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虽然上班摸鱼了一天,但我真的好累

作者:壹读 来源:壹读 公众号
分享到:

03-18

来源 | 果壳网(ID:Guokr42)

作者 | Edan

已授权,谢绝二次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原作者

又是一天过去了,八点差一分,我回到了家,放下包拿出手机就开始躺尸。

我不明白,从早上十点到晚上七点,我不过是在办公桌前坐着,对着电脑屏幕动动手指,怎么能这么累?

办公室工作何以让人如此疲劳?这或许是成人生活中的最大谜团之一。

直觉告诉我,这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的工作耗尽了有限的精力,导致了疲劳。为了证明这个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观点,科学家们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意志力太耗能,用掉了你的大部分“电量”?

二十年前,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戴安娜·泰斯(Dianne Tice)夫妇用一个充满巧克力香气的实验推导出人的“精力”——更确切地说是意志力(self-control)——是有限的。

参与实验的学生面前放着萝卜和刚出炉的巧克力饼干,但是只有一组学生能吃饼干,其他人只能吃萝卜。

谁不想吃巧克力饼干呢?

然后这些学生被安排解一道无解的难题。结果,吃饼干的人平均在19分钟后放弃了解题,而吃萝卜的人只坚持了8分钟。结论就是,“拒绝饼干的诱惑而吃萝卜”这件事耗费了人大量的意志力,影响了后续的任务——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自我损耗”理论(ego depletion)。葡萄糖被认为是意志力最重要的来源。

把这个理论套用在工作上就是:早上的你意志力满格,像一个充满电的手机,下午掉了一半的电,到下班时只剩5%的电支撑我们回到家。

但是,这个理论最近几年受到了不少质疑。有研究发现,一个人全神贯注做一件对意志力要求极高的事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如一颗薄荷糖提供的能量。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解一道数学难题的消耗,跟你放松看电视时差不多。大部分的能量消耗不过是用来支持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

还有,你觉得你累是因为工作,但是此时此刻正在摸鱼的你,扪心自问,上周的目标都完成了吗?真的一直都有在认真工作吗?

真的有在认真工作吗?

英国一家网站最近对“真实的”办公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收到的2000个回复来看,以8.8个小时为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只有不到3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来看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对号入座:

查看社交网络——44分钟

阅读各类新闻网站——1小时5分钟

与同事闲聊——40分钟

制作热饮——17分钟

抽烟——23分钟

处理即时信息——14分钟

吃零食——8分钟

在办公室做饭——7分钟

给伴侣/朋友打电话——18分钟

找新工作——26分钟

总之,“自我消耗”理论不仅没办法解释工作中的疲劳,更没办法解释多数真实的工作情况。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摸鱼一天没干什么正事,但还是累的要死。别急,心理学家还有其他的理论。

不是意志力枯竭了,是心思太活络了

正事儿闲事儿都是事儿,都需要占用我们的时间。人不是孙悟空,没有分身术,但也许我们体内有一个机制,能时刻发出信号指挥我们该干什么。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霍奇(Robert Hockey)认为,工作中的疲劳可能跟这个机制有关。

不妨把这个机制想象成一个住在你心里的小人,一会儿对你说:“休息一会儿刷会儿微博吧”;一会儿又提醒你:“deadline快到啦赶紧工作!”不排除有真心热爱工作的人,但对很多人来说,工作是“得做的”或者“不得不做的”(have to),而摸鱼是你“想”摸的(want to)。一整天下来,你在“得做的”和“想做的”之间拉扯,失去了工作的动力,累得够呛。

giphy.com

相反,专注的人可能没那么容易累。最近,英国的心理学家把研究目标对准了护士,结果发现,最不容易感到疲惫的护士,不是那些体力活做得最少的,也不是那些主观认为工作轻松的,而是那些觉得自己能掌控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最大满足感的。研究员觉得,是工作动力让这些护士充满活力。

霍奇也认为,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疲劳,而是“不想努力但被强加了目标”的感觉令人疲惫。假如工作是对你有意义的、你自发想做的,那么反而会越做越精神,越做越愉快。累是什么?不存在的。

越是高效工作越不累,越是摸鱼“休息”反而越累?

仔细想想,好像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两个总是神采奕奕的人,而这些人往往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此时的电脑上打开了十几个页面,桌面下方的微信图标每闪一下都要点开看一下,一到下午还总忍不住要点奶茶外卖的手,我打赌你就是最容易感到疲劳的那一个。

不来一杯吗?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因兹利奇(Michael Inzlicht)试图从演化的角度来为摸鱼“辩解”人类作为一个有机体,不可能只做一件事,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成为一个健康、繁荣的物种。早期人类要打猎采集、寻找伴侣,现代人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诱惑更多,处理这些事情的机制也更加繁忙,疲劳在所难免。

“人类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成为一个健康、繁荣的物种”,我喜欢这句话。为了减少疲劳,同时努力成为 “健康、繁荣物种”的一员,我决定停下打字的手,专心摸一会儿鱼。

参考文献

[1]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8/9/5/17818170/work-fatigue-exhaustion-psychology

[2] Fernández-Castro, J., Martínez-Zaragoza, F., Rovira, T., Edo, S., Solanes-Puchol, Á., Martín-del-Río, B., ... & Doval, E. (2017). How does emotional exhaustion influence work stre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ssor appraisals, hedonic tone, and fatigue in nurses’ daily task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75, 43-50.

[3] Hockey, R. (2013). The psychology of fatigue: Work, effort and contr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hnston, D.W., Allan, J.L., Powell, D.J., Jones, M.C., Farquharson, B., Bell, C. and Johnston, M., 2018. Why does work cause fatigue? A real-time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and determinants of fatigue in nurses working 12-hour shift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 Resnick, B. (2018). Why work is exhausting even when it involves no physical labor. 

禁止二次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每一个钢铁直女,都在努力阻挡桃花运

点击图片阅读 | 埃航空难女生被骂:人死了社交账号怎么办?

点击图片阅读 | 没有“月嫂自由”,不要和90后谈生娃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阅读38981
上班 
举报0
关注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壹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壹读

微信号:yiduirea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