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昆山反杀案、赵宇、小猪佩奇等被两高点名,这8个字亮了!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12


今天(1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张军表示,媒体披露“昆山反杀案”后,指导江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并作为正当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指导福州市检察机关认定赵宇见义勇为致不法侵害人重伤属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昭示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最高法工作报告不仅见证着法治进步
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的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
取得了哪些成效?
下面五组数据一定有你关心的!

01 / 打官司还难不难?
大数据帮忙,审结案数上升23.5%

到法院打官司立案还难不难?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老百姓立案难的问题得以破题,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涌入法院,使法院受案数不断攀升,法官们也压力山大呀!


为解决这些难题,法院请 “大数据”“云计算”帮忙,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发挥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作用,为群众诉讼提供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上线“类案智能推送”“法信智答版”等系统,建设智能语音云平台,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辅助。推进电子诉讼应用,逐步实现网上阅卷、证据交换、网上开庭和电子送达。制定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司法解释,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涉“小猪佩奇”著作权跨国纠纷等案件,率先在国际上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在此背景下,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审结31883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3.5%,制定司法解释22件,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结案标的额5.5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8%、10.6%和7.6%。

02 / 严惩贪污贿赂不手软
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2.8万件

周强表示,去年,严惩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依法审理孙政才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的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185人。 

同时,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466人。与国家监委等联合发布公告,敦促职务犯罪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配合做好境外追逃追赃工作。依法适用没收违法所得程序,裁定没收“红通33号”黄艳兰等违法所得,对腐败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03 / 冤假错案纠正多少?
2018年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21件

刑事审判涉及“生杀予夺”,近年来,从佘祥林案,到河南赵作海案以及浙江张高平、张辉叔侄案等冤错案件引起公众关注。


从2014年开始,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恢复了无罪判决数量的统计公布,将“坚决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作为每年法院工作必备的一项报告内容。

2018年,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各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21件,其中依法纠正“五周杀人”案等重大冤错案件10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5万件。对生活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款10.8亿元,减免诉讼费2.6亿元。会同司法部加强律师执业全力保障,积极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落实罪行法定、疑罪从无等原则,依法宣告517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02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

04 / 民事案件有啥变化?
教育就业医疗等案件审结111.1万件

与普通群众关系更为密切的民商事案件也是法院工作的重要一环。与刑事案件相比,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包括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物权纠纷、人格纠纷、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等等。


从2013年至今,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可以说是司法领域里“民生无小事”一词的重要表现。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报告显示,2018年审结一审民事案件901.7万件,同比上升8.7%,其中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等案件111.1万件。推广河南、湖南等地法院经验,依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95.3亿元。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1.4万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589份。

05 / 知产案件多不多?
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五年翻两番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当下社会发展活力源泉充分涌流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作为法制社会给予创新者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受到日趋完善的保障。


从2013年至今,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从10万增长至28.8万,知识产权案件数量翻了近两倍。报告称,依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2018年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8.8万件,同比上升41.8%,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数据来源:
2014-2019最高法工作报告
部分2017年数据未公布,图形高低由计算得出




2018年全国检察工作
做了什么?有哪些亮点?
下面四组动数据带您了解

01 / 批捕人数为啥下降?
“宽严相济” ,坚持少捕慎捕

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后增加了关于审查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询问证人等规定,增强了逮捕程序诉讼化程度。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查逮捕职能,坚持少捕慎捕原则,2013年至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53.1万人,较前五年下降3.4%。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056616人,提起公诉1692846人,同比分别下降2.3%和0.8%。

2018年,批捕涉黑犯罪嫌疑人11183人,已起诉10361人;批捕涉恶犯罪嫌疑人62202人,已起诉50827人。

此外,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16092人,已起诉9802人,不起诉250人,退回补充调查1869人次,不起诉率、退查率同比分别下降9.5和37个百分点。依法对孙政才、王三运等32名原省部级以上人员提起公诉。积极参与许超凡、蒋雷等“百名红通人员”追逃,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公告,敦促外逃人员投案自首。

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方面,对涉嫌犯罪但无需逮捕的决定不批捕116452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不判处刑罚的决定不起诉102572人,同比分别上升4.5%和25.5%。在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充分发挥作用,检察机关建议适用该程序审理的占98.3%,量刑建议采纳率96%。

02 / 如何确保司法程序正义?
督促立案2.2万件 撤案1.8万件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却未依法立案,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刑事监督作为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职能,充分发挥着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进一步确保了我国司法的程序正义。


2018年,最高检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紧盯有案不立、有罪未究和不当立案、越权管辖等问题,督促侦查机关立案22215件、撤案18385件,同比分别上升19.5%和32%。

坚持不懈纠防冤错案件。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批捕168458人、不起诉34398人,同比分别上升15.9%和14.1%。对发现的冤错案件及时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错的同时深刻总结教训。

此外,2018年追加逮捕28746人,上升35.5%;追加起诉36355人,上升16.6%。

03 / 阳光司法如何构建?
发布法律文书111万份,公正与否百姓评价

2014年,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开通,建成全国检察机关统一的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正式运行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平台等四大平台。互联网把案件信息变成了老百姓随时可查,随时可看的内容,检务公开落到实处。


根据2017年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内容,2016年已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449万余条、法律文书158万余份、重要案件信息20万余条。今年年最高检工作报告则显示,省级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四级检察院同步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运用多媒体发布办案信息226万条,法律文书111万份,公正与否,百姓评价。

04 / 司法救助多少人?
因案致贫返贫纳入司法救助,救助4214户

在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司法人文关怀,强化对特殊群体与困难群众的权益保障,越来越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重要汇报内容。司法救助一词更是连续6年进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3-2017年间,全国检察机关对5.1万名陷入生活困境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4.3亿元。

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未显示司法救助总体情况。报告中提及,最高检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制定司法救助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推广山东、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做法,将因案致贫返贫纳入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4214户4905万元。

数据来源:
2014-2019最高检工作报告
2017年数据由计算得出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出品
统筹: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程姝雯 邹莹
数据整理/内容: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刘嫚 凌慧珊 冯浩鹏 实习生 肖清月
设计:苏芬南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点个“好看” ↓↓

阅读39009
昆山 
举报0
关注南方都市报微信号:nddai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南方都市报

微信号:nddai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