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iOS 13官宣,苹果系统还有优势吗?

作者:Zealer订阅号 来源:Zealer订阅号 公众号
分享到:

03-16



苹果的发布会要看哪些?春季新品发布会?秋季 iPhone 发布会?这些发布会固然是充满了看点,但一年一度的 WWDC,相信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年中举行的 WWDC 和苹果的秋季发布会可谓相得益彰,这两场活动几乎有相互呼应的作用:WWDC 公布新系统,而秋季发布会则公布新硬件。不过在苹果日益加大软件服务的投入的今天,我们觉得 WWDC 的作用,可能已经要超过秋季新品发布会了。


近日,苹果官方正式发出邀请函,宣布 WWDC 2019 将会在 6 月 3 日举办。按照惯例 WWDC 是一场软件的盛宴,可以预测 iOS 13、macOS、watchOS 等新系统将亮相。


都说苹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完善的生态,如果系统层面竞争力不再,那么苹果的市场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如今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下滑非常明显,瑞银表示 2 月份 iPhone 需求下滑达到 70%之多,WWDC 上新系统的表现,可能是未来苹果市场表现的晴雨表。



1

 成也 iOS,败也 iOS 


在硬件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软件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 iOS 系统对苹果手机的作用是更加明显。iOS 系统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在于相对成熟的逻辑交互,然后就是动画、细节反馈等,当然背后完整的内容生态更是大幅度地提升了用户的粘性,让苹果用户离开了 iOS 之后就感到十分不适应。


但同时,iOS 系统也并非完美无缺,苹果一向对一些新特性的加入不甚上心,以至于 iOS 系统在功能的完整度上,都要落后于竞争对手。如,切换网络开关这么基本的功能,iOS 是在近两年才加入的。在数年前苹果手机用户想要关闭 WiFi、移动网,居然需要进入到设置中手动关闭,用户的厌弃和绝望依然历历在目。



那么去年发布的 iOS 12 呢?虽然 iOS 12 系统在完成度和功能性上都要比 iOS 11 好很多,但依然存在不少小问题。例如网络信号在数个小版本中反复波动,有的版本表现好一点,有些又差一点;例如一些莫名其妙的 BUG,手机会时不时假死等,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现在的 iOS 12 表现依然比较尴尬,虽然在传统优势像软件适配、UI 优化上依然是行业顶尖,但小问题的确不少。以小雷(微信:leitech)自身的经验为例,早上买早餐的时候就出现了系统死机、满格信号但没有网络的窘况,如此表现的 iOS,距离好用、满意还太远。


因此我们对 iOS 13 的期待,首先就是把基本功能做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另外,iOS 13 应该会是一款改动较多的系统,甚至会加入一些新功能。目前在网络上只有少部分和 iOS 13 有关的消息泄露,首先是说 iOS 13 会加入“黑暗模式”,简单说就是可以显示深色系的 UI,如果套用在 AMOLED 材质的 iPhone 上,应该可以节省一些电量。


(iOS 13概念图)


此外,iOS 13 还会加入“分屏模式”,具体情况应该和安卓手机上的应用分屏差不多,也就是可以同时显示两个应用界面。一功能放在屏幕较小的 iPhone 上可能作用不大,但如果用在 iPad 上,那么就能够发挥 iPad 的大屏优势了,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新功能。


至于升级机型方面,有传闻指年代久远的 iPhone 5S、iPhone SE、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 六款产品将无缘 iOS 13,小雷(微信:leitech)觉得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些手机无论是处理器性能还是 RAM 容量,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2

 还有更多期待?


iOS 肯定会是 WWDC 上的主角,但并不是全部。在苹果的生态中,macOS、watchOS、tvOS 等系统依然重要。而且从苹果这些年来的动作看,将这些系统全面打通不是没有可能。


实际上现在的苹果硬件系统已经实现了局部打通,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隔空投送功能将文件在手机、平板、电脑之间互相传送,而只要是登陆了同一账号的苹果设备,文档等数据均可以自动同步,一系列的场景同步互动是苹果设备的巨大优势。


但对生产力工具而言,无论 MacBook 多么轻盈也始终是占用巨大空间的设备,相比之下 iPad Pro 就要更加小巧了。从 2018 年的秋季发布会中我们可以发现,苹果花费了更多的笔墨去描绘用 iPad Pro 来生产的场景,将 iPad Pro 打造成生产力工具的意图十分明显。



而换用 USB-C 接口之后,iPad Pro 和 MacBook、iMac 之间的互联也成为了可能,可以说 iPad Pro 在经历了硬件的换代之后“生产力工具”的特性正在快速飙升,性能更强,对软件的兼容更友好,还多了一些针对性的优化,简直无懈可击。


而相信多平台之间的互联也是苹果所乐见的,未来我们的工作可以在手机、平板和电脑三个平台上无缝切换,这还得多得系统沟通效率和信息共享程度的提升。



watchOS 又有什么看点呢?在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每况愈下的大背景下,Apple Watch 依然是最畅销的智能手表,它在苹果的产品中地位越来越高。我们认为,新一代的 Apple Watch 和 watchOS 将会得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它的存在不再仅仅是智能手机的附庸,而应该是其他场景中的另一个核心。


在真正的智能互联场景中,智能手机是核心,智能手表也是。从硬件上看新一代的Apple Watch 已经基本支持 eSIM 卡,具备了自主通讯的能力,新一代的系统或许会加入更多功能,手机不在身边的时候,智能手表也能独当一面。Apple Watch 也有望实现和其他苹果产品如 HomePod 的链接,用语音命令通过手表控制 HomePod,是不是也很酷呢?



至于 tvOS 和国内关系不大,具体的升级内容得看春季发布会上到底发布了哪些流媒体服务。过去苹果的电视盒子表现都比较尴尬,主要是内容实在是比较缺乏。如果苹果真的能够推出更多的流媒体内容,那么 tvOS 还会很有机会再次出现在主流视野中。


3

 系统生态还是苹果的护城河吗?


这么多年以来苹果产品的高口碑基本都是以来完善的系统生态取得的,不同形态设备之间的互联、软件之间的优化适配,苹果产品确实是几乎做到了满分。但苹果的竞争对手并非没有进步,现如今安卓系统和 Windows 系统在设计水平、功能优化上都几乎追上了苹果,苹果剩下的竞争优势,到底还有多少呢?


以小雷(微信:leitech)自身的感受来说,尽管苹果的手机越来越不好用,但不得不承认生态建设确实是处于行业顶尖。苹果花费多年时间打通硬件之间的壁垒,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配合可谓是找不出破绽,例如 iPhone 和 AirPods 之间的交互。虽说这种配合首先要有硬件上的适配,但更多是依靠软件的能力来提升使用体验。



在应用层面上,基本能够在应用商店下载到的软件都经过了针对性优化。例如,任意一款能够在 App Store 上下载到的软件,都对 iPhone 和 iPad 两种不同屏幕尺寸、交互习惯的设备进行了适配,因此我们在使用上不会觉得“别扭”。就这一点来说,目前安卓和 Windows 的软件质量还无法相比。


可以说,苹果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都是软件能力赋予的。短期内,消费者对苹果的产品依然还是会有一定的粘性,建立在软件基础上的出色生态依然是吸引苹果粉丝的关键因素。只不过现在苹果的领先优势已经不如过去那么明显,甚至有被超过的风险,谁也不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如今科技企业都在谈转型,尤其是像苹果、谷歌、亚马逊这种超级企业,都纷纷将营收上涨的空间放在了服务类业务上,而如何靠服务获得利润,最后还是得看软件层面的整体水平。


根据库克透露,在上一个财年苹果服务营收达到了 410 亿美元,论增长速度要比硬件产品高得多。如果苹果硬件能够继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软件体验,那么包括 App Store、iTunes、Apple Pay、Apple Music 和 iCloud 在内的服务类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速。



而 WWDC 的意义正在于此,如果 iOS 13 等系统表现出了惊人的吸引力,那么无论是一般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会对苹果的未来充满信心。苹果能否将服务类业务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硬件系统的完成度,iOS 13、watchOS 6 等系统的表现尤为关键。


当下苹果保住成绩的机会就只有巩固在软件和生态领域的优势,至少得让老用户感到满意才行。以网上的声音来看,看衰苹果的大有人在,而从财报等多个数据来看,苹果的业务确实是存在隐忧。在苹果硬件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未来软件的价值或许会大大超过硬件,只要苹果不自毁长城,那么软件上的实力就依然是苹果业绩最好的护城河。





【SPY小组赛第四场】

点开下方小程序,观看本期视频↓



*已购买用户可加 Q 群:972083354

(加群时需提供交易单号)



记得帮忙点个“好看”哟

阅读38796
苹果 
举报0
关注Zealer订阅号微信号:zealertec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Zealer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Zealer订阅号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Zealer订阅号

微信号:zealertech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