眼”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钱眼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钱眼

微信号:mymoney88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