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山塘泾岸,谁还记得?

作者:常熟零距离 来源:常熟零距离 公众号
分享到:

03-12


蓝天白云下的老街,清新质朴得像幅山水画。


7路公交坐到书院街站,下了车,融入人群,往后走几步就是山塘泾岸,常熟的老城区。



今天,跟着零MM走一遍山塘泾岸,重温老城里那些柔软温情的岁月…



/走过山塘泾岸,看因时间变化的点滴/


沿着书院街,在道路两旁穿街过巷,看看这一路的风景,观赏这周边因时间变化的点滴。



这里的巷子很多,错综复杂,每条都拥有自己的姓名。如果想走过所有小巷,大概花上一整天都不够。


老巷子,每一条都保留着最初的味道,这里有原来生活的样子,简单、朴实、平静、充满故事。





同在一座城,老城区的生活却截然不同,它就像是一张听不厌的老唱片,旋律中流淌着生活的平静与安宁。



走进长长的巷子,这样的居民房随处可见,或锈迹斑斑、或破旧不堪。


巷子两边的老墙,是岁月变迁的见证者,新城日新月异,张灯结彩的热闹着,老墙还是那般的静默,守护这垂垂老矣的一隅。



时间奔流不息,也许是曾经的豪宅,现在却只剩一片斑驳,墙壁上似乎用手就能抓下几把粉来。



也有明显重新粉饰过的宅院,青砖白墙,大红灯笼高高挂,倒也不失几分古街的意味。



有些宅子正在修葺中,期待竣工后的新模样。



城市在变老,总该有些什么来增加些许生机。院内伸出的枝条、围墙上停留的麻雀、茂密且青葱的绿叶,都在努力告诉人们,这里有新的生命。




/老宅里,看尽城市变迁/


老宅里的春夏秋冬,尽是常熟这座城的岁月年华。



这里的许多老宅被列为控制保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是从清代传下来的古房,实在是破旧,里头却还真真切切的住着人。





不少宅子都是以前的大户人家,曾住过许多名人,透过斑驳的墙壁和破败的窗沿,还能依稀看到从前的繁华。



如今的萧条也是有迹可循。曾经的老宅作为私房,各家都很爱惜,少不了各种修修补补。后来变成了公房,房客们便随意许多,宅子也就越来越破旧。如今房客成了二房东,租户们更肆无忌惮。几十年的老房得不到及时修缮,只能落得这般模样。






想去宅子里面一探究竟,但碍于都住着人,在门口徘徊了许久。正好遇见一位住户出门,壮着胆子问了一句能不能进去拍照,大妈很热情的答允,才进去细细观摩了个遍。



周宅,清末民初建筑,存门屋、正厅、后楼三进。门屋、正厅为中式传统建筑,后楼为西式风格建筑,楼为三层,带厢房,整体建筑构架完好。




当零MM问到这里是不是不只一户人家,大妈云淡风轻:“这里住的人家可多了。”


“其实我们也不想住这,环境确实艰苦,有条件的谁不想住好点。”说起住宿条件,大妈也是连连叫苦。 



一幢楼里住着好几户人家,厨房和卧室紧紧连在一块,院子里的蜂窝煤炉子上坐着水壶,低声吱吱响。



环境简陋,但也不能失了生活乐趣。院中,大小盆栽堆满,春天的院子桃红柳绿,鲜花飘香。




/老城深处,尽是人间烟火气/


阳光穿过老宅洒了半条石板路,山塘泾岸里的居民们开始按自己的节奏“忙”起来了。



老城深处,熟悉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山塘泾岸,质朴、闲适、破旧...



如果配上冬日的暖阳,那肯定是这里的老人最爱出来坐着聊聊往事的日子,过去的他们常常在街头巷尾,屋檐树下,嗑着瓜子,聊不完的家常。


而现在泡一杯暖茶,瓜子是磕不动了,但依旧说不尽的陈年往事。



老城是宁静的,人们云淡风轻,就连小动物也闲适的很。



这里没有高端餐厅,也没有网红潮店,只有几家小破店守着这里的居民,卖的也不过是馄饨汤圆之类的小食,朴素的味道,却很有家的感觉。



陆记臭豆腐,慕名而来的老饕多不胜数,环境简陋,人气却旺,每每来这都能遇上排长队。


现在的人们都是好几份起买,这可和记忆里小时候数着有限的钢镚,算好了买什么大相径庭。



两款人气产品:臭豆腐和鸡骨头。


那油香愈发的浓郁,臭豆腐外皮也变得金黄酥脆。只是洒了最基本款的酱油,就觉得很可口了,根本不停不下嘴来。


刚出锅的鸡骨头也炸得刚刚好,酥酥脆脆,满满一碗捧在手里,满足感爆棚。



偶尔几家理发店,都是从前的模样,环境简陋,里头的剃头匠却个个手艺精湛,在这驻守了几十年,每天迎来送往这些老伙计们。



山塘泾岸,蕴含着关于常熟这座城市的秘密,值得我们花一天的时间慢慢去品尝它的日与夜。



# 今日话题 #


你对常熟老城区的记忆?


留言区见


阅读38850
举报0
关注常熟零距离微信号:gh_436c962b618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常熟零距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常熟零距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